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趣”同育的有效策略初探

时间:2022-09-18 11:58:54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将“技”“趣”有机结合,探索出了一条“技”、“趣”共享的新型音乐教学模式,在此与诸位同行共勉。

巧用多种媒体。“技”、“趣”同构

音乐作为听觉艺术,具有相当的抽象性,而多媒体的介入可以让听觉与视觉相结合,将各种复杂的知识技能直观化、形象化、游戏化、趣味化地展现出来。这样,不仅可以刺激学生的多种认知感官,引发学习兴趣,帮助理解音乐,同时还有利于丰富想象的积累,多层面、多渠道、潜移默化地带动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并在丰富审美情趣的同时促进音乐知识的理解和提升。

激活多种感官,“技”、“趣”联动

“教”与“学”在课堂中是一组相互作用的共通体。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把知识技能隐含到各个环节的游戏中,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与畏难情绪,让孩子在饶有兴趣的学习中,自然而然地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如在竖笛教学中学生难免要接触到乐谱,为了让学生能熟悉音符和相应的音孔位置,教师要避免机械式的教学。可在课堂上安排多种游戏,提高学习效率。比如,通过设计大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去找知识,自己充实知识,把知识量扩大。久而久之,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学习了音乐基础知识,掌握了基本的演奏技巧。如气息练习。笔者就选用了“长音王”的游戏。找出班里吹奏气息最长的同学,授予这个荣誉。再安排几分钟让其他同学来挑战。再如,可以由教师或一个学生当指挥,手掌打开保持不动只吹长音,握拳表示停止,手指转动吹颤音等。通过这些方法,学生的演奏水平会越来越好。

实施板块教学,以“趣”激“技”

教育心理学认为,“小学生年龄特点是好奇心强,模仿性强,生性好动,有意注意的持续时间短”。这就需要教师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调动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音乐学习中知识技能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而通过各种音乐教学的实践活动将知识点内化是很好的途径。笔者认为运用音乐板块式教学,进行情境的创设符合孩子们的心理特点,能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中,永远有一种新鲜感。

如笔者听过的一节音乐教研课《运动场》,执教者设计了三个精彩的运动板块。第一个板块:首先在舒缓的《溜冰圆舞曲》中,孩子们仿佛置身于华丽的溜冰场,跟着老师翩翩起舞;接着音乐突然变得活泼而轻巧,在《乒乓变奏曲》的主题旋律中,孩子们模拟手持球拍、不紧不慢地练着球技,然而随着比赛的紧张激烈,音乐主题发生了变化,节奏紧密、速度加快,孩子们手中的球拍也随着变奏的曲调在不停地翻飞,慢慢地比赛接近尾声,音乐又回归到了主题,孩子们的动作再次趋于平缓,不用过多言语,孩子们通过切身的体验已初步了解到了变奏的特征。第二个板块:《拍皮球》,歌曲节奏很简单,关键在于演唱的情绪和歌曲的强弱处理上。执教老师让若干学生到台前,玩接龙拍球的游戏(即第一人拍完后,第二人双手接住皮球同时拍球传给下一位同学,依此类推,每位同学均要完成一拍一接这两个动作,这也就是2/4拍歌曲强弱的体现),其他同学则根据拍球动作在老师带领下进行演唱。于是演唱的情绪和强弱的感觉霎时得到了体现,那看似技能的难点,也就在孩子们唱唱玩玩的过程中迎刃而解了。第三个板块:拔河。对于中低年级而言,多声部的训练似乎难了些。然而在这节课的拓展部分,全班同学被分成了三大组,在老师的指挥下,一组同学边演唱边表演拔河的场景,剩下两组同学组成二声部在高潮处呐喊助威,有的喊“加油、加油、加油”,有的喊“嗨呦呦呦、嗨呦呦呦”,课堂俨然成了拔河比赛的现场,由此,孩子们在游戏中体会到了多声部音乐的魅力。

开设兴趣小组,提高技能

学生学到一定的音乐知识,并激发了学习兴趣后,就不会满足课堂内所学的知识。这时教师应积极组织各种音乐课外活动,为其创造一个自由、生动的学习空间。课外活动比课堂教学更加开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参加。兴趣小组的形式很多,例如组织声乐兴趣小组、合唱队、乐队、舞蹈队等,进行演唱、演奏和文艺演出,通过演出活动,发展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从而掌握更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

当然,在“技”与“趣”的安排、设计上,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其一,注重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教学活动。这就需要在音乐活动的设计上要以学生的学习基础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着力点、以学生的学习差异为落脚点。

其二,注重教师角色的适时调整。教师的理念要符合新课改,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热情要不断提高,教师要不断挑战新的教学模式。

总之,推进“技”、“趣”同育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创造欲望,为学生提供愉快的学习环境和更多的审美体验,使学生的情感变为持久的动力,变为理性的思考,变为主动探究的需要,这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和探索。

上一篇:音乐治疗对自闭症儿童社交障碍的改善作用 下一篇:浅谈音乐教育硕士研究生能力的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