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卡重要风险的防范与治理

时间:2022-09-18 09:26:21

银行卡重要风险的防范与治理

在我国发行的磁条类银行卡大体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借记卡包括普通借记卡、预付卡、联名卡、消费卡等;第二类信用卡包括贷记卡和准贷记卡。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末,全国累计发行银行卡24.15亿张,借记卡累计发卡量与信用卡累计发卡量之间的比例约为9.52:1,全国银行卡人均拥有量1.81张。磁条卡具有使用方便、制作快捷、成本低的优势、容易推广等优点的同时,也存在诸多如易复制、密码设置简单等安全隐患。

一、银行卡的发展现状

银行卡作为商业银行(非银行性金融机构)向社会发行的具有消费信用、转帐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或部分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2010年刷卡消费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全国银行卡卡均消费金额和笔均消费金额分别为4318元和2151元,与2009年相比分别增长30.0%和9.5%。银行卡跨行消费业务37.24亿笔,金额9.05亿元,同比增长25.2%和49.8%。

2010年银行卡渠道建设飞速,全年新增银联特约商户61.65万户、POS机具92.57万台、ATM5.61万台,总量达到银联特约商户218.3万户,POS机具333.4万台,ATM27.10万台。银行卡受理市场建设成效不断显现,2010年,发生银行卡业务257.56亿笔,同比增长30.8%,;业务金额246.76万亿元,同比增长48.7%。

二、银行卡业务的风险分析

银行卡交易作为现代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的个人金融业务,和其他个人金融业务相比,其所面临的业务风险也较为复杂,就目前来看,银行卡业务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为:内部操作风险、持卡人信用风险、外部欺诈风险、中介机构交易风险。

(一)内部操作风险,即银行工作人员违规操作或操作失误造成银行资金损失,或者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与不法分子勾结、串通作案,引起发卡行或客户资金损失。

(二)持卡人信用风险。一方面,当前发卡对象有向高风险群体扩展的现象,过度消费、透支炒股等高风险事件时有发生。另一方面,不少银行向收入不稳定人群,包括没有固定收入的青少年和在校生等,发放信用卡,也埋下了较大的风险隐患。

(三)外部欺诈风险,这也是各类银行卡风险中危害最大的一类风险,主要是指不法分子通过ATM机取现,POS机套现,以及网络、电话转账三种渠道进行银行卡欺诈。从欺诈的手段看,主要是伪卡欺诈、直接骗取客户资金和利用ATM机骗卡三类。

(四)中介机构交易风险,即特约商户非法交易或违章操作引起持卡人或发卡机构资金损失的风险。主要体现为两类:一类是部分不法商户提供信用卡套现交易引发交易风险;另一类是中介机构或者个人不规范的信用卡营销行为引发的风险。

三、银行卡风险管理策略

由于银行卡业务风险的发生具有涉及面广、种类多样、危害性大等特点,使得加强银行卡风险管理对商业银行、特约商户及持卡人都具有重要作用,如管理不到位会带来巨大的损失。除借鉴国际银行卡业务的先进风险管理经验,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外,银行内部银行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情况,是银行卡风险防范的关键之一。

(一)加强银行卡数据核心管理。为保障银行卡磁条信息不泄漏,生产和开发测试环境硬件加密机具严禁使用相同的工作密钥,并且生产和开发测试环境应在网络上物理隔离。银行技术开发人员不能才与生产环境运行,严格管理银行卡信息数据流出数据中心。保证制卡机器专机和存储制卡文件的介质的专用,成立银行集中的制卡中心,使更少的人接触到大量的磁条卡信息,从而降低风险。

(二)完善管理制度,健全内控机制。建立完善的内控体系,设计科学、高效的业务流程和相应的规章制度、管理办法,使业务的各个环节既相互配合又相互制约。一是坚持业务处理三分离制度,即:银行卡的会计记账人员与发卡人员相分离、会计复核人员与授权人员相分离、打卡操作员与电脑编程人员相分离,形成相互协调、相互配合机制;二是完善管理制度。要明确发卡机构各部门的职权、分工、责任,建立科学、规范的操作程序,重要岗位如授权、卡的止付、卡的销毁等实行权限批准制度;三是要实行定期检查制度,对重要岗位的检查要经常进行;四是要制定风险防范措施及相应的处罚条例,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增强员工风险防范意识,调动员工按章操作的自觉性。

(三)妥善处置银行卡透支,加大追索力度。一是及时发出催收通知。发卡机构在持卡人透支后,采取当天寄发“透支通知书”,当月寄发“对账单”的形式,告之透支日期和金额。在免息期过后十五日内持卡人仍未归还透支款的,应再发一次“透支催收通知书”;二是以电话或电子邮件形式催促持卡人还款,一般透支时间超过30天或透支金额超过一定额度,发卡机构要及时与持卡人取得联系,敦促其立即归还透支款,必要时还可与担保人取得联系,通过担保人催促其还款;三是上门催促持卡人还款,对大额透支或透支时间超过一个月的,经电话等形式催收而仍未归还透支款的要派专人上门拜访,请其归还透支款;四是采取必要的止付措施,对于透支后仍不断使用银行卡、透支超过一定限额或透支时间较长的持卡人,发卡机构应及时停止该卡使用,列入止付名单;五是对于多次催收,持卡人及其担保人仍无意还款的,列人恶意透支名单,采取法律手段依法催收。

(四)强化渠道安全建设。自助设备要按照要求配备视频监控、报警系统、密码防窥罩、防卡装置等安全防范设施,同时应确保自助设备供电和通讯安全。培养商户合规经营理念和责任感,不做违规操作,不给不法人员提供违规渠道。

(五)做好宣传工作,防患于未然。对持卡客户做好用卡安全宣传工作,保管好自己的卡号和密码,不要将密码设置的过于简单。

作者简介

林阳,本科,工作单位:山东省农村信用联社济南办事处。经济师,网络工程师

上一篇:试论电力营销中的抄表智能化 下一篇:建立动态管理模式的电力营销标准化工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