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医生出诊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时间:2022-09-19 01:08:10

乡村医生出诊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摘要】目的:为提高乡村医生素质。现状:乡医水平参差不齐,职业素质偏低;医疗设施、设备落后;乡村医生的收入偏低;农民卫生知识水平低;农民看病问题得到初步解决。存在的问题:无菌观念太差;消毒效果不好。措施:针对我县乡村医生现状提出了相应措施。

【关键词】乡村医生;出诊;措施

【中图分类号】R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12-0073-01

乡村医生工作是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中重要的一环,巩固和发展三级网点的关键是培养合格的乡村医生,乡村医生承担着广大农民常见病的治疗和保健、计划免疫和妇幼保健工作,是在中国农村中分布最广泛、服务最便捷的一支庞大的生力军。为提高乡村医生素质, 加强和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更好的服务于病人,为此对我县农村医疗卫生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并着重探讨了乡医出诊存在的问题。

1现状

1.1乡医水平参差不齐,职业素质偏低大多数乡村医生的知识技能较为单一,仅通过短期培训、考试、注册登记,服务水平较为薄弱,虽有长期从事实际工作的经验,但缺乏正规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在卫生服务中,诊疗不规范、功能不齐全的现象时有发生。不少乡医只注重临床治疗,而忽略预防保健,导致农村预防保健工作严重落后。

1.2医疗设施、设备落后大部分村仅有简易的卫生室,还有相当部分村是医疗卫生室空白村,大部分村卫生室医疗器械设备紧缺,所用医疗器械大部分是多年以前配置的,质量性能不太好,有的甚至已过时报废。

1.3乡村医生的收入偏低农民是弱势群体,乡村医生也是弱势群体,在报酬低下,缺乏相应有效激励机制的状况下,不仅乡医的积极性有所挫伤,其服务职能也难以落实,而为了维持生计,乡医队伍中经常出现重治轻防、滥用药物等行为。

1.4农民卫生知识水平低主要是医疗卫生科学知识宣传面太窄,老百姓对一些基本医疗卫生常识了解不多,生病时相信迷信或土法治疗,因治疗不当或不及时而贻误病情的现象时有发生。

1.5农民看病问题得到初步解决在稳步抓好乡镇卫生院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全面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工作,提高参合率,扩大受益面,基本解决了农民看病难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也给乡镇医院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存在的问题

我县地处沂蒙山区,大多数农村自然环境较差,人口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农民看病就医非常不便,为方便病人大多数乡医上门服务,而乡医出诊几乎均备有一个治疗盒,有的是铝制饭盒,有的是铝制针灸盒,随身携带非常方便,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2.1无菌观念太差取用无菌物品时不使用无菌持物钳,而使用随处乱放的镊子,用后又放回盒内。

2.2治疗盒多未经高压灭菌多物放在一盒内如针头、针管、棉球,甚至砂轮。

2.3消毒效果不好多数乡医只用酒精棉球消毒。

3采取的措施

有一般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注射原则,即专人专管使用,严格皮肤消毒,取无菌物品应使用无菌持物钳,有菌物、无菌物分别放置,以防止注射感染及传播疾病,乡医服务面广,接触患者多,服务条件特殊,尤应掌握好无菌原则,点滴小事做好了给病人解除痛苦,疏忽大意将给病人带来不应有的痛苦,甚至严重后果,由此可见加强乡医队伍建设,提高乡医素质势在必行。为切实做好安全注射,更好的服务于病人,特提如下建议:

3.1加强对乡村医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业务水平,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达到群众满意。增强无菌观念,提高医疗质量,定期对乡村医生进行消毒灭菌知识培训和无菌技术训练,力争在较短时间内提高农村卫生室的消毒质量,从而减少医源性感染。

3.2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和行之有效的消毒管理措施增加经费投入,改善行医条件,配备高压灭菌器或高压饭锅,淘汰蒸煮消毒法,大力推广使用杀菌效果好的高效消毒剂和消毒器材,及时消毒处理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

3.3广泛开展卫生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全社会的公共卫生意识,使广大农民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和互助共济意识,动员农民积极参与合作医疗,并加强合作医疗的科学管理和民主监督,采取有力措施来搞好合作医疗,使农民真正受益;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农民健康素质。

3.4加强对农村卫生工作资源的开发与合理利用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及城市高级卫生技术人才自愿到农村卫生机构工作,合理解决乡村医生的报酬,激励乡村医生更好地承担起相应的职能。

3.5加强卫生监督,加大执法力度做好定期检测工作,全面落实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改善农村基本卫生条件,更好地方便农民防病治病。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医院消毒卫生标准[M].中国标准出版社,1995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M].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

(收稿日期:2009.01.10)

上一篇:自发性气胸应用胸腔镜治疗体会 下一篇: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