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核心素养培养创新能力

时间:2022-09-18 04:31:16

注重核心素养培养创新能力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3-0032-01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教学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而对学生的数学素养及学习能力进行培养也逐渐成为数学教学的核心。下面,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加强学生的数学素养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激发探究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其心理发展特点决定了对周围的新鲜事物都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营造宽松、和谐、活泼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积极主动地发现和探究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此外,由于数学具有较高的严密性和抽象性,所以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故事、游戏、悬念等途径呈现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在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同时,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乐于探究数学。

例如,教学“公顷和平方米”一课时,教师可先借助风景图片引入教学内容,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和直观化,再将具体的空间概念与学生的实践体验相结合,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概念。又如,教学“角”这一内容时,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角进行表述和举例。这样就将生活经验与课堂学习相结合,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增强观察和辨析生活中数学现象的意识。

二、渗透思想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创新

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教育的开始,是手和脑一块儿干,以实现创造教育手脑双全的目的。”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创新,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激发学生创造潜力的主要途径。同时,《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教学应蕴含数学独特的思想方法,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课堂教学中,渗透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而且能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积极创新,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例如,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这个内容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于是,我先让学生在课外搜集自行车车轮的规格,课堂上再引发学生的讨论。这样做的目的旨在通过生活实践,引导学生形成数学学习的意识。在学生知道圆的周长概念后,我及时提问:“比较圆的周长及车轮的直径后,你发现了什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在车轮的滚动中,认识到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存在着的关系,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然后我让学生动手实践,验证自己的想法,使学生充分明白如何得到较为准确的科学数据来支撑自己的想法,从而取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培养数学素养,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通常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学习的状态,这不仅不利于学生主动进行数学学习,长此以往,还会让学生形成机械记忆,更谈不上创新和发展。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渐被“还原”,通过“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的渗透,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创新能力越来越得到重视与培养。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扮演引导者和激励者的角色,让学生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启发和指导,形成主动参与学习和探究的意识,迸发出创新的思维火花,实现创新能力的有效提升。另外,由于小学生具有较强的表现力,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与认可,所以教师需要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让学生能够获得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例如,教学“多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钢管的堆积图,鼓励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解决,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通过对学生的合理引导,不仅利于提升学生主动获取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而且能较好地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培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利于促进师生关系的融洽,形成较为活跃的课堂氛围,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要与时俱进,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放矢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积极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及创新能力,使学生主动进行数学学习的创新和实践,保证素质教育的有效落实。

(责编 杜 华)

上一篇:让吟诵回归课堂 下一篇:小说《秀拉》的隐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