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局发展创新教育计划

时间:2022-05-16 12:31:54

农业局发展创新教育计划

总体思路: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中央1号文件及省、市农业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总目标,以现代农业建设为主线,着力强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强化主导产业培育,强化绿色生态产业延伸,强化服务管理功能拓展,建设有*特色的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推动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重点工作:实施"五大创新",力争"五大突破"。

1、创新粮食生产经营机制,力争在增加粮食有效供给上有新突破。

完善落实粮食生产的扶持政策,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主要用于早稻普惠制补贴,提高种粮大户直补、良种补贴、订单储备粮价外补贴标准,扩大农机补贴范围。探索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制止耕地全年抛荒,减少季节性抛荒,指导农民多种粮,种好粮,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的落实。依靠科技提高粮食单产。全面开展"粮食高产创建年"活动、水稻优质高产高效竞赛和千村示范,扩大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应用,大力推进种子种苗工程建设,积极引进、示范、推广优质抗病高产优良品种,全市推广超级水稻良种面积13万亩以上。深入实施"沃土工程",落实冬种示范畈20个,建立早稻高产示范畈4个,全面推行轻型栽培技术,推广面积2.5万亩,建立单晚强化栽培示范畈20个,主推强化栽培技术推广面积12万亩。创新粮食生产经营机制,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大户和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农民提供代耕、代种、代管、代收、代售和"统一防治"等服务。加快农业机械化,实现水稻机插面积突破5000亩,推广插秧机力争20台,力争全市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3%。继续加强对粮油、蔬菜病虫害预测报,全面落实重大病虫害防控措施。为了确保粮食生产安全,我们要紧紧抓住培育现代农业主体不放松。一是要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继续加大对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的技改、基地建设、品牌建设等环节给予资金补助。二是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在规范管理、提升档次、拓展功能上做文章。三是发展农民专业大户。深入研究对农民种养大户、购销大户的扶持政策,为专业大户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创造便利条件。一个重要工作就是,要求全体农技人员进村、入户、下田头,指导农户抗灾减灾,全力以赴恢复农业生产能力,努力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2、创新多元化投入机制,力争在提升主导产业特色上有新突破。

按照《农业法》要求,保证农业发展的稳定财政投入,通过创新小银行合作方式,努力增加金融资金对农业投入,积极鼓励工商资本投入农业,参与农业开发,积极推行农业政策性保险,降低农业自然灾害风险。要完善主导产业的布局规划,并按照"一个规划、一套领导班子、一批配套政策、一支队伍、一个专家小组"的要求,每个产业都建立运行体系。突出农业基地(项目)抓手,依据《*市高效生态农业建设扶持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市创建特色农业镇乡(街道)的实施意见和考核办法》的要求,加强对高效生态农业基地(项目)建设的服务和指导,加快特色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着力构筑"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区域块状农业格局,提升主导产业层次和高效农业发展水平。重点完成*杭白芍基地、2000亩省级无公害浙贝母生产基地、2万头优质猪饲养示范基地等省级农业项目建设;积极发展生猪和家禽生产,加强席草和山地蔬菜核心示范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形成区域优势,加快产销对接,增强我市席草和山地蔬菜产业的竞争能力;通过"*市冠绿果品种植场"所起的产后处理示范、培训、宣传窗口、集转中心等作用,加强与"烟台丰运果品有限公司"的产销合作,争取我市优质梨果尽早出口;建设好现有2个规模上千亩的标准茶样制作、礼品茶供应基地,加快初制茶厂优化改造,实行茶叶的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无害化、机械化生产,加强"东白茶"品牌规范化管理和整合宣传力度,力争在茶叶品牌营销上有新突破。

3、创新安全保障体系,力争在强化农业执法监管上有新突破。

按照狠抓源头、强化监管、完善制度、提高能力的要求,推进执法重心下移,强化大案要案查处,完善种子农资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各类农业违法行为。积极宣传和执行*省实施种子法办法,加强农作物品种和种子质量管理,深入宣传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完善农资信用体系建设,推进农资连锁经营,深化农产品质量专项整治,加大农产品质量检测,强化标准实施的监督,全面实行生产档案、产地编码制度,实施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全过程监管,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以新的《动物防疫法》实施为契机,全面落实《*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责任制度》,创新动物及动物产品流通监管长效机制,确保全年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创新重大植物疫情防控措施,严格落实责任,确保不发生重大植物疫病,外来有害植物得到有效控制。全面推进平安农机建设,全市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及驾驶员的年检审率达到90%以上,农机手受教育面达到95%以上,开展专项整治,强化路面监管,确保我市农机事故三项指标零增长。加强农村财务审计监管,完成130个村的财务审计任务。完善企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制,深化国有农场改革,切实抓好农场土地确权维权及土地等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升企业的创新发展能力,推进农场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4、创新节能减排思路,力争在优化农业生态环境上有新突破。

围绕建设节约型、循环型农业,全面倡导节水、节肥、节油和开发利用清洁新能源。扎实开展农业污染源普查,全面完成我市种植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的污染源普查工作,掌握农业污染源的第一手资料。加快规模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因地制宜采取农牧结合"能源生态型"、"能源环保配套"等治理模式,实现畜禽养殖场粪便污水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治理。今年全市要完成11个规模养猪场治理。全面实施化肥农药减量控害工程,落实农药减量控害增效示范区5万亩,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每个镇乡(街道)建立测土配方示范畈,在六石街道落实千亩以上核心示范区,示范面积1.5万亩,辐射带动30万亩,改进农作制度,积极鼓励开发使用有机肥,有效减少化肥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广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新增无公害农产品基地3个,国家无公害农产品3个,绿色(有机)食品1个。全面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大力推广示范"三沼"综合利用技术,今年将完成5个村的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太阳能、沼气等可再生能源的普及利用,全年推广太阳能热水器9000平方米,全市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达到60%。加强与相关部门协调,加快荒山荒坡开发利用,争取将符合条件的174个规模养殖场的畜牧用地列入2010年-202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彻底解决制约我市畜牧业发展用地瓶颈问题。

5、创新管理服务方式,力争在增强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上有新突破。

以落实责任农技推广制度为契机,进一步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制和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和完善工作,建立健全多元化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为强化农技推广工作提供人才保障。继续在全市深入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农民骨干培训和绿色证书培训,发展一批现代农业理念和素质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现代农业主体生产经营水平。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工作,深入开展联户增效、送技下乡、良种推介、产品营销、农业执法等服务活动,进一步完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农技110、农民信箱等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在信息交流、产销对接、技术指导等作用。拓展农产品展销中心功能,新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生产企业30家,特色产品200个以上。认真贯彻落实新的《*省村经济合作社组织条例》,加强农村经营管理,加大农村财务审计力度。加强农业科研力度,启动玉米研究所特用玉米品种选育、鲜食玉米保鲜、小杂粮(含食用豆)、特色果蔬引选和中药材研究等五大学科建设,引进优质、高产、高抗农作物新品种,多形式开展各类先进实用农业技术培训,积极推广应用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三、加强"四型机关"建设,树立农业部门新形象

创业创新,建设现代农业,对农业部门自身提出了更高要求,因而在全局开展"四型机关"(学习型、服务型、廉洁型、效能型)建设非常必要。

一是要进一步转变观念。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一篇大文章,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农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要站在改革发展新的起点上,应对新情况、化解新矛盾、迎接新挑战、实现新发展。要切实改变传统的、与时代不相应的思维定势和行为方式,树立全新观念。在党委政府工作中争取地位,当好参谋,尽力把部门工作上升转化为政府工作。按照争创一流的要求,积极推进工作思路、载体、方法创新,形成日常工作抓深化、重点工作抓突破的局面。

二要进一步增强素质。农业干部是现代农业建设的指导者、服务者。我们的优势在于了解政策、掌握情况、懂得专业理论知识。没有这种素质优势,我们也无从指导和服务。进一步增强素质,首先要勤学习。要注重业务学习,加强政策法规、科技文化、管理方法等知识技能的学习,增强履职素养。其次要善思考。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对农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进行思考,提出思路和对策,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第三要多调研。要立足本职,深入到基层和农村,了解情况,摸清实情,解决问题。

三是要进一步改进作风。全市农业系统干部要树立务实的工作作风,把重大决策部署和具体工作落到实处。要把管理与服务紧密结合起来,始终做到感情贴近农民,完善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要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和工作运行规程,以目标管理为核心,完善首问责任、服务承诺、限时办结等制度,强化日常评价和年终考评,增强行政执行力,提高工作效能。

上一篇:卫生局发展安全生产计划 下一篇:市科协科普教育实施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