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色生香 7期

时间:2022-09-18 08:50:09

美食,对天南地北安守家乡亦或是漂泊异乡的人都是一种慰藉。因着地域的不同,饮食习惯自然不同,而中国人的胃口却可以海纳百川、变化多端,不论是鲜辣辛香的川菜、清淡微甜的粤菜、还是五味调和的鲁菜,皆被人欣赏、品尝,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佳肴熨帖一方人的胃。

而有一种食物,自从出现,就长久地慰藉着人的胃,总给人质朴和稳妥的感觉。漂泊四方、走南闯北的人,不论在何地,一日三餐都离不开它,它就是面食。

面食的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石代,当时已有石磨,可将小麦加工成面粉,做成粉状食品。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油炸及蒸制的面食,如蜜饵、酏食、糁食等。此后,随着炊具和灶具的改进,中国面食的原料、制法、品种日益丰富。出现许多大众化风味小吃。如北方的馒头、饺子、面条、煎饼、汤圆等;南方的烧麦、春卷、粽子、元宵、油条等。此外,各地又依其地域及民俗,演化出许多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

中国自然地理的多样变化,让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中国人享受到截然不同的丰富面食。从南到北,变化万千的精致面食,不仅提供了人体所需的大部分热量,更影响了中国人对美食的感受,带给中国人丰饶、健康、充满情趣的生活。

而说起面食,山东胶东地区就不得不提,胶东环海,温和的气候催生农作物的生长,那里的小麦一年两熟,长势甚好。而小麦磨成的面粉是胶东地区面食的原材料,经过加工,制作成饽饽、喜饼、面鱼等胶东面食,其口感劲道、香甜可口,胶东面食的美味流传至今早已家喻户晓。

手艺 寄托

胶东面食的制作工艺考究,底蕴丰富,世代传承,家家户户都蒸大饽饽、做喜饼,尤其是过年过节,各种面食更是餐桌上不可或缺之物。胶东人杰地灵,这里生活的人们更是巧手灵心,他们在各种面食的制作手法上变换花样,一样面食百样吃,加工成餐桌上的美食,甚至还加工成为人们所喜爱的工艺品。这些花样众多的精致面食,无不让人感到纤巧细手的灵动和聪明睿智的丰富想象。

烟台海阳的面食手艺人李秀芹老人做了一辈子胶东面食,迄今已有20个年头。每当有节日或是海阳有寿宴、喜宴等宴会,李秀芹老人便老将出马,制作胶东地区节日、宴会常用的花饽饽,比如“龙凤呈祥”――龙凤的面塑贴合在大大的寿桃饽饽上,还有几尾鱼儿和几朵花儿的点缀;“面老虎”制作的惟妙惟肖,前爪和后爪竟有固定的比例;还有“圣吉”、“佛手”、“元宝”等寓意吉祥的花饽饽。

胶东正宗的面食制作具有地方特色,比一般的面食制作要复杂许多。由于精细的制作工艺,它的口感更为劲道香甜。首先在用酒曲发酵的面引子中加入20度左右的温水,浸泡5分钟,待面引子融化后加入一定比例的面粉、白糖、鸡蛋和花生油,搅拌均匀,在室温下发酵3个小时。这个过程基本完成了前期制作大饽饽的准备工作。

发酵完成后继续加入面粉,搅拌均匀后再次发酵1小时,此次发酵完成后就可以开始手工揉面的过程,揉到光滑有劲道再做出想要的造型,这个过程最为考究,是制作者心境的体现。做好的饽饽放到烧热的土炕上再次发酵半小时左右,发酵了三次的饽饽就可以上大锅蒸了,40分钟左右出锅。出锅以后的大饽饽要放到干燥通风处晾干、晾凉。

喜饼的制作工艺与胶东饽饽的制作工艺相近,区别是花生油的摄入量较大,鸡蛋也要多放,面粉做成金黄色。发酵好的喜饼上大锅,文火慢慢烙,刚出锅的喜饼香甜可口,胜似人间美味。

散发着浓郁香味的饽饽、喜饼摆上桌,家人围坐一起,品味着面食的柔软香甜,也是表达对幸福生活孜孜不倦的追求。正如李秀芹老人所说,做面食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手艺,更是一种寄托。千百年来,中国人从五谷中获得温饱,而面食营造出来的满足感,能使人们团聚一堂,吃出感情的寄托,吃出难以割舍的情怀。

寓意 传承

花样繁多、精湛卓绝的胶东饽饽在胶东民俗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胶东地区一种古老而又不断出新的面食文化,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有它的踪影,至今仍在胶东地区家家户户流传着。

逢年过节,胶东人制作面食必不可少。像是过年时,家家户户蒸大饽饽用来供奉祖先、财神,鱼、佛手、莲花、寿桃、龙、凤、麒麟等艺术造型,一般都是作为祭品出现的;胶东的清明节与寒食节视为同一节日,制做“面燕”是一种古老的传统,家家户户都要做,制作出的面燕形象作两翅展开的飞翔状,燕头高昂有精神,寓意迎接春天,取吉庆之意;胶东盖房上梁也要用到饽饽,到了上梁日,大门旁摆上一对“面老虎”,意为“看门虎”,在梁头上摆上“福手”,意为“富裕”,在屋脊两端摆上龙凤,意为“龙凤呈祥”,上梁的时辰到了,就开始鞭炮齐鸣,还要扔撒一些糖果和小饽饽。

胶东地区非常重视婚嫁等人生礼仪,这时人们要做一些花饽饽,或馈赠邻里亲友,或祭祖供奉。胶东的习俗男女订婚要互送饽饽,男方给女方送二十个面桃,女方留下十个,然后回馈男方龙凤、鸳鸯、金鱼、佛手、蝴蝶等四至十对不等的花饽饽。皆取如意吉祥,祈福攘安之美好愿望。

胶东面食这些丰富的寓意都凝结着当地人生活的智慧,是胶东人民对丰富生活的追求,传承至今,更成为一种让人难以割舍的文化遗产。但现如今,许多人只知胶东饽饽的盛名,却从没体会过其中滋味,胶东面食这门世代相传的手艺渐渐开始没落。但值得庆幸的是,胶东许多地方仍有人心痛着面食的没落,开始想方设法重拾这门手艺,锲而不舍的将这门手艺发扬光大。在不久的将来,胶东面食也许不会享誉世界,人人都能品尝到,但是,只要它慰藉着胶东人民的心,吸引着异乡的游子,不忘家乡的味道,不忘初心,它就能在世代绵延中,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上一篇:指尖细琢 7期 下一篇:问问甲醛 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