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时间:2022-09-18 11:48:14

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摘要】“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目的的教育。通过教育使学生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深层的思维能力,健全的人格;使学生创造兴趣浓厚、求知欲强烈、不畏权威,善于独立思考,能够发表有新意的见解、意志坚定等。

【关键词】语文课堂 创新教育

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很多,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实施课程计划的主要形式,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笔者主要从课堂教学方面谈谈自己的粗浅做法。

一、引疑激趣,激活思维,唤起创新意识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一种迫切探求新知的欲望,他们的创新能力才能得以发挥。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点燃儿童心中探求新知的火花,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努力创设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把教学活动变成“活跃”学生思想,启迪学生思考,诱导学生思维的过程,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敢想、敢思、开放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的思维自由驰骋,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精心呵护学生创新的心灵。一堂创新型课的显著标志之一,就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得到了真正的呵护和调动。曾有学生在美术课上画出了方苹果,这看似怪异的行为其实却大有文章。因为对于学生而言,未知的世界有多大,创造的空间就有多大。面对画方苹果的学生,他的美术老师循循善诱地引导他说出画苹果的原因,并鼓励他“早日发明出方形苹果”。这位教师的行为,其实是尊重了学生的人格,鼓励了学生的创新。我们应该为这位教师充分尊重学生、激励学生的言行而喝彩。可以说,呵护创新的心灵,培育创新的胚芽,是创新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2.立足课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认知的过程,情感的升华,思维的发展,学法的领悟,都只有通过其自身积极主动的求知和充分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主动学习,就能激发内心创新的意识,把创新作为主动的需求。因此,课堂教学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师要减少自己的活动时间,增加学生课堂参与的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读书、思考、说话、作业。同时,要重视学生个体有足够的自主支配时间,不要什么都采取全班“齐步走”的方式。

二、放飞学生创新翅膀,鼓励学生敢于创新

1.开发学生创新潜能。想象是“创新”的翅膀。人类的想象过程,就是创新能力发展的过程。谁的想象力得以开发,谁就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然而,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要凭借教学内容为载体来构建教学体系,结合科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拘一格去遐想、去幻想梦想、联想假想、哪怕是荒谬的设想,也是对学生想象思维能力的锻炼,拓宽想象,学生的思维才有“创新”的灵感,创新的翅膀才会高翔天空。

2.从扶到放,让学生大胆创新。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问题产生疑问时,往往急于了解其中的答案,这时教师采用的最便捷的、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将自己了解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学生佩服并得到暂时的满足。但这样只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思想。若教师为了让学生“创新”,不管不问,听之任之、放任自流,则学生“众鸟乱飞”,那么就会形成真正的“胡思乱想”,达不到创新,而学生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

三、联系实际,以多向互动合作为手段,积极尝试创新途径

1.课堂组织形式的创新。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的学习不仅需要自读也需要讨论和互助。但是,目前讨论的形式大多是同桌讨论和四人小组讨论两种。能否打破这种形式而有所创新呢?笔者曾作过一些尝试。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但是,这些设想即使实现了,也是遥远的事情”这个句子的意思时,笔者由课文本身的内容引出辩题――在月球或火星上建造移民基地是否能实现?围绕这个问题,让学生分为正反方进行辩论,从而把对课文的理解引向了深入。

2.教学手段的创新。利用教学媒体辅助教学,能够充分发挥多种教学媒体的形、光、音、色等信息输出功能,立体地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使抽象变得具体,使复杂变得简明,使不可见变为可见,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丁国民.语文课堂应闪现创新思维的火花[J].语文学刊. 2009(14).

[2]邹莉雅.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J].学问.2003(11).

[3]张彦钗.寓创新教育于英语教学中[J].新课程.2010(07).

[4]冯崇清.浅谈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J].读与写.2007.

[5]黄定安.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3).

上一篇:浅析高中生物新课导入的几种方法 下一篇:历史教学应注重“知识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