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居住小区社区化建设问题的探究

时间:2022-09-18 09:27:44

对居住小区社区化建设问题的探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升,居住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越来越多的重视居住环境、生活环境以及空间环境,尤其更加注重居住区内的人际软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更好的进行居住区的规划设计,是摆在设计人员面前的问题。本文就以此为中心,从自身工作实际出发进行分析,论述居住小区的社区化建设问题。

关键字:居住小区;社区化建设;措施

中图分类号:TU113.6+61文献标识码:A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改变了人们的居住环境,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往往片面的追求空间环境形式化,丧失了地域特色,并且缺乏对人的交往需求的分析研究,使得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缺乏社区化的色彩,人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成为困难。基于这种现状,设计者在设计的过程中就需要采取恰当的措施,优化居住区人际软环境的设计,使得小区社区化的优势逐渐加强,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一 居住小区社区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的居住小区在空间环境规划设计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人们之间的相互交往,使居住小区缺乏社区的特色,这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居住小区的设计忽视人际交往的心理需求。居住小区不仅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它同样是人们沟通交往的生活空间,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体现出人际关系的交往,彰显社区的特色。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的居住小区设计方法受到功能主义设计思想的束缚,过分的追求空间环境的设计功能和效率,例如过分的突出居住区的照明、通风以及空气环境等,而往往忽视了人们之间的交往需求,忽视了日常社区生活的真正意义,这样就使得居住小区在设计的过程中缺乏人情味,空间环境不能够满往需求。

其次,居住小区设计中忽视文化因素。文化是一个地区的象征,能够拉近人与人的心理距离,居住小区可以说是城市的背景建筑,一个城市的居住小区就应该突出城市的文化特色,彰显文化底蕴,因此在设计时就应该用淳朴的形态来表现这一特色。但是当前的居住小区设计不同程度的定位为追逐时尚,出现了千城一面的现象,这种没有文化识别性的居住环境也很难使得居民产生归属感和亲切感,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人们之间的交往和沟通。

最后,居住小区空间设计形式化。当前在居住小区的户外环境设计过程中,很多设计者过多的追求视觉上的冲击和形式上的华丽,形式化的色彩较为严重,设计不能够很好的为居民服务。虽然一些设计者也在空间环境中设置活动设施等成为居住着交往沟通和活动的场所,但是却缺乏对交往行为的分析和研究,使得外部的空间中存在着很多的消极因素,缺乏交往的气氛。

二 优化居住小区社区化建设的措施分析

居住小区在设计的过程中既要发挥居住的功能,有需要带有明显的社区人情味,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满足人们精神和物质上的要求。在目前的设计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上文中从三个方面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述,下面本文就结合工作实践,提出几点优化居住小区社区化建设的措施。

首先,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要结合不同年龄段人的交往行为特征。居住小区是供人们休息交往的地方,居住着不同年龄段的人们,他们的行为特征有着较大的区别,要想使居住区的规划设计满足不同年龄段人的需求,就需要对他们的交往行为特征进行分析。

对于儿童来讲,他们的好奇心较强,且好动,这就决定了他们是居住区户外交往活动的主角,也是交往中较为活跃的分析。但是幼儿的独立性较弱,户外活动中需要有家长陪同,因此呈现同龄儿童相互玩啥而家长相互交谈的交往形式。针对这种情况,在设计的过程中就需要为儿童提供安全的玩耍空间,并且要为家长提供交流的休憩之地,且不能够远离儿童游戏地区。

对于青少年来讲,他们的户外活动主要转向有目的性的活动,同时伴随着交谈和聚会性质的社会交往,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就要具有僻静和优雅的场所供青少年交往。同时,一些青年的户外活动内容转向正式的交往和恋爱,因此对于户外环境的要求较为特殊,所以说在居住小区社区化规划建设的过程中,还需要为他们提供较为私密的空间进行交流和沟通。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他们的交往关系以休闲为主,在户外活动中,他们的交谈活动方式较为单调,因此对于环境的要求除了美观之外,还需要有锻炼的场所。从时间上看一般是清晨和傍晚,外出散步或者是短暂的聊天。对于这些环境的设计要表现出文化特色,突出空间感和人文气息,更便于人们之间的放松和交流。

其次,设计过程中要坚持一定原则,更好的突出居住小区的社区特色。居住小区中人与人的交往是一种最为基本的活动,具有自身的行为和心理规律,所以说在居住小区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将设计工作建立在对居民心理、生理以及行为习惯等规律的深入分析研究基础之上,关注人们的交往需求,营造良好的空间交往尺度和良好的围合方式,产生归属感和领域感,减轻交往的压力,促进交往活动的多样化,增进邻里之间的关系。同时,还需要坚持多样性的原则。居民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这就使得居住小区的户外空间设计也向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在设计的工程中要配置不同类型的活动场地、多样化的设施,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地点尽量的满足人们的多元需求。除此之外,还需要坚持公平共享的原则,使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空间环境带来的交往乐趣;坚持居民参与原则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促进居住小区社区化建设的良性循环。

最后,设计好居住区内的个空间布局,为人们的交往提供更加舒适的环境。居住区的交往空间主要有广场空间、庭院空间、道路空间等,要想为人们营造良好的空间交往分为,就需要对这几方面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从广场空间的设计来讲,它属于住宅―公共之一层面,因此具有较强的开放性,主要功能就是满足人们的社会交往活动。广场空间是居民进行较大规模户外活动的场所,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促进其功能实现综合性和多样性的整合,并设置较为丰富的活动设施,如喷泉或者是游戏场所等,并且要加强中心边角的空间吸引力,为不同人群的交往提供更为和谐的空间。

庭院空间是由建筑、墙坦以及柱廊等围合而成的一个空间类型,属于半公共型的交往空间,这一空间的使用者是较为固定的,一般为四周的住户,因此说这一空间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更加突出归属感,从场地的设置、植物的配置以及休闲设施的设计等,都需要满足小区域人们的共同需求。

再从道路空间的设计方面讲,它是居住区空间的眼神,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居民的日常交往活动的发生频率以及时间,所以说道路空间的设计要既突出交通的便捷性,又能够凸显邻里活动的交往性。具体说来,就是要合理的安排交通组织,实现人车分流,并提升道路功能的多维性,丰富道路的空间形态。

结束语: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的居住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些居住小区的设计更多的突出美观效果而忽视了小区作为社区的生活效果,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对当前居住小区社区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指出几点优化改善的措施,希望对今后的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有所帮助,更多的凸显出居住小区的社区性能,为人们的交流和沟通营造良好的空间氛围。

参考文献:

【1】 李建华 任彬彬 张齐 城市居住区的发展模式研究 城市,2005年第05期

【2】王淑慧 城市居住区利于交往的户外空间环境设计研究 科技视界,2013年第24期

【3】 蒲蔚然 探索促进社区关系的居住小区模式 城市规划汇刊,1997年第04期

【4】 张青山 浅谈新建住宅小区的社区文化建设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

【5】武婵燕 居住区交往空间环境设计研究 浙江大学,2005年

上一篇:浅谈城市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下一篇: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防治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