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额下构建“理想课堂”的策略

时间:2022-09-18 05:12:04

大班额下构建“理想课堂”的策略

【摘要】:大班额下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构建"理想课堂",使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深思和努力地方向。营造一个融洽,活跃的课堂; 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得发展; 建立评价机制掌控学习过程; 优化课堂秩序提高教学质量。理想课堂需要教师对教学目的准确把握,对教学方法明确优化。

【关键词】:大班额 如何构建 理想课堂

随着国家对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重视,人们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家长和孩子总是希望能得到最优质的教育服务。孩子们上学不断地向城镇集中,城镇学校大班额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因而大班额下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构建"理想课堂",使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深思和努力地方向。最近听了我校两名骨干教师的展示课,感触很深。对大班额下如何有效的教学构建"理想课堂",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认识。

一、营造一个融洽,活跃的课堂

我认为老师处于一个领导的位置上。如何去发挥导向作用,老师在教学方式,教学语言等方面的努力是不可或缺。在课堂上,老师采用灵活新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听课的积极性,而且便于学生接受知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倘若沿用传统的满堂灌,填鸭方法,尤其是在理论课上,不仅带给学生生硬,枯燥的感觉。更重要的是抑制了学生上课的兴趣。由此可见,老师在课堂上应扮好引导的角色,适时适景地激发学生听课的热情。譬如采用角色互换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被动的地位,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课堂上的主动性,从而让学生满怀兴致地投入到老师的教学中。营造融洽活跃的课堂,除了老师的引导作用外,学生还应积极配合。比如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在课堂上聚神于教学中,积极踊跃发言,主动思考等,这对于融洽活跃的课堂气氛也是很重要的。

二、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的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的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在班级授课的情况下,要想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实现有效教学,首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课堂上,总有一些学生并不在听讲,也不思考,他们只是坐在教室里,坐够四十分钟。对于这些学生来说,上课几乎是浪费时间。他们既没有从事学习活动,也没得到相应的发展。为了使每个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最好的方式就是实现小组合作学习。

如何在课堂上有效地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呢?在小组发言前,学生先在小组内发言、交流。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每位学生都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通过这种交流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倾听意识,对别人的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先要听懂别人的意思。如果能在这种平等、和谐的气氛下开展交流,长期坚持下去对学生思维的发展、能力的发展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这样做才可以保证课堂的交流是有效的。

要很好地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要注意很多问题,最严重的问题是小组合作学习被形式化。这反映在几个方面,一是教师对教学的设计,仍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而没有考虑到学生合作的内容是否真正具有分工、合作的价值,因此学生的合作学习就成为教师讲授的点缀,而没有实质意义,学生合作学习的时间太短,不可能使学生有真正的独立思题和相互合作。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求教师改变原有的教学设计思想,从教师独占课堂的固定思维中跳脱出来,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三、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得发展

教师要从单纯的讲授中解放出来,改变课堂教学结构,实现课堂活动的多样化。如果学生个体的全部时间都用来听教师的讲解,学生就可能降为听众的地位,使他从属于教师的活动而不能实现自主的学习和发展。小组合作学习在时间构成上改变了班级授课情况下教师占用大部分时间的状况,从而将更多的自主活动时间留给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时间上的保证。当然,为了给学生留出更多的自由时间,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有相应的变化。它要求教师授课尽量以大单元教学内容为主,并只作精讲,而对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与同学合作能够弄清楚的问题,就留给学生小组去完成,以加强学生间的合作。实际上,如果课堂的时间结构能够得到变化,真正实现小组合作学习,那么,课堂上的活动就丰富了。

四、建立评价机制掌控学习过程

在大班额的教学活动中,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约束,课堂上将会是研究时轰轰烈烈、汇报时各抒己见、归纳时收效甚微,师生付出的精力与其所得及不相称,这就要求我们寻找相应的教学策略。我们认为应当在课堂上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应伴随整个探究活动的全过程,使评价真正具有促进学生探究活动深入发展的功能。

五、优化课堂秩序提高教学质量

良好的课堂秩序是优化课堂、优效训练、提高质量的保证。特别是在大班额下,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课堂秩序的好坏。要为课堂建立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课堂纪律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课堂无规则,教学活动根本无法正常进行。学生学习习惯较差,教师普遍喊累。这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如果我们教师在熟视无睹,听之任之,提高质量只能是空话。教师要为课堂建立必要的规则,通过建立规则,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学会守纪、学会尊重。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对学生的错误,教师不能一味的迁就,要敢于批评和纠正。教师要以身作则。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应该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教师自己就不能违反。教师要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不带不良情绪进课堂,切忌因一点小事借题发挥,没完没了,浪费课堂宝贵时间。

总之,在大班级里,要提高教学质量,构建"理想课堂",教师必须对教学目的准确把握,对教学方法明确优化,掌握好尖子生、中间生、后进生和学困生的心理状态,对他们的学习方法分层引导,培养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评价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教师和自己的信心,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上一篇:用和谐教学,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下一篇:那楼油然而生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