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吉林省阳光工程

时间:2022-09-18 09:32:02

回顾:吉林省阳光工程

2010年国家下达我省14万人的阳光培训任务(其中包含农民创业培训2500人)。在省农委和省阳光工程指导小组的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全力支持下,经54个项目县和287个培训基地的共同努力,共完成培训11.85万人,在培2万人。在2010年 12月中下旬,黑圆满完成全年培训任务。

1.项目实施情况

1.1培训基地认定情况 按国家六部委《关于做好2010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工作的通知》和《吉林省2010年阳光工程培训工作方案》要求,按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全省共认定阳光工程培训基地287个。其中:农业类培训机构155家,占54%;畜牧类培训机构45家,占15.7%;教育部门培训机构38家,占13.2%;妇联15家,占5.2%;其他类34家,占11.9%。

1.2项目资金投入情况 2010年,国家财政投入项目资金5040万元(含创业培训625万元),省级配套资金800万元,已拨付到位。

1.3开展培训情况 我省阳光工程项目共完成培训11.85万人,占总任务的86%。其中:地方特色职业农民3万人,占25.4%;农机使用和维修2.19万人,占18.5%;农产品加工1.11万人,占9.4%;农村经纪人0.92万人,占7.8%;机防手1万人,占8.5%;畜禽繁殖员0.73万人,占6.2%;农民合作社负责人0.56万人,占4.7%;沼气建设及后续服务人员0.66万人,占5.6%;其他1.65万人,占13.9%。

2.采取的主要措施和做法

2010年的阳光工程工作做到了“三个创新”、“一个加强”,有力提高了项目实施质量和规范化水平。

2.1创新组织形式 按照国家阳光办要求,根据需要调整了阳光工程指导小组成员单位,增加了省牧业局、省妇联两个成员单位。在培训任务指标下达上,村镇建筑工匠培训任务与省农委会同省住建厅共同组织;农村妇女部分特色职业技能的培训与省农委会同省妇联共同组织;村级动物防疫员和畜禽繁殖员培训任务与省农委会同省牧业局共同组织。在基地认定上,由各级牧业、妇联、住建部门推荐,项目县阳光办审定。在项目监管上,由各部门会同阳光办共同完成。

2.2创新监管形式 在项目监管上,实现动态化管理。省阳光办成立了监督科,其主要任务与职能就在于与其他职能科室密切配合,在预先不通知各项目县阳光办和培训基地的前提下,深入培训基地抽查,掌握第一手材料,监督项目县阳光工程工作质量。在2010年的阳光工程工作中,实现了“监管分离”,初步形成管理、监督、服务三位一体的制度化管理机制。

2.3创新培训形式 2010年的阳光工程培训中,各项目县在确保培训人员真、时间足的前提下,积极创新培训形式,提高培训效果。一是基地结合当地的农业项目开展培训,针对性强,见效快。磐石市园艺特产技术推广站结合滑子蘑项目开展培训,针对学员在生产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深受农民欢迎。蛟河市农业广播学校结合当地甜叶菊项目开展培训,组织学员到外地参观,在种植的各个环节进行技术包保,全年推广甜叶菊种植面积100多公顷,学员不但学到了技术还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二是在培训方式上创新。各基地充分发挥阳光工程培训服务农民、方便农民的特点,把课堂办到村部、村小,办到农民的庭院中、炕头上,形式灵活多样,力求实效;三是在培训内容上创新。培训基地在严格执行各专业培训规范的同时,根据学员要求,增加合适的培训内容,充分调动了学员的学习热情。吉林省能源环保站在沼气工及后续服务人员培训中,增加了沼气综合利用内容,讲授利用沼气的废渣生产无公害绿色蔬菜内容,学员反映非常好;四是在师资配备上,除聘请专家授课外,选聘当地本专业实践经验足,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的典型农民做辅导员。“洋专家”的理论讲解和“土专家”的现场实践指导针对性强,培训取得了实效。

2.4加强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在2010年的阳光工程项目实施中,加强了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先后制定了《阳光工程档案管理规范》、《阳光工程项目实施细则》。省阳光办统一购置了档案盒、印制了标签、制作了档案标准样式,免费发给项目县。试行以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取得的成绩

2010年我省阳光工程工作启动快、实施规范,人员真实、时间充足、农民参加培训积极性高、职业技能得到了提高,取得了很大成效。

3.1培养了一大批职业农民 一是围绕农业农村重大工程项目开展培训。配合农机购置补贴、动物疫病防控、沼气工程、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的实施,重点培训农机使用与维修、村级动物防疫员、沼气生产工及沼气物管员、村镇建筑工匠等;二是围绕农产品加工开展培训。重点面向拟进入和新进入农产品加工企业就业的农民,开展农产品加工岗位技能培训;同时,以地域或品牌特色鲜明的米面主食制作、熟食加工等传统食品加工工艺为内容,对拟在传统食品加工领域就业或小规模创业的农民开展技术培训,拓宽了农民就业增收渠道;三是适应各地特色产业发展实际开展特色职业农民培训。围绕乡村旅游、农村妇女手工艺、特种动物(梅花鹿、林蛙、蓝狐、野猪、紫貂等)养殖与加工、特产经济植物(人参、中药材、食用菌、山野菜、草莓等)种植与加工,农村园林绿化、农村信息员、政策性保险服务等从业人员开展培训工作。鼓励各地根据当地产业发展实际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情况,自主开展特色职业农民培训,加强当地特色职业岗位开发,引导受训农民就地就近就业。通过培训,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从业能力。一大批既会种田又能养殖、既能不丢产又能在农闲时就地就近打工、既能自己增收又能带动周边农民共同致富的新型复合型劳动者相继涌现,并逐渐成为农村劳动力从业的主流。

3.2培养了一大批产业农民 一是围绕全省实施增产百亿斤粮食工程,重点对产粮大县进行产业农民技能培训。目前已培训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从业人员(机防手)、农业机械使用与维修人员等3.9万人;二是围绕实施百亿斤肉工程,重点对畜牧业大县进行畜禽养殖、防疫与加工人员培训。目前已培训乡村动物疫病防疫员、畜禽繁殖员和畜产品加工人员近万人;三是围绕百万亩棚膜蔬菜工程建设,重点对、果蔬、特产产区进行蔬菜、人参、中药材、食用菌、山野菜种植与加工等人员进行培训。目前已培训2.1万人。通过培训,涌现出一大批懂技术的产业农民,为我省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3.3培养了一批致富带头人 通过阳光工程培训,一部分农民掌握了技能,充实了头脑,用阳光工程这把金钥匙打开了致富之门,并在自己的影响下,带动周围农民致富。梅河口市农民于成浩,因父母患病而成为当地出名的贫困户,村民们都说他家里住的草房跟解放前的窝棚没啥区别。经过阳光工程培训,他成了附近十里八村出名的巧编能手,2010年的农博会上,他带着自己的作品参展并出售,不到10天的时间,作品销售一空,获得了近万元的收入。在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帮助下,他的编织合作社已正式成立,有近40名农民参加合作社,他家盖起了四间新房。蛟河市农民刘洪贵,经市农业广播学校培训后,搞起了黄烟和甜叶菊种植,采用新技术种植的黄烟产量高、口感好,平均每公斤售价比市场平均价格高出20元,2010年黄烟和甜叶菊两项收入超过20万元。

3.4改变了农民观念 近7年来,尤其是阳光工程调整工作思路后的2年时间里,通过培训有力地提高了农民的综合素质,改变了农民对培训的认识和观念。对培训的态度从观望到渴望、从要我培训到我要培训,积极性非常高。吉林农业大学举办的畜禽繁殖员培训班,计划招生80人,结果报名人数达175人,还有很多农民没报上名,教室没座位,站在过道中、走廊里听课,场面十分壮观。

3.5促进了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 一些农民在接受培训后,掌握了一技之长,成为新型职业农民,既是种田能手,又是专业合作社骨干;既是养殖能手,又是防疫技术员;既是果蔬种植能手,又是运输经营能手。在农忙时,是产业农民、生产能人;农闲时,变成运输专业户、农特产品营销专业户、乡村建筑工匠、农机修理工,多职并兼、多业并举,就地就近就业,有效地增加了收入。据固定观察点调查,经阳光工程培训后就地就近就业的农民,与其他农民相比,人均增收翻一番多。(省阳光办 供稿)

上一篇:朝阳产业:休闲旅游农业 下一篇:展望:吉林省阳光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