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动机的生物课堂教学研究

时间:2022-09-18 09:04:18

基于学习动机的生物课堂教学研究

【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课程实施,因此当前形势下对于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更好的掌控课堂教学。在学习活动中,“非智力性”因素具有调节以及动力的作用,也是当前素质教育中的重点之一。而“非智力性”因素中的核心则是动机。本文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从学习动机出发,对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展开研究和论述。

【关键词】课堂教学;学习动机;高中生物

一、前言

当前各个学科之间实现了互相交叉、融合以及渗透,同时逐渐的确立起生物科学在众多学科中的主导性位置。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式之下,国家在新课改中对生物科学进行了详细的界定,主要体现在课程观念、课程性质、内容目标以及教学标准等多个方面。当前社会已经进入到学习型经济之下,更加注重终身教育,在这一目标之下,每一个学生都要学会认知、懂得做人、明白如何更好的做事、同其他人之间和谐相处,积极主动的寻求自身全面的发展。在新课标之下,对于生物课程有三个方面的全新要求,即提倡学生开展探究性的学习、不断提升自身在生物科学方面的素养、全体学生共同提高,每一条理念都彰显出学生自身应具备的主动积极性,体现出其主体性,从而确保学生切实掌握到实用的技能以及方法,这些手段即方法能够在具体的生活当中得到实际应用,从而帮助学生真正实现自身可持续化、个性化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二、新课程下生物教学发展趋势

当前生物教学需要结合新课程理念,首先要确保每一个学生能够对于生物学习表现出积极主动的热情,从而保证有效教学,而实现其的前提就是要充分将学生内心对于生物学习的动机激发出来。只有教师对于师生以及所学知识之间存在的关系有清楚的认识,才能够确保上述教学形式的良好实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学生自身对科学知识探索热情的激发,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断的为其提供必要的帮助,切忌采用“填鸭式”教学,将知识强加给每一个学生。因此在当前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自身注意力的吸引,确保学生能够对学科知识产生兴趣,积极主动开展学习行为。在教学理论的研究过程中,需要始终坚持学生自身学习动机的激发、培养以及维持。学习最内在的需求就是学生的学习动机,积极有效的学习动机能够有效的将学生的学习行为由被动变为主动,从而形成一股“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局面。当前,在学习动机研究领域内尚没有完整的模型模式,而动机学属心理学科范畴,因此将其引用至生物科学的学习研究中尚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在今后的生物学科学习中,如何将动机理论同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有效的结合,并通过定性的手段展开实证分析是今后的主要趋势。

三、高中生物学习动机

生物学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行动的内部动力。学习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往往由多种动机交织在一起对学生发生作用。学习动机既由社会和教育条件所决定,又受学生年龄发展所控制。从初中升至高中的过程中,伴随着自身年龄以及生物知识的不断增长,学生在生物学习的动机上也会由浅入深,不断向前发展。

生物学习动机有三种功能:

1.激活功能

激活功能是指学生对某一行为的迫切需要所表示的反应。当学生有学习需要时,动机就会被激活,进而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例如,初一学生刚进中学会感到一切都很新鲜,渴望同学之间的认识、了解、交流;很兴奋地翻看新的教材并谈论会有什么样的老师教自己等等。此时迫切需要教师帮助他们认识学习的需要,进而加入到学习过程中来。

2.指向功能

随着文化科学知识学习的逐步深入,每个学生都有可能对某一门学科或某些问题产生特别兴趣。有的甚至对某项爱好着“迷”,以至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根据不同对象,因势利导,发展学生有意义有价值的兴趣和爱好,指导他们将自己的爱好与学好生物学基础知识紧密结合,激发他们学习的自觉性,使学生的行为朝着正确的目标、父母的要求、教师的期望方向前进。

3.强化功能

强化功能是指一定的行为达到一定的目标时,产生这种行为的动机可以被强化,使达到的目标更巩固。在生物学教学中,除课内学习外还可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小组,以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发展个性和能力,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养成良好的品德和作风,使学生在知、情、意、行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在课外活动小组里,利用动机的强化功能,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生物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采取一定的方法使已经形成的学习动机从潜伏的状态向活动的状态进行转变,进而转化成学习推动力。比如,有些学生想学习生物学,但不知道如何学习相关知识,无从着手――动机的潜伏。教师适当引导,以生物学基本知识为起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授给学生学习方法,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等,使学生的潜伏动机转变成具体的学习行为――动机的活动状态。生物学习动机的激发可以采用明确教学目标、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新颖的内容、并善于对学生启发引导其思维、最终及时的将结果反馈给学生。

四、提升高中生生物学习动机的措施

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尽量满足高中生的低级需要。低级需要又为缺失性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需要。它们对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是很重要的,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生理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例如对食物、水、空气、睡眠的需要等,一般在学生中都能得到满足。对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在调查的高中生中都超过一般水平,生物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满足高中生的这些需要。安全的需要表现为个体要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免除恐惧和焦虑等,这要求教师能够面向全体学生,给学生一个平等的学习环境,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并且严禁体罚或其他对学生心理健康不利的教学行为。归属和爱的需要是青少年最为缺失的需要,课堂应该充满合作气氛,在给予学生关心、爱护的同时,应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结交朋友的方式和追求爱情的态度。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和受到他人尊重的需要,生物教师应做到真正的赏识学生,将师生关系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

新课标将课程具体目标的设置划分为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任何学科的构成总是包含了知识、方法、价值这三个层次的要素。三维目标的确立凸显了对个体发展的意义,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是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有机结合的过程。正确的价值观能够直接促进学生积极的内部学习动机,不仅推动学生的主动学习,还对学生的长期发展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知识与技能的目标类似于过去的“双基”,这一维度是传统教学的侧重点,在现代教学中知识与技能目标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是最基础的教学目标。教师应强调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注重核心概念教学、基础实验操作训练,使学生学得学科中最有价值的知识点和必须掌握的技能,并通过挖掘知识隐藏的教育价值与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强调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在得到知识的同时体会过程,掌握方法,从而发展能力。科学探究过程蕴含着教育的本质,学生在学会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能掌握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等科学方法。在生物教学中利用实验探究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科学态度和科学价值观的培养也能很好的建立在此基础上。

上一篇:如何上好初中化学第一课 下一篇:教师如何让学生“变要我读为我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