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公用工程安全的影响因素及策略分析

时间:2022-09-18 11:48:28

市政公用工程安全的影响因素及策略分析

(浙江百川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浙江,百川,323000)

【摘要】伴随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市政公用工程建设投资规模日益扩大,令工程建设总量与日俱增,进一步提升了安全管理监督的困难性。为有效杜绝由于工程量增加引发的安全事故大面积发生,本文就市政公用工程影响安全因素展开探讨,并制定了切实有效的实践管理策略,对提升市政公用工程整体安全水平,创设显著效益有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市政;公用工程;安全

1 市政公用工程影响安全生产主体因素

市政公用工程施工建设进程中由于相关配套法规法律的不健全、不完善间接令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有失规范性,呈现出许多有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例如普遍存在分包现象,令工期随意压缩。当前相关招投标管理市场存在一定的不规范性,机制欠缺良好的完善性令较多建设单位存在捏造工程项目造价、不履行合法化程序,一些施工方为获取中标采用非法手段恶意压低标价参与竞争,并在中标后为快速回笼资金、收回成本而违反相关的约标承诺。其在安全管理方面甚至较少投入,或将工程继续转包给资格未达标、管理不规范的小型施工单位,进一步影响了市政公用工程安全管理效果。目前市政公用工程承担建设量已今非昔比,各项施工管理技术实现了日新月异的转变,在较多层面现有安全管理监督机构人员已无法承担日益繁重的监督工程任务,较多地区监管部门还存在短缺经费等不良问题,令单位内部队伍整体素质有限、良莠不齐。伴随相关政府部门逐步推行现场联动与市场管理机制,在实施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上如何强化监督部门与现场施工的联动尤为重要。然而由于监督管理力度有限,对现场工程安全信息的掌握了解包含滞后性,且相关法规法律与监督部门在落实要求层面包含脱节现象,因此仍需实施进一步完善。目前我国主体采用工程项目经理的综合管理制度,并对其履行考核手段。由实施结果层面来看,虽然该类做法在较多层面发挥了积极效果,然而却包含两类弊端。首先由于较多市政公用工程的项目经理属于虚设头衔,因此对真正负责人无法产生应有作用,同时管理实效性及实际处罚力度较难体现。

2 市政公用工程安全管理建设科学策略

伴随城市化建设进程的日益加快,目前市政公用工程施工建设与管理已逐步走向了规范化发展行列,并引入了一些先进有效的安全管理控制模式,如何全面做好实效性管理与依法监督对市政公用工程的安全建设尤为重要,只有做到全面更新、与时俱进、完善优化、结合市政公用工程自身特征才能有效解决安全管理、监督控制中包含的各类现实问题。

2.1 发挥政府机构管理权威性,有效提升奖惩力度

国家颁布的建设工程相关安全生产条例对建设中各方应承担的安全责任作出了明确规定,并对违反安全管理的行为采取了严格的刑法处罚,由该层面来讲,将会令工程建设各方在施工生产建设进程中更加注重依法、安全的监督管理。由另一方面来讲也为安全管理监督相应创设了法律依据,在完善制度、规范建设市政公用工程发展市场层面发挥了优质激励作用。因此监督管理部门应科学发挥政府机构的权威性管理优势,有效提升奖惩管理力度,规范行业秩序,运用市场发展规律促进施工方安全监督、管理生产有效同市场挂钩,对于不良违背安全建设的相关行为应借助网络系统公告并记录于企业诚信管理档案之中,进而全面发挥警示监督作用,令各施工方企业全面注重对自身安全建设的管理监督,提升安全生产建设水平。同时,还可创建市政公用工程的动态施工信息网,发挥安全超前警示作用,利于实施各类安全管理检查的长效性与针对性。行政管理处罚力度应全面强化,对市政公用工程现有项目总监、经理进行扣分惩罚的基础上应履行有效的经济性处罚管理手段,对工程项目相关经济受益人实施直接处罚。在该层面还可借鉴交警处罚管理方式,监督管理人员应依据相关条例在现场直接开具罚单,施工单位则应依据主管机构统一要求履行相关办理,该类处罚程序不仅可有效监督实际项目负责人,令施工方管理建设更加规范,同时还可良好避免由于违规执法导致的管理混乱现象。

2.2 创建施工方安全诚信管理机制

市政公用工程施工建设进程中由监督管理部门直接对项目部各项安全体系展开监督的模式令项目部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受到了不良约束。为此应科学将单纯对项目部门实施的管理合理转移至对企业施工建设的安全管理、项目部与企业间的安全管理监督接口以及施工方实施安全管理程序科学性、规范性的考核层面。也就是说施工建设企业应创建诚信管理机制。近期颁布的施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评价标准为市政公用工程施工企业管理诚信机制建设创设了良好基础,对施工单位内部安全监督管理行为实施诚信考评,令考评结果同企业资质与市场全面挂钩可科学促进企业主动、积极的落实各项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并令内部安全保证实践体系更加完善。因此企业内部监督及安全管理部门应科学促进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与优质培训教育的全面接轨,令法规、法律、规范、标准相关要求在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现场充分体现,进而真正实现现场与管理的有效联动。

2.3 合理规范各方建设主体安全生产行为,做好专业队伍的安全管理培养

工程领域安全生产实践管理条例对各方建设主体应享有的安全责任予以明确,因此相关政府管理单位与监督管理机构应全面认清各方建设主体行为对市政公用工程开展安全生产实践的综合影响,应进一步对管理条例中的内容作出细化分解,推行安全生产管理的一票否决制,进而全面规范各方建设主体的安全生产行为,有效避免安全管理实践中的失控现象。同时市政公用工程施工建设各方应健全建立教育培训体系,全面培养安全管理各级人才,将安全技能、安全知识教育同安全交底有机结合,创建施工建设现场人员的资格准入机制,进而由源头上进行把关,全面消除施工方对毫无资质民工随意使用的不良现象,有效提升市政公用工程从业人员的综合安全素质。同时相关政府单位应建立专业性民工学校,配备师资队伍致力于做好市政公用工程专业安全队伍的培养建设工作。

2.4 引入PDCA循环系统、规范安全生产实践行为

市政公用工程涵盖桥梁、道路、隧道、排水等多重施工建设类型,其经常会受到客观条件影响与地理环境限制,同时由经济性角度进行统筹考量对市政公用工程实施安全管理倘若完全应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模式势必无法全面适应其本质需求。因此,应科学结合市政公用工程实际状况,现实特征,完善各项安全生产综合管理要求。同时,应合理将电力、通讯、绿化等配套施工建设队伍纳入实践管理范畴中,清楚明晰各项实施细则,确保施工建设的文明开展,且所有区域中的作业队伍实施的安全行为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市政公用工程安全管理现实要求的持续提升其实质反应了PDCA循环系统的科学应用,在工程制定安全管理计划、履行方案计划、开展检查管理与督促整改的同时应强化行之有效的考核与处罚管理,科学创建PDCA循环系统,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树立更高层次的安全管理目标实施进行细致的管理,动态掌握阶段实施成果,并提出合理化改进建议与整改措施,进而借助PDCA管理的稳定、良性循环推进市政公用工程安全生产、优质建设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

3 结语

总之,基于市政公用工程生产建设规模的日益扩充,其安全生产管理策略的科学实施增加了显著难度,影响其安全建设发展的因素日益增多,为提升市政公用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只有做到各方统筹配合、相关利益者严于律己,施工方制定切实有效的内控管理策略,有效发挥政府机构权威性管理职能,才能为市政公用工程的安全、健康、持续发展创设良好环境,并促进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海尤,童俊杰.谈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现场管理[J].现代农业科技,2009 (22).

[2]张瑞玲.项目管理在市政公用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9(23).

上一篇:关于现代生态水利设计的几点研究 下一篇:水利工程中灌注桩施工技术应用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