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大学生短期支教有效机制的探索

时间:2022-09-18 04:50:40

关于建立大学生短期支教有效机制的探索

【摘 要】现如今,大学生支教活动日益普遍,发展迅速,而短期支教以其操作性强,符合大学生实际等优点,成为了参与最为广泛的一种形式。但由于支教大学生教学素养和经验不足等原因,在短期支教整个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短期支教这一模式还未建立一种规范有效地机制,笔者针对这一问题,以江苏大学“大眼睛”公益团队为例,指出了短期支教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有关大学生短期支教如何建立有效机制的新观点。

【关键词】大学生;短期支教;有效机制

大学生短期支教活动在近年来日益风靡,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关注。支教本身是对社会和支教者都有益的一项活动,它让青年学生在支援了当地教育的同时,对中国国情,尤其是农村教育问题有更深刻的了解。江苏大学“大眼睛”公益团队,由一群善良有爱心并且关心山区儿童教育的江大学生组成,秉着“远方,一群孩子与我有关”的宗旨,五年来扎根于大别山山区,坚持在“笔架山中欧光彩小学”以及“大畈中欧光彩小学”进行暑期短期支教以及寒假调研活动,为山区的教育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然而,由于一些主客观原因,团队在运行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也引发了社会的些许质疑。其中,机制不完善是产生这些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大学生短期支教存在的问题――现状分析

越来越多短期支教公益团队的出现,一方面为山区的孩子带去了新的知识,为山区的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同时,由于山区孩子多为留守儿童,内心本就敏感,缺乏安全感,当他们刚与支教志愿者建立了一定的感情时,支教志愿者因为时间的限制不得不匆匆离去,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山区孩子的更大的打击。

2012年网上一篇名为《叔叔阿姨,我们不希望你们来支教》引起了社会对支教团队的质疑,文中这样写道:“我开始明白你们所给与的远不是我们想要的,你们的爱心破坏了我们心灵的安静,你们的奉献破坏了我们传统的善良,这些,也许你们永远无法察觉,毕竟,你们是旅游来的,你们是让这块热熟着的黄土地见证你们的爱情而来的,你们是带着爱心寻求自我心中的安静而来的,你们是寻找呼吸西部贫瘠的空气而来的,我们以肤色的名义同意,以档次的不同疏远着。”而笔者2013年在“笔架山中欧光彩小学”进行暑期支教时,也曾遇到类似的情况。另外,志愿者离开后,农村教师在学生们心中的地位价值大打折扣,心理落差很大。如何使大学生将知识真正的带给山区的孩子们,使支教团队发挥良性作用,是整个社会需要讨论的问题。

二、大学生短期支教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一)原因

1.学生志愿者对当地实际情况了解不够,产生心理落差

据调查,很多大学生志愿者在出发前对支教点的实际情况不够了解,包括当地教育水平、学生基本情况、山区生活状况等,导致不少志愿者抱着“救世主”的心态去支教,希望通过这短短一两个月地时间使当地孩子对外面的世界产生好奇,激发他们的梦想,甚至希望凭一己之力改变他们的生活状况。导致在支教过程中,由于发觉自身力量的微不足道而产生的挫败感、心理落差严重影响了支教活动的有效开展。

2.大学生志愿者教学专业素质不够

大学生支教团队,以“大眼睛”公益团队为例,其志愿者来自江苏大学各个专业年级,大多没有受过专业的教学训练。首先,对6-12学龄段儿童的心理特征没有深入的了解,在授课过程中缺乏针对性。其次,对于编写教案、备课、课堂讲授等专业性较强的环节不够了解,往往是凭感觉、凭经验,以至于出现教学内容的连贯性不强、教学无重点等问题。

3.支教团队内部机制不够完善、合理

大学生支教团队往往是大学生自发建立,缺乏经验,没有形成长期有效的运行机制,灵活性大,在选拔志愿者、志愿者培训等方面往往会出现问题,导致支教过程不够顺利。同时,很重要的一点是大多大学生支教团队在暑期支教完成后,不再有后续的活动,导致支教活动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并不能真正达到其应有的效果。在这一方面,“大眼睛”公益团队的做法值得借鉴。秉着“扎根一个地方”的原则,团队已在大别山腹地连续支教五年,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了“贫困生库”。在每年暑假支教结束后,团队会不间断与部分学生进行联系,并进行寒假调研活动,回访贫困生。

(二)客观原因

1.团队经费欠缺,政府、学校支持力度不够

大学生支教团队因其性质的特殊性,无法像社会上的NGO,用于规模较大的人力、财力。在支教活动的准备、开展过程中,除了拉商家赞助外、义卖等途径外,支教团队没有长期稳固的资金来源,大学生作为无收入群里,难以维持支教团队的运行。同时,当地政府、学校由于安全等种种因素的考虑,对于支教团队持中立甚至反对态度,支持力度不够也是大学生支教团队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2.地域特殊性、现实差异性使双方观念相悖

大学生在假期走进大山为山区孩子授课,孩子家长都大力欢迎与支持,也都乐意将孩子送到学习,但因为地域以及实际情况的特殊性,志愿者在支教过程中与家长在交流方面会发生分歧,产生一系列问题。在这里,笔者举一个实际遇到的例子:在大别山支教期间,一次家访某学生,该学生平时成绩不佳,但却有很好的绘画天赋,这让我们一众志愿者很惊讶也很惊喜,志愿者表示可以就绘画方面好好挖掘其潜力,好好培养;但家长则认为画画即为“不务正业”、“浪费时间”。这些例子其实不胜枚举,无关对错,只是立场不同,但也在客观上增大了支教的压力。

三、大学生短期支教问题解决措施――建立长效机制

(一)大学生志愿者应树立正确的支教动机以及合理的期望

支教给大学生带来的,应该是使他们在支教过程中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以及支教带给他们的快乐,要杜绝以功利为目的参与支教活动,这样不仅达不到支教应有的效果,还会产生非常恶劣的负面效果。同时,志愿者在出发前,要降低自己的期望值,因为往往到达支教点之后,不管是环境还是你自身所能带给山区孩子们的能量多少,都会和预想的有所不同,这时就需要及时调整,不然将很难以积极的心态开展支教活动。

(二)建立行之有效的内部规则政策

大学生短期支教团队应加强自身的团队建设,根据支教点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制订一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规则政策,包括选拔志愿者、志愿者专业培训、资金来源、支教后续活动等,这有助于与团队发挥其正面作用,并能够长期有效的运行下去。

(三)政府、学校加大支持力度

大学生支教团队,由于自身人力、财力、社会资源的局限性,若想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离不开政府、学校的支持,大学生因缺乏社会经验,在细节方面存在许多缺陷,这就需要外界的正确引导,包括一定的资金和资源支持,能够使支教团队有足够强大的后援,使支教过程进行的更加专业与顺利,达到良好的社会预期效应。

(四)建立长效机制,需尝试进行“一对一”帮扶

关于这一点,也是笔者在查阅相关资料以及结合自身实际经验后,所得出来的一点建议。以“大眼睛”支教团队为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了“贫困生库”,方便社会爱心企业、爱心人士进行“一对一”帮扶,同时,也鼓励志愿者对某一个学生进行长期的联系交流、并进行资金上的适当帮扶。这样不仅能够使支教团队更长久、有效的运行下去,同时也能减少对山区学生的心理伤害。

参考文献

[1] 张健.大学生短期支教现状调查[J].教育与职业,2014 (07).

[2] 胡洋,王晟昊.大学生短期支教长效机制的探索――以苏州大学“欣长征,彩虹行”贵州支教团队为例[J].科教导刊,2012,11(上).

[3] 王莹.关于建立大学生短期支教长效机制的思考[J].商, 2013(12).

[4] 孙婧.关于建立大学生支教长效机制的思考[J].成人教育,2011(6).

[5] 温敏聪,于璐.大学生短期支教活动转化为 长期可持续性支教活动的探究和分析[J].社会视野,(311).

[6] 江汛清.外志愿活动比较[J].青年研究,2003(1).

[7] 王梦奇,柯文娣.大学生短期支教的问题和对策――以西南财经大学经贸外语学院对口支教温江区镇子实验学校为例[J].大众商务,2010(8).

[8] 闻凌晨,杨柳.大学生支教苏北农村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4).

[9] 许传新.“留守儿童”教育的社会支持因素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7(9).

[10] 田录梅,张丽军,裴丹莹.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及心理成长状况的比较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 2008(2).

[11] 刘霞,赵景欣,申继亮.农村留守儿童的情绪与行为适应特点[J].中国教育学刊,2007(6).

[12] 殷世东,朱明山.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社会支持体系的构建――基于皖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6(2).

[13] 周宗奎,孙晓军,范翠英.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与对策[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上一篇:完善高职院校“双证融通”制度,促进技能型人才... 下一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