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生如夏花绚烂

时间:2022-09-18 06:21:49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若秋叶之静美。”这是印度诗人泰戈尔为人生勾画的境界,唯美而纯良。多少年来,人们都追求一种超越自我、超越俗世的诗意栖居,不断对生命赋以更新更完美的诠释,希望以华彩多姿,来获得个人价值的最大限度释放。

在把这笔巨大人文资源,转化为人类的精神财富,成为每个人终身教育的利器的过程中,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作为传承文化的载体而备受瞩目。《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这样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在新课标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强有力的召唤下,如今,越来越多对人文的关怀,即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事例,涌现在语文教学中,这也深深地印证了数千年来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渴求,揭开了小学语文作为华美而壮丽的人文关怀课堂第一站的序幕。

一、构建生命平台,关怀从对话开始

真正的教育是建立在尊重、信任、宽容与爱心的基础上的,是存在于师生心灵间平等的对话交流之中的。真正的教育会像阳光一样终生关怀着每一个学生的人生。语文教学以人为本,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对于学生,我们必须提供让其发展的舞台,引导学生去完成自己的梦想构造。

1.水平对话,亲历体验。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教学从现实角度上说是学生生活世界的微缩景观,对话搭建在这个平台面上,是对生命整体关怀的重要标志。

在《九色鹿》一文的教学中,我设置了这样的对话平台:读调达由感恩戴德向恩将仇报的转变,让学生模拟调达,来揣度他当时的心理。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涵盖非常广的问题:看到张贴的皇榜,面对重金悬赏,调达会对自己说些什么?欣喜若狂、深深自责、发财心切、犹豫、挣扎……五花八门的回答,见证了学生的人性感悟由单薄至厚重的动态历程,真实感人。我看到种种个织在课堂中,学生在感悟中完成了与文本、与教师,与同学、与现实世界之间的交流,使学生对人物个性的感悟水到渠成。

2.审美对话,炫出亮点。

美的事物,学生最乐于接受,小学语文课文篇篇都是经过精心编选的,字里行间充溢着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美,这些课文都是我们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材料,引导学生在体验美与丑的同时,分辨善与恶、是与非、真与伪,形成正确、健康的审美观。

《生命桥》中对生命的诠注,把这种认识推向一个新高度。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谈老羚羊与年轻羚羊商量对策有关段落,学生对为何要这样做仅停留在想救其他羚羊的浅显认识表面。我及时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读前查阅资料,读中想象画面,读后情境交流:“这一叫一应,你听懂了它们的对话吗?”带领学生深入到文字的每一笔画中,把两类羚羊群之间的留恋告别、对生死的选择、种族繁衍的责任、对猎人的痛恨,渲染得层次分明,课堂在此时焕发出炫目的人性光彩,使教学由原来重视教化,注重品德和精神的指引的框框中解放出来,从而展示出语言文字本身的魅力,在对话中学生攀登至自己所能理解的高峰。

二、开放生命之花,关怀借引导延伸

儿童的成长需要爱与尊重,犹如树木的生长需要阳光一样。这些基本要素一旦得到满足,每一棵树,每一个人就会开始按自己的独一无二的风格发展。以前我们过度强调培养及语文的工具作用,重视语文课的道德教化意义。如今一夜春风吹来,提醒我们要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完成对生命的解读。

1.尊重生命序列。

卢梭在《爱弥儿》中说:“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我们对教材的理解,如果要强加给学生,获得的只是一种暂时接受,学生很难将这种教育的“成果”保持下去。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尊重这种生命序列,积极引导,在纯洁而平等的教学中盛开生命之花。

2.发扬冒险精神。

主动和独立的学习能使学生获得发现的机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当有一种知识上的冒险意识,打破常规,敢于挑战,敢于创新。听六年级的《印度洋上生死夜》一课教学,皮埃尔面对妻子的伤势及目睹她走到死亡这一环节,是选择个人幸福,还是牺牲个人安全?两难的选择,老师带领学生在读中感悟一系列动作、语言、心理的描写,设身处地为皮埃尔出谋划策,在这些智慧的火花迸发过程中,皮埃尔内心的挣扎,一个平凡的丈夫真实的人性的一面,和面对将临的海难报警的责任交织在一起,皮埃尔崇高的个人魅力清晰浮现于每一个学生的脑海中,这种学习方式的选择体现了教学思路的开放和对学生现状的尊重,也充分发掘了学生深藏的人文潜能。

三、回归生命本真,关怀由唤醒到解放

马里坦在《教育处在十字路口》中指出:人的教育实质上是对人性的唤醒过程,教育的主要目的就在于使人之为人。具体来讲,教育就在于使个体的人获得内心的自由和精神的自由;换言之,使个体的人通过知识、智慧、意志和爱等获得自身的解放。

在《印度洋上生死夜》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对“抽搐”的理解上,唤醒了学生内心深处的关怀与爱。克勒松因受伤失血而出现生命即将结束的迹象;皮埃尔因为妻子即将离去,心理上极度紧张而致使心脏收缩;更重要的是客轮尚未停下,妻子有可能白白送命,心情极度沉痛,这种超越生理的复杂反应,让我们体会到皮埃尔在当时那种特定的境遇下是多么难受。

学习不是一种异己的外在的控制力量,而是一种发自内在的精神解放运动。教师应挖掘课文的人文内涵,唤醒学生内心深处对人性、对生命的思索,找回一度迷失的属于学生的最珍贵的感悟,回归生命本真,把自己作为一个自然存在状态的人的个性展露无遗,在这样的课堂交流中,教师人文设想的召唤和学生内在人文积淀的激发,相互碰撞发出清脆声,使学生的人文精神迸发出火花。

生如夏花,让我们期待:在人生这惊鸿一瞥的耀眼瞬间,每个人都绽放出刹那的绚烂火焰。

上一篇:演好教师角色,让课堂绽放异彩 下一篇:关注课堂细节,巧用“意外”演绎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