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忠 四十从军笑沧桑

时间:2022-09-18 07:51:49

一天的大风,吹动了北京初夏的懵懂。在798的艺术街道上一群人在忙碌着,迎着下午最炽烈的阳光。他如同午后阳光那般耀眼,总能掀起阵阵涟漪。他对我们是那么友善,不像电视中那样高大又遥不可及,与身边的工作人员谈笑风生。他对工作那么的执着,一遍又一遍的反反复复,直到把自己的状态调整到最好,我们被折服了。他总是能够让自己沉浸在角色当中,听取别人意见的同时把角色演绎的尽善尽美。“曾经浮躁过,也迷糊过,但是我是40岁的人,再这样我算白活了,这么多年的摸爬滚打,如果还停在那种认知高度上,就不是黄志忠。我的幸福感,来源于第一个镜头的拍摄,和我配音最后一句对白的结束,这期间我充分享受这个幸福感,成也好,坏也罢,我现在更加沉浸在另外一个戏的拍摄上,这就是演员的幸福。”黄志忠感慨道从《大宅门》的管家黄立,到《大明王朝1566》的海瑞,再到《靠近你,温暖我》中的翁立明,甚至电影《无间道Ⅲ》中的沈亮,黄志忠一直隐藏在角色背后。乃至于百度“黄志忠”还得再加个关键词《人间正道是沧桑》。好在,黄志忠并不在意。今天又有了《家常菜》,《中国远征军》。

对自己“狠”不是跑龙套开始的,也不会在红了之后结束。他不是一夜走红的人,通过20年才开辟出属于自己的天空,因此他比任何人都珍惜自己的工作,比任何人都要想抓住机会。“拼命三郎”的帽子早已经牢牢扣在黄志忠的头上。

杨立仁的浓郁

黄志忠曾经说过杨立仁是一个很浓郁的人,不能简简单单用几个词来形容。我是说浓郁,极致。我觉得也是这个剧本本身决定的。看似线性出现的人物,在1925年到1949年在这么一个历史长河当中,在这么大历史事件里,角色生活在其中。他实际上在每个阶段是点状出现。单拿一个历史事件,都可以成为一个作品。“我当时对自己的要求,一定要赋予人物姿势,进行放大和强化,这可能与以往我饰演的作品不一样。这期间发生了太多的事情,人物命运上有太多悲喜的色彩,在这个戏里面不可能呈现这么全面,要靠人物信息量来带。

不能像演生活剧,也不能像演一般的剧,你要让浓郁极致的展现,就是要讲杨立仁的资质。很多人都说,一出场,都说立仁这个人很怪,杨立仁其实是书生身份,是一个先生,我觉得他血液里受到强烈的儒家思想的侵染,包括到后来他所选择的义无反顾的的举动,也是和他士大夫的精神有关系。毕竟他是20岁,展现的是热情和狂热。在前面的几集里,实际上就是两个点,一个是亢奋,像打了鸡血一样,他的眼神,他行走的速度,他说话在什么位置上。再有一个,他的孤独感,就是杀手的孤独感,其实在人群中,他也有孤独。很多熟悉我的朋友,我圈内的一些朋友,都说志忠你范儿起早了,劲有一点使过了,不了解的观众觉得杨立仁怪怪的。实际上我真想听到这样的声音,正合我意,我所要达到的就是这个目的。杨立仁,我需要有问题在前三集中呈现。

演员的存在,一个是作品,作品的存在,是存在于对手,这个强大的对手,会有给你带来很大的刺激。可能是偏离了剧作中的人物关系的既定。之所以这么演,因为对手是红雷,剧作家又赋予红雷太多的可爱,包括很多台词,包括很多剧情,你都会从里面读到剧作家是有意为之,就是这么写的,那我怎么办?红雷的气场也有足够的大,我怎么能让杨立仁,观众注意这个,这是我需要下功夫琢磨的事。因为这个戏,不管是立青,还是立华,立仁,是相互存在,如果让一个塌两个都塌。所以当时黎叔和我说这个戏,我就知道,我该下功夫,我不能辜负朋友的期望,谁都赌不起,我要把我的状态用更多的功,更多的力。所以我就是在前几集里面,让杨立仁这样的呈现,我在屏幕里就是这么大了,一出现,就必须得看我,我先把你的眼球抓过来。实际上我演他的问题,演他的缺陷,问题是个性,缺点是个性。因为这个戏有足够的长度,在我的人物关系中,在一组组对话中,我可以和观众对话,可以和观众解读,这可能是用的另外的一种心思。如果不是红雷来出演立青,我可能这个人物也不会这样演。”

卸下军装,系上围裙上灶台,黄志忠也能游刃有余。他将这个过程形容为“进城”,“尽量让自己像城里人”。

黄志忠此番在电视剧《家常菜》中饰演国营食堂大厨刘洪昌,为了一份爱情刘洪昌冲破百般阻挠,走进一个清贫残缺的家庭成了倒插门女婿,即便是在妻子小产去世后,仍用自己的肩膀扛起两家生活重担……找黄志忠出演刘洪昌这个“绝世好男人”,制片人朱质颖表示一开始也有些犹豫,不知道观众是否能接受黄志忠的硬汉转型,“但他试过戏之后让我惊讶地发现,刘洪昌这个角色非他莫属,他一穿上厨师工服、拿起炒勺,那感觉就出来了”。

对此,黄志忠笑称角色来得正是时候,“演了军旅剧后终于接回地气了,拍了这部烟火味的戏,我笑容都多了”。他表示自己小时候就见过这样的人,演的时候就直接照搬了当时的一些所见所闻,不过当被问及自己在生活中是否也是类似的好男人时,他开始打哈哈,“反正我不会炒菜,一路做宣传就是西红柿炒蛋和切土豆丝。”

畅谈职业生涯

对自己“狠”不是跑龙套开始的,也不会在红了之后结束。他不是一夜走红的人,通过20年才开辟出属于自己的天空,因此他比任何人都珍惜自己的工作,比任何人都要想抓住机会。“拼命三郎”的帽子早已经牢牢扣在黄志忠的头上。

很多人评价他较真、执拗,因为他会为了角色跟导演拍桌子瞪眼,为了分享剧本会跟对手争得耳红脖子粗,这是他完美主义者的体现,更是他尊重自己行业的体现。“《中国远征军》中让我清晰的感受到,不要羞于谈理想,更不要隐藏自己的职业态度,韩少功作为一个军人他是纯粹的、马革裹尸、战死沙场是军人的最好归宿,而我作为一个演员,最好的表现就是演好每一场戏,诠释好每一个角色。

这部戏大部分场景是真实拍摄,也有极少的是靠合成,主要是缅甸的外景,毕竟年代太久远了,有些场景根本难以还原。为了重现当年远征军的历史,剧组在云南当地建立一个占地400亩的外景。道具的颜色都是按照当年太平洋战争调的,声音的录制也是立体声,这在国内也算少见了,没有哪部电视剧要用立体声,连拍摄手法都是拍电影用的定焦拍摄。”

“对于制片方来说,收视率肯定是最重要的。可对于我来说面对好的角色、好的人物,在我内心收视率已经不是我唯一要求,我希望通过角色、通过戏给自己留下一些东西,让观众感悟一些东西。”能够得到这样顿悟艺人,有的需要很多年,有的人甚至会用一辈子的时间。在黄志忠中心里,这些都是成长中水到渠成的改变。“我顿悟的时间也很长,这是一个男人的成长过程,是一个职业演员的成长过程,之前的磨练都是有意义的。”

为了真实、为了鲜活,他从不用替身。“我一直尽量保持职业的认真度和敬畏心,要对得起自己的这份工作,对得起拿到的这份报酬,能自己来的就自己来,记得有句台词是‘你只要问心无愧的向前冲,连子弹都会躲着你’,这是一样的道理。”

之前的乱世枭雄也好,爷们儿也罢,黄志忠饰演了一个个狠人物,也对自己狠的角色。不是为党为人民,就是为部队为战友;不是怀揣痛苦,就是纠结人生命题。在观众还没有累的时候,黄志忠先累了。他选择了转型,从高高在上的大英雄,转战到了能够接地气的,落地生根鲜活的小人物。

小人物离不开生活、离不开鸡毛蒜皮的小事,这让黄志忠脱去了刚毅的外壳,将柔软的部分公布于众。提起某些剧情他会眼眶红润,提到某些剧中人物他会动容。娱乐圈貌似硬汉很多,但从思想上到骨子里都硬的人,却少之又少。黄志忠也不是,因为他内心是柔软的,柔软到不希望任何人去触碰、去干扰、去误解。

42岁,黄志忠彻底实力派了,彻底的一线了。在别人眼里,是因为他到了必须实力派时候,也到了一线的时候。一张如此爷们的脸,穿梭在41部电视剧中,成千上万场戏,无数7点多的收视率,他能不实力派,能不一线吗?

问问黄志忠自个儿,再不火都对不起自己吧?而这些成绩的得来也只有他自己更清楚。“既没有功利色彩、也没有超近道,按我的节奏一步一步的踏踏实实的往前走。”

上一篇:心灵鸡汤 第5期 下一篇:北京 下一个欲望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