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问题的圆桌会

时间:2022-09-18 04:15:10

婆媳问题的圆桌会

俗话说:“婆媳亲,全家和”,婆媳关系融洽,全家人就和睦幸福,婆媳失和,全家则矛盾迭起,鸡犬不宁。因此,婆媳关系是影响婚姻幸福的重要因素,有人甚至把不良的婆媳关系比喻成破坏夫妻感情的“恶性肿瘤”,可见其对婚姻的强大杀伤力。很多家庭对婆媳关系仅仅有着浅表的认识,比如一个极端就是传说中的:“一山不能容二虎”“两个女人抢一个男人”“争夺女主人地位”;另一个极端是:“婆婆就是第二个妈”“结婚后,媳妇就是女儿”“都爱一个男人所以要和谐相处”“无论婆婆做什么,本质是为了我们好”。

从未有过相关经验和接受过相关教育,影视剧和小说又往往突出双方矛盾,给双方造成很大心理阴影,或者不合理期待。这导致她们只能凭着浅表的认识去和对方相处,这种浅表的认识和处事方式往往又倒过来恶化双方关系。这就是大多数婆媳矛盾的来源。

媳妇有话说

我和老公结婚后一直相处挺好。结婚前就说好了,双方父母都不和我们一起住。后来他爸爸去世,我不得不同意接婆婆过来一起生活。婆婆脾气不好,什么事都爱管,还特别心疼儿子。这些我都忍了,有时候和老公说,他要么不理我,要么吼我。其实婆婆来了之后,老公脾气比以前差很多。今年老公二姨家正读大三的女儿不愿意读书了,要来我们公司工作。但是她英语又不好,而我们是外贸公司,根本不合适。可婆婆和老公都答应了,为这事儿我和老公大吵了一架。

有一次,我和婆婆闹点矛盾,老公妹妹马上打电话告诉他们家亲戚。老公听说后和我吵架,说我对他妈不好。老公还提过说怕他妈寂寞,可能要把他二姨也接来我家。我只想我们家庭生活简单一点,有我、宝宝、老公,不想搭上那些七姑八婆的搞得很复杂。现在每天看他们热热闹闹讲话,而我就像个外人一样,很难过,不知道要怎么办了!

分析:

这位女子目前最需要弄清楚的问题是要不要继续这段婚姻:如果要的话,就必须改变策略,变消极逃避为积极面对,设法和婆婆处好关系,这是保护自己,也是稳定婚姻的必由之路。这位婆婆性格强势,又对儿子有相当的影响力。这种性格的婆婆一般吃软不吃硬,又比较好面子。建议媳妇尊重她,投其所好,设法讨得她的欢心,变被动忍耐为积极示好。比如说:婆婆喜欢管事,就让她管好了,反正就家里巴掌大的一片天,她管了你还乐得省心。平常对婆婆嘴巴甜点,时不时买个小礼物孝敬她,家里的大事小事多征求她的意见,多对老公夸婆婆的好,哄得婆婆开心了,和你抱成一团,老公想寻衅发火也无理由,家庭会稳定得多。

还有:就算老公提议,二姨未必肯住进家里,没必要为此恐慌;就算二姨真来家里住,也住不了一辈子。而且,有二姨陪伴,婆婆就没有精力挑你的毛病。在二姨面前,她要顾及颜面,表现自己好的一面,你配合她,多替她美言,说她的好话。对二姨礼貌有加,给足婆婆面子,婆婆自会在你老公面前念你的好。二姨也会在亲朋间散布对你有用的言论,反而会加重你在老公心中的分量,提升你的魅力值,何乐而不为?

婆婆有话说

我是一位婆婆,儿媳刚结婚时我把她当女儿待,因为城市里全是独生子女,来了个媳妇就多了个姑娘,加起来才4口人,你怎么疼儿子就怎么疼媳妇呗!可事情不像想的那么简单, 媳妇的要求是无止境的。比如说媳妇怀孕了,我们老两口跑过去伺候着。后来孩子没了,她做手术时,我们老两口也是鞍前马后的伺候着,上药店去买专为小产的病人补血吃的中药,一天四顿做给她吃。除去大小便,她连床都不用下,就怕落什么毛病。她娘家妈一趟都没来,她觉得这就应该是婆婆的事。

花钱的事咱就更不说了,大家也知道这一通折腾得花多少钱,就算婆婆都是应该的,可你也不能连句好话都没有啊!回到他们自己的小家,100平米的房子,我们老两口睡地板上, 因为结婚时怕我们去住,儿媳妇不肯多买一个床。寒心,不就差没生你么,可生了你老公啊! 你老公出色不是婆婆培养的么?

分析:

许多痴心婆婆在孩子结婚后,依然为孩子和孩子的下一代呕心沥血。这种盲目付出又不求回报的爱,使得孩子习惯于接受而吝于付出。其实,很想对这位婆婆说:孩子已经长大,是到了放手的时候了。你们应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安度晚年,但也要意识到儿子今天的自私与你们过去的宠溺有关,儿媳的冷漠与她自身的成长背景有关。现在别忙着在失望中走向另一个极端,而是与他们保持距离,尊重他们,给他们独立的精神与生活空间,让他们自己应对生活难题。

当然,也要抓住机会不动声色地教给他们一些做人之道,比如说:如果儿媳再次怀孕,有求于你们时(一定是他们亲自张口请求, 别自己送上门让他们觉得你们闲得慌)。你们可以拒绝,假如不忍心,还想施以援手的话,一定要先讲好条件。

丈夫有话说

我妈是那种脾气特别大的人,从小,我们几个就经常挨打,妹妹还曾被打得吐血。为了逃避这种状况,我们都努力考学逃了出来。对妈妈的恨也随着成家立业而消减,而妈妈的慈爱也渐渐表现出来,对外地的我们格外地牵肠挂肚。

我的妻子是那种特别爱做梦的女孩子,毕业后在某大专院校当美术教师,可能是专业对她的影响,也可能是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同,妻子在人情世故上表现出很大的欠缺。举个例子:有一次我妈对妻子说让她父母来过一段时间,其实是试探妻子的。可妻子张口就说:“好啊,您想让他们来,那我一会给他们打个电话啊。”我妈觉得我老婆想赶她走,就气得没吃饭。我责备妻子说错话了,妻子居然大吃一惊问:“啊?生气了?为什么呀?”

我老婆几乎天天把“生气了?为什么呀?”这句话挂在嘴上,而我妈最讨厌的就是这句话,她认为妻子表面笑着,内心狠毒……而妻子不喜欢听我妈给她讲应该怎样做媳妇,妻子说“我勤劳持家,孝敬长辈,积极工作,我又不犯法,拜托你能否告诉妈妈少‘理’我。如果她不说我,我发誓绝对不先惹她,我肯定不先和她说难听的”。我这样夹在中间真是左右为难,劝谁都没用。

分析:

以上面的场景来看,他妻子天真、娇憨、善良又可爱。倒是他妈,性情多疑,爱唠叨,还有点儿小心眼,喜欢倚老卖老,找岔生事。心无城府的妻子终日跟这样的婆婆相处,确实够难为她了。但这位男子明显地袒护自己的母亲,把婆媳不和的矛盾归罪于妻子“在人情世故上表现出很大的欠缺”,对妻子多有微词和不满,对自己的母亲却保持着相当的体谅和宽容。

他应该意识到:他妻子和母亲原本就是两代人,存在着代沟和观念上的差异是很正常的,有条件的话,最好是分开居住或者保持“一碗汤”的距离。一定要住一起,他就要思考着如何通过巧妙的调节,让她们彼此间懂得尊重和体谅,学会求同存异, 相互接纳。而不是单方面地要求妻子作出改变。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认为:一切错误的思考方式或不合理的信念,是导致心理障碍和行为问题的根本原因。用这种观点来解读婆媳关系就很明白,婆媳关系之所以难处,就是因为婆媳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即只考虑自己的感受而忽略对方的感受,只看到对方的错,却意识不到自身的不足。明明婆媳间是应有之情,却偏偏强求真有之情。明明自己无法将对方视若亲人,心理上存在隔膜和距离,却偏偏要求对方如亲人一般对待自己。因为求而不得,内心失衡,才在无休止的挑剔、抱怨和指责中势不两立,水火难容。

媳妇要尊重体谅婆婆

从媳妇的角度来说,应该尊重婆婆。因为婆婆年岁大,管家或教孩子的经验丰富;再加上辛苦了大半辈子,也挺不容易,所以,媳妇对婆婆以礼相待,凡事多征求婆婆的意见,无伤大雅的小事就服从婆婆,讨婆婆欢心。这样,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纷争。

很多时候,婆婆因为年龄大,精神空虚,嘴碎,爱唠叨,媳妇如果跟婆婆一般见识,斤斤计较,极容易激化矛盾,所以,对婆婆多一点体谅,在她唠叨时,学会心平气和地倾听;在发生分歧时,回避矛盾,礼让为先。媳妇识大体,顾大局了,婆婆一个巴掌拍不响,自会收敛,学会善待媳妇。

婆婆为老要尊

生活中,有些婆婆没有工作,有些婆婆退休之后,无所事事,更有些婆婆长期守寡,将满腔的感情都放在儿子身上,很难容忍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子来分享儿子的爱。她们从一开始,就视媳妇为眼中钉,拼命地挑拨离间,弄得儿子焦头烂额,媳妇怒不可遏,全家不得安宁。

像这些婆婆就是缺乏生活智慧,为老不尊型的,困守斗室,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子女身上。结果,弄得儿子烦,媳妇怨,自己也里外不是人。

做好婆婆绝不让孩子因为自己的存在感到不舒服;对媳妇的生活方式持尊重和理解的态度,不干涉,不指手画脚,让媳妇舒服;同时,要善于通过参加社区活动,和同龄人交往,将自己的日子安排得充实一些,切忌将所有的锋芒都指向媳妇。假如条件允许,最好分开居住,保持距离,也保留各自的生活空间。因为“远香近臭”的道理,往往隔着距离,礼尚往来,婆媳关系更容易相处。

丈夫要做剂

婆婆和媳妇,原本是不相干的陌生人,把她们联结在一起的,是那个既为人子又为人夫的男人。婆媳关系是以这个男人为“中介”形成的一种全新的家庭人际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丈夫夹在母亲和妻子之间,他的做法至关重要,既不能出于孝心,一味地偏袒母亲,和她一起压制妻子,加大妻子心头的委屈,使夫妻感情恶化;也不能“娶了媳妇忘了娘”,和媳妇一道欺压母亲,让老母怨气满腹;更不能一味地享受妻子和老母的爱,对她们的矛盾却不理不问,任其恶化。

好丈夫应该成为婆媳融洽相处的剂。在一碗水端平的基础上,设法找出婆媳冲突的缘由,理清在冲突中,婆媳双方各自应该承担的责任。再以温婉或者幽默的方式对双方进行劝解,努力消除婆媳间的隔阂与成见。通过智慧和爱心,架起一座婆媳沟通的桥梁。

上一篇:永远的书香 下一篇:妻子的重要砝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