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的季节

时间:2022-09-18 07:18:16

眼睛的季节

遥将牛角尖钻到唐朝,王勃一气呵成写下的《滕王阁序》为什么是“孤骛与落霞起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而不是“春水与长天一色”?一定不是王勃只是秋天才去了滕王阁,而是只有秋水才会与长天一色,春水向来让人熟知的,仅是一江春水向东流。因为春天代表涌动,秋天尽显色彩。如果说春天源动力在于赏心,那么,秋天就是悦目的季节。

随着稍稍缺乏理智的夏天过去,风餐露宿、野外生存的兴致也偃旗息鼓,人开始调整自己的心理节奏。秋天是一个旁观者的季节,可以说就是一个眼睛的季节。虽然所有季节的旅游都离不开眼睛,但是只有秋天的旅游,几乎就是为眼睛度身定制,恰恰也适用于近来可以广泛应用的一个流行词汇:养眼。

比如到了北京香山,其实香山本身并不奇特,但是秋天的香山一定是一个重要景点,就是为了那一片秋天的红枫,只可惜枫叶要等到北方的深秋,才会层林尽染,满山红透,于是许多旅游者都为了没有看到红枫而遗憾,是什么在遗憾?是眼睛。

中国人历来有赏秋传统,因为秋天是一个色彩的季节,也是一个能见度最高的季节。有词作证:天高云淡,望断南飞燕;流行歌曲也用上了明朗的曲调:蓝蓝的天,蓝蓝的月……这就是秋天的景色了,心情都会为之一爽。秋天时分,无论到了什么野外,都是一个变幻无穷的所在,阳光已经不再像夏日那般灼眼,柔和得有点妩媚,激发起人许多的灵感,一想到大自然尚且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就觉得浪漫也该有个归宿。

黔东南的西江千户苗寨的秋天也是一景。“千户”不是约数,而是古已有之的级别和规格,从山脚下一直到山头密密层层的苗寨,大约是最大规模苗寨了,用“气势”两个字形容一点不为过。如果说都市里满眼是水泥森林,那么在西江千户苗寨,极目尽是依山而立的寨子,斑驳暗红色的窗外挂了成串的玉米,那是粮食,却被游人当作了张艺谋风格的照相背景。这一景,不到秋天是看不到的,虽然对于当地农民来说,这将是一个冬天的干粮,但是对于用人来说,这是代表了收获的颜色。还有贴了旅社栈房做生意的,当然有人下榻。有一个小资女人,下午只身上了苗寨旅社,在“美人靠”上一靠,竟然慵懒睡去,同道打趣说,这叫做美人靠美人。让人想起了谭咏麟的《爱在深秋》:以后让我倚在深秋,回忆逝去的爱在心头,回忆在记忆中的我,今天曾泪流;有日让你倚在深秋,回忆别去的我在心头……

有些牵强附会,但是“眼睛的季节”,正是英雄所见略同。夏日刚过,“赏月”便迫不及待起来,一年四季皆有月,唯有中秋月有名。以往人们习惯在家里团团圆圆过中秋,如今到了一个水天一色的旅游地,忘却人的悲欢离合,但看月的阴晴圆缺,或许明月当空,未必一定要端坐品茗,也大可癫狂嬉戏。而在这月光奏鸣下,有一片正在摇曳,赏菊,不也是秋天的盛景么,不要以为赏菊只不过是遗老遗少的遗风,与时尚没有牵挂,作为一种背景,它正是时尚的不可或缺。

与赏月有更直接关系的是观潮,海宁观潮,为了这半个小时的一潮三看,就值得纷至沓来,值得要找一个险要处,甚至值得为观潮而捐躯——为做一个弄潮儿而被潮水卷走的悲剧时有发生。

因为是这么一个眼睛的季节,所以秋天的旅游,苦行僧式的跋山涉水悄悄淡出,更多的是泛舟湖上,是驻足海边,是小歇亭台,享受着本年度最后一个野外温柔的季节,而眼睛则是极目天地精灵。

当然这只是秋天的一种景色。同样是秋天,你可以天高云淡,他看到的却是“秋风秋雨愁煞人”,可以是“茅屋被秋风所破歌”,可以是“枯藤老树昏鸦……断肠人在天涯”。秋天常常是一个悲伤的季节,在大自然收获的季节,包含着人的许多“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但是,无论是什么心情,你可以发现,秋天仍旧是一个眼睛的季节,秋风、秋雨,茅屋、枯藤,如果排除悲伤,仍旧是抒发着人伤怀心情的场景,而这一个看得到的场景,在秋天,在林黛玉焚稿的时候。

原载:《现代家庭》2012/06

上一篇:拎得清的母亲 下一篇:向自杀者求救,生命绝地一夜改写两条生命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