珠三角仍是吸收外资的主体

时间:2022-09-19 05:08:55

珠三角仍是吸收外资的主体

截至2007年底,前来广东投资的国家和地区共107个,累计批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37668个;合同外资金额3234.79亿美元;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1944.91亿美元。1997年至2007年,广东省累计吸收外商直接投资1438.44亿美元,占改革开放以来累计吸收外资总量的73.96%。

可以说,这十年是广东省吸收外资的重要发展阶段。

现代服务业主要落户中心城市

珠三角仍然是广东省吸收外资的主体,大型高新技术项目、现代服务业集中投向珠三角地区。

1997年,珠三角地区吸收外资94.25亿美元,占全省吸收外资的80.48%。其中第一产业0.78亿美元,占0.67%;第二产业68.52亿美元,占58.51%;第三产业24.95亿美元,占21.31%。2007年,珠三角地区吸收外资151.88亿美元,占全省总额的88.68%。其中第一产业1.04亿美元,占0.61%;第二产业93.67亿美元,占54.69%;第三产业57.17亿美元,占33.38%。珠三角地区制造业占全省比重有所下降,但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长迅速。

――电子信息业、汽车制造业、生物制药等高新技术行业主要集中投向珠三角地区。如台湾奇美电子在佛山设立LCD模组生产企业,LG飞利浦在广州设立LCD模组生产企业,韩国三星电子在惠州和东莞设立电子元器件生产企业,本田、日产、丰田等知名汽车品牌相继在广州设立汽车制造企业。

――珠三角为大型外商投资项目的主要集聚地。2007年新设和增资投资总额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中,投向珠三角的项目927个,合同外资198.29亿美元,分别占总量的88.62%和88.40%。

――跨国公司投资集中分布在珠三角地区。2007年世界500强企业在广东省新设增资项目179宗,合同外资金额21.93亿美元,其中在珠三角地区新设增资项目176宗,合同外资21.58亿美元,分别占全省总量的98.32%和98.40%。

――现代服务业主要落户广州、深圳等中心城市。2007年,珠三角地区服务业吸收外资57.17亿美元,占广东省服务业吸收外资总量的91.74%。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德勤、安永和毕马威均在广州和深圳设立分所;沃尔玛、家乐福、百佳、7-11、屈臣氏等零售企业为居民提供了现代化的商业服务,丰富了市场;在广州设立的汇丰电子通过承接汇丰集团的数据处理和呼叫中心等业务,成为广东省发展离岸服务外包的典型企业。美国的花旗银行、美国国际集团(AIG)在广州和深圳投资银行业和保险业,日本的丸红商事、丹麦马士基在珠三角地区投资流通业等。

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转移

近年来,珠三角部分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如纺织服装业、玩具业等行业开始逐步转向欠发达地区。其中,粤北山区吸收外资增长较快,承接了大部分从珠三角地区转出的低端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部分转移到粤西地区,而转移到粤东地区的外商投资企业较少。以纺织业为例,珠三角地区该行业占制造业比重呈下降趋势,粤北山区的情况则有明显增长趋势。2004年以来,纺织服装业由珠三角地区转移到粤北山区的趋势较为明显。主要原因是粤北山区投资营商环境相对较好,如粤北山区有小水电等资源优势,离香港的运输距离短,综合成本相对较低。

外资来源仍以港澳台地区为主

1997年,广东省实际吸收港澳台资金91.30亿美元(其资84.32亿美元、澳资2.44亿美元、台资4.54亿美元),占广东省当年实际吸收外资总额的77.96%;实际吸收主要发达国家投资17.30亿美元,占当年实际吸收外资总额的14.77%。2007年,广东省实际吸收港澳台资金91.30亿美元(其资83.03亿美元、澳资4.16亿美元、台资3.21亿美元),占广东省当年实际吸收外资总额的52.84%;实际吸收主要发达国家投资17.54亿美元,占当年实际外资总额的10.23%。近年来部分外商通过在英属维尔京群岛、萨摩亚、开曼群岛和百慕大等自由港设立下属公司或投资性公司到广东省投资,这种情况越来越多,2007年占32.54%。

以上情况表明,广东省利用外资结构逐步优化,但仍以港澳台地区为主。

产业升级转移要加强政策引导

鼓励珠三角地区充分发挥现有优势,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生产业,如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生物制药、金融服务业、物流业、商贸流通业,逐步将一般性生产环节转出,保留企业总部、研发机构等。鼓励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充分利用生产要素成本优势,承接珠三角地区转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服装、制鞋、塑料五金、箱包、玩具、家具、建材等,同时逐步承接部分高端制造业的生产制造部分,如电器机械、石油化工等,形成特色产业群。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进一步推进珠三角地区与粤北山区、东西两翼的合作,支持粤北山区、东西两翼地区外商投资企业在珠三角地区设立销售公司和管理公司,珠三角地区外商投资企业在粤北山区、东西两翼设立工厂,加强两地的经济联系,解决用地、能源等限制问题。

――大力抓好园区建设,充分发挥园区招商引资的载体作用。尤其是要发挥产业转移园区及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汕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潮州经济开发试验区、揭东开发区等国家级和省级园区的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

――支持粤北山区、东西两翼围绕龙头产业重大项目的招商,形成特色产业群。支持汕头发挥大港口和经济特区的优势,大力发展临港工业,加快发展能源加工和滨海旅游。汕尾则可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海洋资源性产品深加工等外向型渔业。

强化招商引资的规划和指导

――做好招商规划,突出招商重点,大力吸收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高质量投资。积极承接欧、美、日、韩等重点地区的产业转移。瞄准跨国公司、世界500强企业等重点对象招商,鼓励跨国公司来广东省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培训基地等,引导跨国公司建立生产制造基地、物流配套基地,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吸收外资参与广东省重大建设项目,关键基础设施、科技攻关项目等,使之成为吸收外资的新增长点。

――实施产业招商,使产业聚集效应成为广东省各市吸收外商投资的突出优势。规划关键产业和核心项目吸引外资,实现配套产业群发展。如湛江重点发展钢铁工业、临港工业和海洋产品加工业,韶关、清远等山区市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东莞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深圳重点发展软件、金融、物流、高新技术产业,广州重点发展汽车、钢铁、造船、现代服务业,惠州重点发展石化产业等。

――注重推进招商现代化,创造一套好的招商引资方法。积极推进海外驻点招商、中介招商、委托招商、与境外知名机构联合招商、网上招商、专业性主题招商、敲门式招商以及以商引商、以侨引商、以台引商、以资源引商、以环境引商、小分队敲门式招商等。

与此同时,要发挥人缘、地缘优势,进一步深化粤港澳合作,从吸收港澳中小制造业转变为吸引港澳高端服务业投资为主,重点推进金融、物流、旅游、会展、科教、医疗和中介服务等行业的招商引资促进工作。强化在粤港澳资企业的规模优势,共同推动这些企业设立研发中心,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打造国际名牌,做大做强,增强带动和辐射能力。

上一篇:广交会52年来首降展位费 下一篇:外资若非正常撤离将跨国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