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局冬种生产指导意见

时间:2022-09-19 03:54:22

林业局冬种生产指导意见

各镇、乡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府有关部门:

为切实抓好今年的冬种生产,确保冬作高产和来年农业丰收,经市政府研究,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明确冬种生产的指导思想

冬种是来年农业生产的基础,事关下一年度农业丰歉、事关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事关农民增收和农村群众生活。我市冬季温光水等自然资源丰富,拓展农业增效增收的空间还比较大,具有发展冬季农业的有利条件。各镇乡、街道和市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冬种生产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对冬种生产的领导,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紧紧围绕农业增效主题,采取有效措施,早计划、早安排,积极运用我市已形成的多种高产高效耕作模式,完善冬种生产布局,合理调整品种结构,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切实抓好冬种生产的落实。

我市20*年冬种生产以稳定和扩大粮油种植面积为基础,以提高冬季农田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因地制宜发展粮、经、饲、肥等多种冬季作物,切实减少冬季抛荒,努力提高冬季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实现"绿色过冬"。

各镇乡、街道要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经验,制订冬种生产计划,做到计划早安排、思想早发动、政策早落实,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冬季农田抛荒、扩大"绿色过冬"、提高种植效益,力争冬闲农田面积比上年有较大幅度减少,确保冬季作物播种面积比上年增长10%以上。

二、突出重点,搞好区域性种植布局

要根据我市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地理位置和生产基础,突出优势作物,搞好区域性种植布局。适宜种植春粮的地方,要扩大春粮种植面积,优化小麦品种;油菜生产应大力推广"双低"优质油菜,并通过建立油菜示范基地,开展"双低"油菜新品种高产保优技术示范,不断提高种植双低优质油菜的效益;席草主产区应大力发展优质席草生产,提高草丝自给率,预防原料短缺对席草加工业的不利影响;千祥、马宅等地区应有计划地发展中药材;城镇郊区应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冬季大棚蔬菜、露地越冬蔬菜、鲜食蚕(豌)豆、马铃薯无公害优质蔬菜。

三、强化地力建设,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冬季是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壤肥力建设的有利时期。各地要针对我市耕地资源紧缺,但冬季土地利用率不高、冬闲农田面积较大的实际,围绕减少冬季农田季节性抛荒这一重点,建立合理的耕地用养制度,推广高效种养模式,强化农田土壤地力建设,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抓好"沃土工程"建设,重视绿肥生产,鼓励种植紫云英,积极发展蚕(碗)豆、马铃薯等经济绿肥,大力开展培肥新技术的推广和综合示范,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发展。

四、开展冬季粮油高产创建,提高单产水平

积极开展春粮高产创建,重点建设几个大(小)麦高产示范畈,推行品种、播种、施肥、病虫防治和机械作业等统一服务,挖掘大(小)麦增产潜力;大力开展双低油菜新品种、高产保优技术示范,把示范畈建设地点与双低油菜订单生产基地结合起来,做到集中连片种植,扩大示范效应。注重农艺与农机结合,搞好油菜机械播种、收割示范,努力降低油菜生产工本。

今年各镇乡、街道要因地制宜建立春粮、油菜、席草、中药材、冬绿肥等1-2个示范畈,做好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服务等工作,加强对示范畈内农户的技术培训,做到每个示范畈都有农技人员蹲点指导,努力提高示范畈的产量;通过高产创建、树立典型、示范展示、辐射带动,推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

五、依靠科学,提高冬种生产水平

1、大力推广高产优质品种。小麦重点推广高产抗倒的扬麦158、温麦10号;"双低"油菜重点推广浙双6号、浙双758、浙油18等品种;蚕(豌)豆重点推广慈溪大蚕豆,中豌4号、中豌6号;马铃薯重点推广早熟高产品种东农303、克新4号和中薯3号;绿肥推广紫云英宁波种、余江大叶种、平湖种、弋江种等。加大席草东席1号、元胡浙胡1号、杭白芍浙芍1号、浙贝母等特色优势作物地方良种的示范推广力度。

2、大力推广轻型栽培技术。重点示范推广小麦、油菜、马铃薯、蚕(豌)豆等作物稻茬免耕直播栽培技术;大小麦、油菜实行播种、开沟、收割全程机械化操作技术。

3、积极推广实用增效技术。推广应用"双低"油菜秋冬发栽培技术、直播栽培技术、保优技术、油苔两用技术和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鲜食蚕(碗)豆高产栽培技术,无公害元胡、杭白芍、浙贝母标准化生产技术等。积极推进以油菜、春粮、冬季蔬菜为主的测土配方施肥,加大测土配方施肥的推广力度。

4、大力推广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标准加强技术指导,落实冬季病虫草害农业综合防治措施,特别是抓好灰飞虱等传毒害虫的防治。加强农业防治,采取水旱轮作、中耕除草等措施,减少病虫害越冬基数;推广抗(耐)病品种,应用轮作换茬、嫁接防病技术、膜下滴灌技术,减轻对冬季作物和下季水稻的危害,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提倡施用有机肥和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六、创新机制,优化为农服务

各镇乡、街道和市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强化为农服务意识,周密计划,精心组织,积极开展产前,产中和产后全程服务,为农民做好政策咨询、信息引导、农资供应、技术培训、生产指导和产销衔接等服务工作。特别要加强冬季作物新品种、新技术、新种植模式的技术培训,积极利用农业信息网及时农业科技信息、农产品市场信息;要努力抓好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开展技术研究,展示示范新技术,促进科技、生产、产业有机结合,加快现代化农业新技术的推广。

农业技术人员要深入冬种生产第一线,指导农民搞好作物布局和高产高效栽培;做好种子质量监督管理,及早组织种源,妥善安排调运和供应,要深入开展联基地联大户活动,进一步抓好示范方、丰产片、攻关田建设,以点带面,提高冬种生产水平。积极引导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联基地、联大户、带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冬种生产基地,发展订单农业,提高冬种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总结推广季节性承包、委托代管等耕地季节性流转方式,努力减少季节性抛荒,确保冬种生产顺利进行。

上一篇:建设局强化科学服务整改计划 下一篇: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