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麻醉技术的方法与特点分析

时间:2022-09-18 11:17:56

局部麻醉技术的方法与特点分析

摘要:局部麻醉具有操作技术简单,局部麻醉是一种十分完美的麻醉方法,它能够使患者、麻醉科医师和外科医师均感到满意和舒适。局部麻醉简单易行,安全性大,术后并发症少,且对病人生理功能影响较小。麻醉完善时不但阻断感觉,而且还能阻断各种不良反射。

关键词:局部麻醉;特点;方法

【中图分类号】R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2-0322-01

表面麻醉、局部浸润阻滞和小范围神经阻滞具有操作技术简单的优点,并且它们在意外性创伤治疗、牙科和小外科手术中应用的普遍性将会继续得到确立。局部麻醉可保留患者的意识和保护性反射,在缺乏麻醉科医师的医院已将其广泛地用于越来越多的大手术,即由操作者自己实施局部神经阻滞和观察神经阻滞的效果,然后在相对安全的情况下进行手术。并且局部麻醉较低的费用和相对高的安全性则具有相当大的优点。

1局部麻醉方法

1.1表面麻醉:用渗透性能强的局麻药在粘膜表面喷雾、涂敷或滴入而获得的局部麻醉方法,为表面麻醉。常用于眼、鼻、咽喉、气管、尿道等处的浅表手术及内腔镜检查。粘膜吸收局麻药的速度与静脉注射相近。上皮细胞复层愈薄之粘膜,吸收局麻药愈快。大面积表面麻醉(如气管、支气管喷雾法)及粘膜有损伤(吸收局麻药极为迅速)时,用药量及浓度更应严格控制,以防局麻药中毒[1]。表面麻醉前需使用抗胆碱药减少粘膜分泌以保证确切的麻醉效果。

1.2局部浸润麻醉:沿手术切口线分层注射局麻药,以阻滞组织中神经末梢的方法,为局部浸润麻醉。用24~25 G针先在手术切口一端作白色桔皮状皮丘,再沿切口走行于皮内作成连续皮丘的线状浸润。然后换22 G长10cm针头经皮丘分层浸润皮下、肌膜、腹膜。对远方组织浸润时,穿刺针应由上次已浸润过的部位进入以减少多次穿刺所致的疼痛。每次注药前应回吸,以防局麻药进入血管内。注药后应待数分钟再切开组织,以免药液外流影响麻醉效果。注意感染及肿瘤部位不宜行局部浸润麻醉。

1.3区域阻滞麻醉:包围手术区,在其四周和底部注射局麻药,阻滞通往手术区域的所有神经纤维的麻醉方法称区域阻滞麻醉。其优点在于避免穿刺病理组织。操作要点与局部浸润相同。所用局麻药浓度稍高于局部浸润麻醉,但低于神经阻滞麻醉。

1.4局部静脉麻醉:在肢体近端上止血带,于肢体远端静脉内注入局麻药,使止血带以下部位产生麻醉作用的麻醉方法,其主要优点为操作简便;缺点是放止血带后易出现局麻药中毒反应。操作者在患肢远端浅静脉刺入一塑料静脉导针或带塑料管的输液针头,固定后末端接注射器。抬高患肢2~3分钟,用弹力驱血绷带从肢体远端绕至近端以驱血出患肢。再于驱血带近端上气囊止血带,充气后放平患肢,解除驱血带,随即经静脉针注入局麻药,注药完毕拔去针头,3~10分钟后可出现麻醉作用。为预防止血带疼痛,应在局部静脉麻醉完成后,于原止血带下方另绑一气囊止血带,充气后再将原止血带松开。

2局部麻醉的特点

局部麻醉主要适应于各种小型手术,和全身情况很差难以耐受其他麻醉方法的病例。辅助和增强其他麻醉方法,减少全麻用药量,以减少对机体生理机能影响。小儿应用时必须复合应用基础麻醉和浅全身麻醉。精神病人或神志不清病人或对局麻药过敏病人都应是相对或绝对禁忌证。手术实施麻醉时,采用局部麻醉方法亦可使操作过程简单化。在蛛网膜下隙单次注射一种药物即能为许多手术提供极佳的操作条件(例如完善的镇痛效果、肌肉松弛和出血量减少),并且患者的生命不依赖于复杂全身麻醉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持续监测。由于不需要此类设备,而且所用的药物相对便宜,因此患者的医疗费用较低。操作简单也意味着具有良好解剖学知识的操作者十分容易掌握这些方法[2]。无并发症的局部麻醉可保留患者的意识,局部麻醉方法,即使是单次注射,其最突出的优点就是可产生完善的镇痛效果,并且无中枢神经抑制作用。局部神经阻滞的镇痛作用亦可简化某些全身麻醉,并使患者更为舒适。留置导管可以根据需要来延长镇痛治疗的时间。连续硬脊膜外间隙给药可明显减轻患者手术后的不适感,并可使患者在护理操作、胸部理疗和活动过程中予以充分的合作。局部麻醉作用延长至手术后阶段亦存在一些缺点。认为长时间的感觉缺失(尤其是下肢)十分不舒适,并能导致令人不愉快的尿潴留发生,特别是在为维持血压而大量静脉输液的情况下。然而,高标准的医疗和护理质量则能减少这些并发症。所有的局部麻醉方法均可产生交感神经和躯体神经阻滞作用,并且在许多情况下两者的阻滞效果相同。交感神经阻滞作用的影响不仅取决于阻滞的部位和平面,而且亦取决于局部的用量、血管收缩药物的剂量(如果使用的话)、目前合并的疾病和既往的循环功能状态。局部麻醉能够同时产生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阻滞作用。在手术中,其具有肌肉松弛效果仅局限于手术野(不同于肌肉松弛药所产生的效果)的优点,所以患者能够自主呼吸。虽然蛛网膜下隙阻滞和硬脊膜外间隙阻滞可导致某些支配呼吸肌的神经出现麻痹,但是除非是阻滞平面极高,否则很少导致不良后果。腹部手术所要求的阻滞平面通常仅可使患者的呼气储备量和咳痰能力轻度降低。局部麻醉方法在急性疼痛治疗方面的广泛应用是目前的热门领域。

参考文献

[1]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42

[2]刘俊杰,赵俊,主编.现代麻醉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593

上一篇:白细胞散点图在婴幼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诊... 下一篇:骨科老年患者跌倒风险评估与干预流程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