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提问的误区及应对策略

时间:2022-09-18 08:56:06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提问的误区及应对策略

摘 要:每个教师的课堂都会有提问,但效果却有天壤之别:有效的的课堂教学提问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无效的课堂教学提问,只会淡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弱化教学效果。

关键词:提问;把握时机;特色功能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1-162-01

课堂教学提问即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达到教学目的,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设置一系列要求学生思考作答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从而收获更佳的教学效果。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曾经说过: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知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法国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说过:“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课堂应该是对话的课堂。”如此种种,都充分突出了课堂提问的重要性:没有提问,就没有思考;没有提问,就没有交流互动。有了恰到好处的课堂教学提问,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优质课教学。

每个教师的课堂都会有提问,但效果却有天壤之别:有效的的课堂教学提问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无效的课堂教学提问,只会淡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弱化教学效果。现就当前课堂教学现状,针对课堂教学提问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本人提出几点见解,供广大读者参考。

一、当前课堂教学提问的误区

1、提出的问题太随意,缺少针对性和逻辑性,使学生思维混乱,不知如何作答

凡善教者必善问。有些教师由于课前备课不充分, 没有具体地设计提问这个环节,导致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没有目的性或者表达不清,甚至会打乱学生正常的思维习惯,使学生摸不着本堂课的重点;还有的教师没有考虑到中学生的认知特点,站在“过来人”的角度设计问题,使学生难以接受,这样的教学提问只会使学生感到无所适从,没有实际效果。比如进行牛顿第三定律教学时,随口问下牛顿三大运动定律哪个作用更大些呢?或者在课堂上总是用“是不是”、“对不对”这类无效的提问来打发时间,让学生无法作答,产生听觉疲劳,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2、提出的问题的时机把握不准确,造成课堂秩序混乱

课堂教学提问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去积极思考的,应该在适当的时机提出有针对性、引导性的问题,带着学生一起进入问题情境,从而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若把握不好提问时机,为了提问而提问,则会打乱学生正常的思维顺序,使学生不知该干什么,该怎么去干。比如进行物理实验“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时,学生正在思考如何组装电路,按照什么顺序来进行实验,教师突然抛出“请大家考虑本实验的误差来源于哪些方面?误差导致的结果如何?”,虽然误差分析是实验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应该注意层次性,根据事态发展适时提出问题,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提问的“动机不纯”,使学生产生逆反情绪,造成消极影响

提出问题本是为了加强师生互动,强化教学效果,但是有些教师常常把提问当作一种惩戒手段,用以对付课堂上的“问题学生”,如不注意听讲的,爱做小动作的等,回答不出来则会被批评,甚至会被体罚,长此以往,将会破坏课堂教学的和谐氛围,学生则会由于产生逆反情绪而对课堂教学产生消极影响,这样即使是精心设计出来的问题也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

4、提问只注重结果,忽视过程,严重影响学生思考、发言的积极性

有的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不作出适当的评价,不能及时指出学生思考过程中优缺点,这样的教学提问形同虚设,只停留在形式上。比如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只要出现错误的地方或者没有按照老师预想的思路说出来,教师马上就打断不允许学生继续说下去,这样会严重影响学生思考发言的积极性,要知道,对于理科教学尤其是物理教学,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这也就是我们一直强调的“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没有过程的结果只是暂时的,并不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更谈不上理解了。

二、针对当前课堂教学提问的误区的应对策略

1、针对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确保提出问题的严谨性、层次性和逻辑性

教师进行问题设计时要本着联系实际、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原则,这样才能使重难点得到分解,最终以简单问题的形式出现,真正实现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比如讲述受力分析时,强调重力是引起接触面有挤压(弹力)的原因,而弹力又是产生摩擦力的前提,然后再考虑其它的力,按照这个思路,学生根据因果关系就很容易理解教师所强调的受力分析的顺序,在解题时也就不容易出现问题。

2、把握提问时机,发挥课堂教学提问的特色功能

针对课堂教学的进行程序,根据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反应及思维障碍,教师应及时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以便排除随时出现的问题,保证课堂教学有序进行。比如新课伊始,要通过设疑提问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转移到课堂,同时通过设置悬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重难点突破时,要通过设疑将矛盾聚焦,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起到强化作用;课堂接近尾声时,学生容易产生疲倦感,此时再次设疑提问,可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之功效。

3、因材施教,体现学情,以点带面,促进共同提高

提出问题的目的是让学生思考,由学生作答,只有让所有学生真正参与进来,教师提出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才是有效的提问。经常会有教师认为,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提问是浪费时间,所以每堂课的问题总是局限在几个优生那里,这样既失去了课堂提问的提醒功能,也严重挫伤了后进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设计问题时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思考发言,挖掘各个层次学生的潜力,让大家共同发展,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活力的。比如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设计些激发兴趣的问题,对中等生设计复习巩固类的问题,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设计些具有创造性和开放性的问题,以起到促进提高的效果。

课堂是教师带领学生参与教学的主阵地,只有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提问的特色功能,才能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收获更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首先要走出当前课堂教学提问的误区,精心合理地设计问题,还学生一个充满思考充满活力的课堂。

上一篇: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探讨 下一篇:谈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