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金融经营管控的必要性探索

时间:2022-09-18 08:08:40

强化金融经营管控的必要性探索

作者:于锦丽

通过对工资分配制进行改革,加大收入分配制的正向激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起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励员工创造佳绩,从而促进农村信用社的健康发展。但在实际分配改革中,往往会出现以下不合理的现象:一是工资分配时按行政级别进行,容易造成农村信用社干部任用上的腐败和上下级之间的矛盾;二是高套工资,由于没有统一的工资改革标准,信用社之间会出现互相攀比的现象,使得工资水平超出了辖内农村信用社的工资水平;三是为提高工资,巧立名目,容易导致职工的工资增长与农村信用社的效益增长不协调、不同步。增效的误区。效益作为企业的生命,由于管理上的缺陷,有些农村信用社采取了不科学、不恰当的手段以使效益能够得到增长,但实际上却阻碍了农村信用社的健康发展,通常所采取的不科学、不恰当的手段有:一是增效靠增贷,超规模、超比例的发放贷款以增加利润,却忽视了贷款的风险,增加了农村信用社的经营风险;二是注重利息收回而忽视了成本的回收,导致呆滞呆账增多,同时也增加了贷款风险;三是虚假增效,有的农村信用社为了完成任务,采取了做假账的方式,不仅不利于员工工作作风的树立,同时也使贷款风险增大、税收增多、公资费用加大,不利于农村信用社的长期健康发展。抓降误区。不良贷款的抓降工作作为基层金融机构的长期重点工作,由于管理方面的不到位,使得该项工作的开展存在着不规范的行为:一是降比靠扩大贷款规模,即通过扩大贷款的规模,以降低不良贷款的存在比率;二是降比靠贷款转期,即通过将不良贷款进行转期,使得账面上的不良贷款比率下降,但实际上却没有真正解决问题;三是降比靠收取抵债资产,即通过违规收取抵债资产以降低不良贷款比率,由于这些抵债资产往往是低值高估,加上重收轻管的现象,造成农村信用社的隐性损失较大;四是弄虚作假反映不良贷款,有些农村信用社的管理者为了政绩及躲避责任,对于新增的不良贷款,采取了瞒报、不报的方式。以上种种不良手段导致信贷资金风险加大,延误了抢救资金及清收不良贷款的最佳时机,不利于农村信用社的健康发展。案件防范误区。

由于农村信用社这类基层金融机构本身的特点,即服务点多、防案设备落后、规模小、盈利低,容易发生案件,且一旦发生案件,其所受损失需要经过几年时间甚至是几十年时间的经营才能补回来,因此需要加强案件防范措施的落实,案件防范措施的误区有:(1)重内控制度的建设,忽略了内控制度的执行,导致内控制度的存在形同虚设;(2)重检查监督工作的安排,轻检查监督工作的落实,没有真正意义上对案件的发生产生防范作用;(3)注重对外部人的防范监督,忽视了内部人员的行为监控,用俗话说就是日防夜防,家贼难防,因此也需要加强对内部人员的行为监控;(4)重物防,缺乏人防,即通过购进安全设施进行防范,却没有对人员进行思想教育和安全技能培训,无法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行业管理的误区。行业管理既是农村信用社体制赋予的使命,同时也是农村信用社稳健经营赋予的职责。加强了行业管理可以有助于推动农村信用社业务的发展,增加经营效益,提高抗风险能力,使服务功能得到增强。但由于农村信用社在经营管理方面的缺陷使得行业管理存在着误区,即农村信用社的管理者只热衷于管人、管贷、管财,不注重为农村信用社提供结算、政策、培训等服务,未给农村信用社营造良好的外部经营环境,集中更多的精力管“帽子”、管票子、管房子、管车子,牢牢控制农村信用社人财物的审批大权,而未形成一种制度硬约束,造成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局面。形象塑造的误区。形象塑造指的是改善农村信用社的整体面貌,包括窗口服务的态度、员工的工作效率等,而非仅仅是农村信用社的门面装修而已,而有些农村信用社则以门面装修作为农村信用社的形象塑造重点,不顾资金问题,贪大求洋、盖高楼、买好车及装修高档门面,却忽视了窗口服务态度、员工工作效率等本质的形象塑造,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同时也影响了经营效益的提高。

信合文化建设误区。农村信用社的信合文化包括企业的精神、企业的经营理念、职工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但由于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的不足及对信合文化的认识不足,导致一些农村信用社对信合文化建设存在着误区:一是信合文化等同于学历文化,片面要求员工提高学历,将员工的学历与工资待遇、职称聘任及职务晋升相挂钩;二是信合文化等同于宣传文化,有些农村信用社为了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不顾资金问题,大肆宣传;三是信合文化等同于奖牌文化,有些农村信用社误以为奖牌就是信合文化的代表,故此,花费大量的人力、物理及财力去参加多项评比活动,更有甚者直接花钱购买奖牌。使得农村信用社的实际经营效益处于一个有减无增的状态。

上一篇:外贸企业经营管控策略透析 下一篇:香橘经营管控的现况及策略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