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教育四忌

时间:2022-07-27 02:56:34

养成教育四忌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一切教育都归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于自己的习惯。”养成教育,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被誉为“管一辈子的教育”。养成教育有以下“四忌”值得注意。

一忌照搬模式,导向不明

学校在实施养成教育时不能照搬其他德育的实施模式。养成教育目标导向非常明确,其教育重点是良好行为习惯和优秀道德品质的培养。培养的内容非常具体,如行为习惯包括举止文明的习惯、诚实守信的习惯、守时习时的习惯、懂得感恩的习惯、勤俭节约的习惯、遵守秩序的习惯、勤于动手的习惯、锻炼身体的习惯、讲究卫生的习惯等;学习习惯包括集中注意力的习惯、专心听讲的习惯、乐于和善于思考总结的习惯、勤于自学善于观察乐于动手的习惯等。道德修养包括思想状态、政治观念、道德品质三个方面。从培养目标来看,养成教育的全面性显而易见。

二忌内容空泛,教育不力

养成教育在内容的确定上一定要杜绝“空泛”的问题,必须确立目标与内容,制定好严密的实施方案和步骤,绝不能停在口头上去喊“重视养成教育”。要突破两个难题,一是“养什么”,二是“怎么养”。在确立目标要求和教育内容时要有选择性,区别年龄上的差异,不能每个年级段都是一个目标、一个要求、一套方案,要设置阶梯式的达标内容,绝对不能搞大框架。从操作层面来讲,还要杜绝“教育不力”的情况。如何杜绝“教育不力”?必须解决好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高度重视,全员参与,目标要求一致,经常性教育。任何一个德育课题都不是一两个教育工作者所能完成的,必须要有全体教职员工的参与,明确责任,步调一致长期进行培养,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二是要围绕教育目标,制定相关的考评措施加以监督和推进。养成教育要有的放矢逐步推进,除了要有明确的教育训练重点外,还要有检查督促与评价,要把养成教育与班级目标管理相结合,与教师工作绩效相结合,与学生评优评先相结合,切实进行每天一次小结,每周一次点评,每月一次评比,每学期一次表彰,这样才能完成既定的教育目标,使养成教育具有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忌家校分离,教育脱节

就养成教育而言,家庭教育显得至关重要。家庭教育对于学生行为、品质的养成所产生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会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的效果。要克服家校之间的矛盾,做到相互理解、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形成教育合力,将学生的养成教育贯穿始终,达到“天衣无缝”的教育效果。观察一年级刚入学的学生,他们有很多习惯需要养成,可塑性非常大,学校对他们有很多的要求,如:上课不讲小话,不吃零食,不下座位,认真听讲;下课不追打、不攀爬等;自己书包自己背;学会打扫卫生;按时上下学等。可是很多家长因为爱子心切,上学时替学生背书包,早晨让学生多睡会导致学生迟到,不愿让学生打扫卫生,很显然这些不良现象的存在直接影响良好习惯的形成。针对这些现象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召开家长会,告诉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提出学校对家庭教育的要求。当然,与家长交流的方法还有很多,电话联系、进行家访、建立家校联系册等,都是家校联系的途径。

四忌活动花哨,组织无效

养成教育必须通过一些活动作为载体来落实教育内容,但最忌组织一些花哨的活动来应付教育实施,也要规避组织过程的无效。因此,一是要精心设计每一次主题教育活动,活动前期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要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活动的操作性要强,教育意义要强,要考虑学生的参与面和参与的积极性,不要使活动成为少数几个或部分同学展示个人素质的舞台,而应该成为全体学生自我实现和寻找差距的平台。二是活动的开展要做到“五有”,即有开展活动的时间计划、有活动实施的具体方案、有活动组织的要求、有趣味性、活动后有总结评价。三是活动的开展要注意班队活动与学校活动的协调和统一,学校要制定好全期的活动计划方案,班级在学校活动的统领下也可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自行组织开展活动,但无论是班级的还是学校的活动都必须做到“少而精”,这样学生才不会疲于应付而又乐于参与。四是活动的开展要与传统节日或重大活动相结合,充分挖掘其教育内涵,把握好重点,切实做到有活动就有活动效果。

全面把握好养成教育的实质和内涵,科学确定养成教育的内容和方式,精心策划和组织开展好教育活动,努力提升养成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养成教育必定会成为学校教育的一朵奇葩。

(作者单位:湖南省浏阳市大瑶完全小学)

上一篇:开展联片教研提升农村初中化学教师专业水平 下一篇:如何搞好小学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