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教育:从培养学生习惯入手

时间:2022-09-18 11:15:23

养成教育:从培养学生习惯入手

【关键词】 养成教育;自律;习惯;细节;

共识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04―0030―01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认为: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他曾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发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性,一辈子享用不尽。” 因此,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是养成教育的重要内容,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提高他们的整体道德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完善“他律”倡导“自律”

学校是学生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工作的许多方面都影响着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如通过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制订与实施,使学生熟知并达到学校生活中具体的行为要求;建立良好的奖惩与激励机制并及时分析总结学生良好道德行为养成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在班级中创设产生良好行为的情境,形成健康的舆论,杜绝重复不良行为的机会;在课内外、校内外活动中,提供道德行为实践条件,明确实践的目的、意义与要求,并使学生知道成败的原因。有了严格的他律,还要辅之以被教育者的内心自律,因为一个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通常都需要经过自觉地保持和实践才能定型。应鼓励并提倡学生进行自我教育,通过树立榜样,创设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懂得要做自己行为习惯的主人。

二、从日常生活细节入手

养成教育重在对学生平时的常规管理,落实常规管理要从“小、细、严、实”四个字上下功夫。小即德育要男〈ψテ穑细即德育工作要细致,要注重细节,严即对学生的要求要从严,管理制度实施要严,实即每一项德育措施都要扎扎实实地完成。从良好的生活、学习、卫生、为人处事等习惯,甚至小到自己的生活用具、学习用具的收集整理。有必要重新体味“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些古训给我们的启示,使施教者与被教者共同重视“小节",及时地运用表扬与批评、肯定与否定等集体舆论手段,并与家庭教育达成共识,让学生真正“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和道德行为习惯。

三、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不同学生由于家庭环境、个性差异以及所遇事情的性质与程度不同,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也不相同。对具体对象、具体问题,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措施,或正面教育、严词警告,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委婉启发,也可以活动矫正,运用集体力量时常督促。因人因事而异,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力求收到最佳教育效果。

四、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教师要认识到良好行为习惯在其形成过程中的反复性、曲折性、长期性。从哲学角度看,事物发展的趋势就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人在其成长过程中一些挫折、困难,甚至倒退,都不足为怪。从心理机制上说,习惯是经过长期多次强化和积累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动力定型和自动化的条件反射系统。为此,应采取不同措施强化道德意志,树立求真、求善、求美的信念,把道德人格的完善作为人格主体追求的目标和境界,从而使道德行为习惯由他律型到自律型最终达到自由型的转化。

五、要形成共识

学生的养成教育不是个别老师的工作,是每位教师的职责,养成教育也不单是学校和家长的事,更需要社会各界支持关心。“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必须以对国家、对人民、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探索、善于创新,在实践中不断开拓进取,拓宽思路,想出新办法、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做好学生养成教育工作。学生的成长,需要一个相对纯净健康的环境,我们相信,只要加强领导,形成共识,充分认识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性,齐抓共管,人人参与,形成合力,就能在教育的花圃中培育出美丽的花苗。

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根本保证,多一个好习惯就会多一分自信,多一个好习惯,就会多一分成功的机会。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与核心。重视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使学生走出成长误区的一条可行路径,对强化学生素质,提高德育功效具有重要作用。

上一篇:提升消费者金融素养的必要性及途径分析 下一篇:小学生快乐习作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