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书法创作的一点想法

时间:2022-09-19 01:45:10

关于书法创作的一点想法

2012年元旦,趁着休息,整理了一下2011年的作品,对榜书颇有点感觉。乘兴写了几件,这下子一发不可收拾了。最近几天,晚上回家都要写一下榜书才能安神。

还有十几件近日写的榜书,未拍照,下次准备拍照、处理好图片后,再作一专帖。

最近,感觉榜书是越写越顺畅。

“厚、拙”是我作品不曾改变的“主旋律”。

于线条质感的追求,已成为我作书的“心路历程”,特别是草书作品中那些由“颗粒皴擦”“点状发散”“中虚外实”所组成的线,常令我激动不已。这也源自我经年地在碑系经典中遨游所致,写碑要果决,不能刻画做作,难度再高的表现也要一次成型、一笔到位。动作到位了,作品就会有味道。由技入道,技未过关,遑能论道?今世书坛,书人颇爱走极端,“技”若未过关,尝以“书卷气”来饰掩;“书”读得不多,多以“无闲暇”带过。长此以往,不知书将何“书”耳?

作榜书,要聚气、通势,于小处不可随便。意随笔动、笔与人通、手脑一体,才能达到心手双畅的效果。

因榜书作品的线条一般很粗壮、很直观,故下笔要狠、行笔要稳、收笔要准,不可犹豫。

对于相同的内容,我有一个习惯,喜欢以不同的形式来写。特别是白居易《遗爱寺诗》意境,我甚喜,故写得最多。赠友、应酬,俱喜写此内容。

2011年,《湖北画报》《中国书画印》刊出我的专题,《青少年书法报》“国展菁华”栏目再次为我刊发专版(上一次刊出是2007年),《中国书画报》“作品评析”栏目也刊出作品和别人写我作品的评价文字(原来是应邀写别人、写稿件,现在是“被写”)。2011年的创作,也算是略有收获了。

师长的关爱、朋友的抬爱,使我不敢产生“偷懒”的念头。于是,我一直是“在路上”的状态,一直在努力前行。

报纸的编辑工作再忙,我也要在晚上挤出一点时间来临帖。我临帖,多在晚间24时或以后。

书法的学习,不能本末倒置,经典是创作永葆活力的源头,失却经典语汇之书,是没有看头的。

因为,经典是永恒的,而我追循经典之路也是永恒的。

今年1月19日,周韶华先生在武汉举行书法个展,展前我随报社领导一起去采访周老,他的一番话,令我感触很大。特别是关于继承传统与出新关系的阐释,很有见地。看了周老临的一批作品,其中一件对于二王尺牍临作的长卷,让我很震撼!

看来,艺术创作如果能够贯穿思想,那作品就真的不一般了。

近年,一些制作作品的形式已到了令人生厌的地步,每年因工作需要,都要到一些全国大展的展出现场观展。看多了这类作品,确也使人感到无聊。当制作变成书法展览的“常态”时,那也就说明我们这个时代的书法展览有些“变态”,或是堕入“病态”了。

为了应景,我每年也不得不制作一两件比较有形式感而令人生厌的作品。窃以为,当应景、无奈充斥在书法作品中,这件作品的艺术审美也就失却了。

上一篇:生活陶艺情趣化设计的感知形式研究 下一篇:浅谈紫砂壶的成形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