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真不敢用子午谷奇谋?

时间:2022-09-18 04:51:07

喜欢研读历史,尤其对三国时期的历史情有独钟,在长征途中更是书不离手,并且在书上做满了批注,对那些奇谋绝技总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刘备在白帝城病死后托孤诸葛亮,诸葛亮不负重托厉兵秣马,经过多年修整准备后的蜀汉军事力量已然雄厚。恰逢此时曹魏全力对抗东吴孙权,陇右和关中地区兵力匮乏,诸葛亮认为北伐良机已到。大将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谋”,欲直取长安,未得到诸葛亮采纳,魏延不禁仰天长叹千古绝技“子午谷奇谋”胎死腹中。

这著名的子午谷奇谋到底有何玄机呢?以至于后世也争论不休。首先由魏延亲自率领万余精兵从子午谷快速赶到长安,一举拿下长安和潼关,而诸葛亮大军出斜谷进兵长安、潼关,两军异道会师于潼关。诸葛亮一向用兵谨慎,认为此计过于凶险且难以成功,故弃而不用。

历史是不可以假设的,也就是说未经实践进行检验,到底是否可行,不得而知。但是夺取长安,控制潼关,这需要的条件和其中的凶险确是显而易见。首先,战术突然性。利用刘备死后5年蜀军没有在北线采取任何军事行动,蜀国比较有名的军事将领如张飞、黄忠、马超等均已去世给魏国造成的麻痹思想,用闪电战发动突然的袭击,需要 速度隐蔽地做好一切准备工作,高速进兵,抢在魏军增援到来前按计划占领各重要战略要点和险关,阻击魏军于关中以外; 最后需要吴国的配合。利用吴国的陆逊、朱然、诸葛瑾集团在沿长江一线的下邳,合肥,襄阳等重镇发动大举进攻,牢牢牵制住魏军的战略机动部队东进,无暇西顾之机,适时发动,使魏军在短时间内难以调动重兵进行有力的反击。要做到这些魏延的计划极有可能成功。

再看长安一带除了潼关和武关根本无险可守,这对于身经百战,有着丰富实战经验的宿将魏延来说,不会不清楚在这样的地形,蜀国的轻装步兵与以高速骑兵和重装步兵为主的魏军决战会是什么结果;一旦关中地区成为战场,双方则均无法依靠当地供应粮草,十万蜀军的粮草需要依靠从汉中翻越秦岭来供应。而魏军可以依靠渭河的水运从河东、中原方面进行补给,比较方便(曹操当年进攻关中马超韩遂集团就是依靠河东的粮草的),这样蜀军必不能长久;这也是诸葛亮不采纳计策的原因吧。

虽然有不知真假的司马懿关于诸葛亮平生谨慎,未敢造次行事。若是吾用兵,先从子午谷径取长安,早得多时矣。他非无谋,但怕有失,不肯弄险。但司马懿怎么说也只是个事后诸葛亮,如果蜀汉把兵出子午谷的计策真正实行起来,未必他就得不到消息和来不及布防,而且从司马懿以闪电战击败上庸孟达的事例上看,司马懿肯定会在魏延行军途中就看破魏延的计划。因此,用不用子午谷之计,是不能把帽子扣在诸葛亮头上的。

战略家也说过,兵贵谋,谋定而后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是一场激进的博弈,战场上形势千变万化,一切都是未知数。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上一篇:“斜杠青年”王十七 下一篇:这些冷知识,保证有你不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