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话里的“儿化音”

时间:2022-09-18 05:22:34

中图分类号:H0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25X(2012)02-0146-01

摘要:儿化音是北京话音系统里的一种很特别现象,同时也是“北语的特征,过于标准音中的重要分子”[1],儿化在北方话和普通话语音系统中均占很重要的位置。本文将从语法、语用、语义等方面分析北京话里的“儿化”现象,从中总结出北京话中使用“儿化”时,在语用中的规律。

关键词:儿化韵;音变现象

The “ER Hua” of Beijing Dialect

Zhang Xiaomei

Abstract:ER Hua tone is the most common language in the Beijing dialect, is the obvious language features in Beijing. This article from the areas of syntax, pragmatics, semantics analysis of Beijing's “er Hua” phenomenon, which concluded in Beijing dialect uses “er Hua” of the law.

Keywords:Er Hua rhyme Sound phenomena

1 北京话“儿化音”的特点及儿化音在语法中的相关概念

1.1 北京话“儿化音”的特点。大量使用儿化音是北京话的显著特点。其优点是听起来灵活、不死板,使话语氛围轻松。缺点是不够严肃,在正式场合中给人不踏实、不正经的感觉。甚至有人认为北京话很土气,切过于油腔滑调。但值得注意的是,儿化音是汉语中的一种常见的发音现象,很多方言乃至普通话中都有,只是北京话用的最多,并且将儿化音发挥到了极致。

北京话中的儿化音与其他方言里的儿化音不同。通常情况下,儿化音出现在词尾,但也有少数情况是出现在词的中间。比如,早期相声段子里有过这样的例子:北京人说“鸭儿梨”,儿化音在前一个字上,天津人才说“鸭梨儿”。虽然,这样的例子并不多见,但却是区别北京话儿化音和其他方言儿化音的标志之一。

1.2 儿化音在语法中的相关概念。儿化音在语言学上的定义是:一个音节中,韵母带上卷舌色彩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这种卷舌化了的韵母就叫做“儿化韵”。[1]例如“花儿”。这个“儿”不是一个独立的音节,也不是音素,而是一个表示卷舌动作的符号。[1]

2 北京话“儿化音”在语用、语义上的特征

2.1 区别词义。儿化音在很多情况下具有区别词义的功能,在语法、修辞上也有专门作用,而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发音习惯,更不是好不好听的问题。比如:“头”读正音时通常专指脑袋,而“头儿”则代表领导。另外,“头”也可以表示头发及发型(剃头、梳头、平头、分头、光头),还可以表示次序居先或在前的(头车、头羊、头排、头一天、头两年)。而“头儿”又表示物体的顶端或末梢(这头儿、那头儿、山头儿、枪头儿、绳子头儿)、事情的起点或终点(开头儿、话头儿、进电影院晚了没看见头儿、好日子到头儿了),还能当立场或倾向性讲(你跟他是一头儿的)。如果把“头”和“头儿”倒过来用,不光是听着别扭,很多情况下根本无法表义。

2.2 区分词性。兼动、名两类的词或形容词,儿化后就固定为名词;有的名词、动词儿化后借用为量词。例如:

画(名词、动词) 画儿(名词)

尖(形容词) 尖儿(名词)

堆(动词) 堆儿(名词)

2.3 表示细小、轻松、亲切、喜爱等感情。由于北京话里的儿化音具有灵活、不死板,使话语氛围轻松等特点,因此儿化音表达细小、喜爱等意思时,十分生动。

①表示细小:缝儿、丝儿、片儿

②表示轻松:上班儿、有趣儿

③表示亲切:小王儿、小孩儿

④表示喜爱:小猫儿、小球儿

2.4 某些人名也被儿化。比如“刘燕儿”、“李明儿”等。

3 综述

“儿化音”是现代汉语中最难研究的部分之一。由于北京话里的“儿化音”最具代表性,因此研究好北京话里的“儿化音”就显得尤为重要。北京话里的“儿化音”在语用上的使用规律可以概括为,当说话人在非正式场合,或带有某种感彩时,为表露感情而使用儿化音。“儿化音”不仅可以达到缓和气氛的作用,而且使语言生动有趣,让听者印象深刻。

参考文献

[1] 黎锦熙.《国音分韵常用字表》序

[2] 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

上一篇:建筑给排水设计及施工要点的探讨 下一篇:西方灾难报道中文化观点的渗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