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六轮驱动”推动浙江工业强县跨越式发展

时间:2022-09-19 02:44:29

坚持“六轮驱动”推动浙江工业强县跨越式发展

2012年4月,浙江省政府正式颁发《浙江工业强省建设“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切实推动浙江从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迈进的总体目标,以及推进浙江工业强县(市、区)(以下简称“工业强县”)建设的重点任务。这是指导今后五年浙江省工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工业强省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浙江“工业创强”的核心基础和关键之举是加快推动浙江的工业强县建设,因为工业强县作为工业强省建设的重要支撑,是推动浙江省率先实现工业现代化的主导力量,承载着未来浙江工业现代化的使命和责任。

建设工业强县、加快县域工业转型升级,本质上是对浙江原有县域经济体工业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发展路径的一种扬弃,是新一轮思想解放的过程。浙江工业强县建设必须坚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深入实施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按照国家《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所列五大类16项转型升级量化指标和《浙江工业强省建设“十二五”规划》所列五大类23项转型升级量化指标的导向要求,以自主创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动力,加快构建“结构优化、创新驱动、集约高效、环境友好、惠及民生、内生增长”的发展格局,通过如下“六轮齐动求跨越”,不断增强浙江县域经济体的工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把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作为建设工业强县的中心任务

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总钥匙,县域经济的发展既要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又要正确处理好与结构、质量、效益、环境保护等的重大关系。浙江建设工业强县,一方面要进一步提振实体经济的投资信心、做大县域工业经济规模,另一方面要下更大功夫着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工业附加值水平为突破口,努力改善和提升县域工业整体素质,加快推动工业发展模式向质量效益型转变。2012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在上虞市、绍兴县专题调研工业强县和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情况时强调:工业强县建设必须牢牢把握“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总体要求,要着力在“强”字上下功夫,不仅要促进工业持续增长,做大工业总量,更为重要的是要遵循产业规律和发展大势,注重科技进步与创新,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建立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排放的现代产业体系,深度推进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全面提高工业发展的整体素质和水平,走出一条符合浙江实际、特色鲜明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为提高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浙江县域经济体要从提升工业产品附加值、抢占价值链高端地位入手,做精产品、做强服务、做优“产品+服务”,进而把做强县域工业抓实、抓深、抓具体。其一,要适应市场、利用市场,瞄准产业发展趋势,做强产品和服务。当前,市场结构、需求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一般消费品市场增长萎缩,替代进口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装备市场稳步增长,消费与产业升级带来新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浙江县域经济体要顺应趋势,抓住机遇,做强高附加值的传统制造业,做好替代进口和在发展中国家有市场前景的装备制造业,做成在本地先有市场的高技术服务业。其二,重视开发新的市场,发展新兴产业、新型商业(商务)模式,发展高技术服务与生产结合型的制造业。浙江县域经济体要坚持以“资源产出业绩论英雄”,优先把有限的土地、电量、排放容量、财政性资金等指标用于支持做强工业,优先支持绩效优良、成长性好的行业门类和企业,全面优化要素投入结构和供给结构,提高资源利用的产出效益。

二、把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建设工业强县的关键环节

加快浙江工业转型升级,加速建设工业强县,必须紧紧抓住增强县域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进步这个关键环节,在发展理念、政策措施、保障机制等方面把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加快工艺创新、关键技术跨越、商务模式创新、科技创业创新,推动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技术进步、高素质人力资源和管理创新的转变。在创新载体上,县域工业要着力抓好企业和园区两个重点的跨越。企业是创新的主体,要大幅提升进行科技活动的工业企业数量和占比,工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更要在自主创新上做出表率、先行一步。园区是产业集聚的平台、是集群式创新的载体,县域经济体要加大对工业园区主导产业的培育力度,制定支柱工业产业发展路线图,推动产业技术进步,提升产业整体素质。

为提高工业自主创新能力,浙江县域经济体要着力抓好如下几项工作:其一,以工业设计为重点的工艺创新。工业设计属于产业链中极具增值力的环节,核心是产品设计,其发展水平是衡量工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对增加产品科技、知识和文化含量,创造并满足更多市场需求,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县域经济体要充分利用块状经济的中小企业集聚特色,为块状经济工业设计基地发展提供广阔的新兴市场,自觉把握机遇,高度重视县域工业转型升级的具体实现形式,切实抓好特色工业设计基地的选址、经营主体的确定,重点抓好设计企业培育、设计市场对接、后台服务建设、设计氛围营造等,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创新服务,提高块状经济的产品档次、附加值和竞争力。其二,以技术创新为重点的关键技术跨越。要构建培育引进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的新机制,积极有效地利用国内外高端资源,突破县域工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其三,以营销模式创新为重点的商务模式创新。要鼓励县域工业企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服务型制造、总集成总承包等新型商务模式。其四,以科技成果产业化为重点的科技创业创新。要积极鼓励工业企业委托研发、购买技术,整合利用县域内外各类科技创新资源;要大胆探索,走出一条运用市场配置技术成果、促进“民间资本+科技成果项目+人才”优化组合的具有县域特色的创业和产业化发展之路;要大力发展工业园区创业投资基金、创业引导资金和私募创业投资基金,促进县域科技型企业、新兴产业、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

三、把结构优化作为建设工业强县的重要着力点

结构优化涉及产业结构、企业组织结构、空间结构、技术结构等多个方面。浙江建设工业强县要着力推动县域经济体明确产业结构优化主攻的方向是高附加值的传统优势产业、有规模与集群优势的新兴产业、在本地先有市场的高技术服务业。县域经济体工业企业组织结构优化的方向是:其一,要做强跨省跨国总部型的大企业,引导工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创建“总部型、品牌型、上市型、高新型、产业联盟主导型”的“五型企业”,特别是要积极发展集“研发设计、运营管理、集成制造、营销服务”为一体的总部型企业,通过巩固发展一批、承接引进一批、整合扩张一批、成长壮大一批等多种方式,推动龙头骨干企业快速做强做大。要建立健全上市企业培育服务体系,积极推动企业上市融资,支持上市公司再融资和并购重组,努力培育县域范围内主业突出、经济带动力强、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上市公司成为县域工业的新增长点。其二,要做强中小微工业企业,积极推动传统产业的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提升发展,鼓励支持民营资本与科技人员相结合的创业发展,大力发展科技型小企业和高技术服务业,同时要进一步推动中小微工业企业集聚发展、集约发展,加快县域经济体的块状工业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提升发展。此外,浙江县域经济体还要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通过“腾笼换鸟”优化区域工业结构、推动工业技术更新、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县域经济体要完善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激励、惩罚和补偿机制,加快形成“主动淘汰、主动转移、主动合作、主动转型”的产业发展新机制,优化资源要素配置。

四、把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作为建设工业强县的重要支撑

“两化”融合是新型工业化的鲜明特征,是推进浙江工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浙江县域经济体要把推进“两化”融合作为建设工业强县的重要支撑,具体抓好产品、企业、系统应用等层面的“两化”深度融合。其一,产品和企业层面,要重点抓好“五化”,即工业设计信息化、装备产品智能化、生产过程自动化、营销模式网络化、企业管理信息化,充分发挥信息化在县域工业转型升级中的牵引作用,深化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加快推动制造模式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变。其二,系统应用层面,要围绕重点行业加快“两化”融合;以“智慧城市”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和综合集成,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社会进步的内在需求,开发先进适用产品,培育新兴消费领域。其三,服务平台层面,要构建技术创新、工业设计、物联网和云计算等公共服务平台,提升产业公共服务能力。

五、把推进节能减排绿色发展作为建设工业强县的重要抓手

外部环境的根本性转变,自身转型的迫切性要求,考核约束性指标的强化,都要求浙江县域经济体把节能减排绿色低碳作为工业发展的重点,正确处理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充分利用节能降耗的倒逼机制,积极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加快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工业,努力走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把控制用能总量和能耗强度作为推进县域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突破口,保障合理用能、鼓励节约用能,限制过度用能,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要切实改变和消除县域工业发展“小而全、散而乱”的问题,加快淘汰高消耗、高污染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极易引发及安全生产事故的块状工业经济的落后产能部分,实现重组优化发展。要优化工业发展环境,推进小微企业入园、入区、入城,实现工业企业的集群生态式发展,实现新型城市化与工业集群化的和谐发展。浙江县域经济体还要进一步推动工业强区、强基地的建设,要解决当前产业集聚区、高新区存在的“有园缺业”、“有业无链”的现状,提升地方工业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的地位,形成配套协作紧密的产业链优势。

六、把抓好工业有效投资作为建设工业强县的有力保障

近年来,浙江县域经济体工业投资受市场、土地、能源、环境、信贷等要素制约加大,企业承担税负及安全生产、社会责任等压力提高,加上自身研发能力不足,核心技术缺乏,相当部分企业家信心不足,粗放发展模式没有根本转变,发展和支持工业的氛围不浓,出现了工业投资总量偏低、产业结构失衡的双重压力。作为影响经济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投资对地方经济增长的作用具有双重效用,兼有供给效应和需求效应。为此,浙江县域经济体要根据当地工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把抓好工业有效投资作为建设工业强县的有力保障,转变工业投资理念和方式,积极开展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服务业的对接投资,开展替代低素质劳动力的技改性投资,开展购买品牌、并购企业、建设营销网络等并购重组性投资,开展人才、科技创新和劳动者技能培训等开发性投资,开展建设特色工业设计基地、购买技术、引进研发团队和建设创新型企业等创新性投资,开展建设总部基地、创新基地、新兴产业基地、工业强镇等平台性投资,开展引进央企、外企、知名民营企业等开放合作性投资。

上一篇:高校档案工作者应具备的职业素质探讨 下一篇:事业单位如何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与绩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