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在不同体重指数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多项目临床观察*

时间:2022-09-18 04:03:22

二甲双胍在不同体重指数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多项目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不同体重指数(BMI)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各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5月本院门诊收治的经临床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BMI分为体重正常组(BMI

【关键词】 二甲双胍; 2型糖尿病; 不同体重指数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老龄人口的增加,生活方式的改变及肥胖人群的不断扩大,我国2 型糖尿病(T2DM)的患病率逐年提高,2008 年中国调查结果显示,在20 岁以上的成人中,2型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高达9.7%和15.5%[1]。糖尿病逐渐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与恶性肿瘤后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三大疾病[2]。胰岛素分泌缺陷和胰岛素抵抗(IR)是2 型糖尿病的重要病理基础,早期以胰岛素抵抗为主,随着病情进展与B 细胞功能的减低,胰岛素分泌进行性下降,最后出现B细胞功能衰竭[3]。然而肥胖与非肥胖患者间的胰岛素抵抗状况与胰岛素分泌功能存在着差别,其中超重和肥胖患者对胰岛素敏感性更差,而非肥胖患者的胰岛素分泌功能更差[4]。基于以上研究基础,有学者提出在临床工作中针对不同体重指数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该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即超重及肥胖患者应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为主,而非肥胖患者应以改善B细胞功能特别是第一时相分泌为主[5]。

双胍类降糖药物常被应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该类降糖药的代表性药物为二甲双胍,二甲双胍自1957年被应用于临床以来,因具有降糖疗效确切与使用安全等一系列优点,其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地位也不断上升,被确定为2型糖尿病一线用药[6]。其主要降糖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肝糖原的输出,抑制肠壁对葡萄糖的吸收,增强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降低血糖,同时可抑制患者食欲,帮助肥胖患者减轻体重,尤其是具有增加胰岛素受体的数量与亲和力,减轻胰岛素抵抗的作用[7]。基于不同BMI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发病机制差异,二甲双胍对不同患者的代谢状态的影响是否有异尚无定论。本文旨在研究二甲双胍对肥胖与非肥胖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各项代谢指标的影响,以评价该药物在不同BMI患者的临床治疗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6月-2013年5月本院门诊收治的经临床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男35例,女39例,年龄30~65岁,平均(44.0±3.2)岁,均符合WHO1999年诊断标准。根据2006年《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将其分为体重正常组(BMI

和超重/肥胖组(BMI≥24 kg/m2)36例,体重正常组中男18例,女20例。年龄32~65岁,平均(44.1±2.5)岁。超重/肥胖组中男17例,女

19例;年龄30~63岁,平均(43.9±1.6)岁。排除标准:(1)对双胍类药物有过敏史者;(2)有酮症酸中毒、高渗状态等急性糖尿病并发症者;(3)有严重心、肝、肾脏疾病,ALT、AST或TBIL高于正常上限2.0倍者;(4)有严重感染和外伤者;(5)孕妇、哺乳妇女;(6)有严重胃肠道疾病及营养不良、明确贫血等。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健康宣教,进行饮食控制及运动干预,在此基础上给予二甲双胍片(格华止,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000~2000 mg/d,2 次/d,饭后服用,分别在服药前、后控制血糖达到良好水平(糖化血红蛋白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降糖效果比较 治疗后,两组FBG、

2 h PG、HbA1c均较治疗前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降脂效果比较 治疗后,两组TC、TG、LDL-C均较治疗前降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BMI变化比较 体重正常组治疗前BMI为(23.2±1.4),治疗后为(22.4±0.6),超重/肥胖组治疗前为(27.3±2.3),治疗后为(24.1±1.3)。治疗后,两组BMI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且超重/肥胖组降低更为明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4 两组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功能变化比较 治疗后,两组HOMA-IR均较治疗前降低,HOMA-B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超重/肥胖组变化更为明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2型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免疫功能紊乱、遗传因素、微生物感染及精神因素等,使人体内的胰岛β细胞分泌较少及出现胰岛素抵抗,导致人体内脂肪、水、蛋白质、糖及电解质出现代谢紊乱而引发[8-9]。通过以往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研究发现,针对高糖毒性的治疗有利于改善胰岛素功能缺陷的分泌作用[10]。因此,研究中对各组患者的血糖及胰岛功能等指标进行检测是非常重要的。

本研究中给予二甲双胍干预后,超重/肥胖组与非肥胖组患者的HOMA-IR均较干预前有所降低,HOMA-B有所升高,且超重/肥胖组的这两种指数变化更为明显。从干预治疗后的结果看出,纠正高糖毒性使超重/肥胖患者的胰岛素分泌功能有了较大改善,说明其胰岛B细胞很具潜力,通过积极的治疗,胰岛素分泌功能会有很大恢复。就胰岛素抵抗而言,超重/肥胖组给予二甲双胍干预后,胰岛素抵抗改善明显,可能与其明显降低的BMI及TG有关。近来研究证实二甲双胍具有减重效应,尤其是减少腹部内脏脂肪[11-12]。二甲双胍通过减少内脏脂肪,使游离脂肪酸(FFA)再酯化,从而抑制脂质合成,同时由于游离脂肪酸水平的降低使甘油三酯的合成减少。循环游离脂肪酸的减少降低了其对肝、骨骼肌和B细胞的脂毒性,使胰岛素敏感性增加[13]。二甲双胍还可以通过增加AMPK介导的脂肪酸氧化,减少脂质合成肝脏脂肪沉积,从而改善肝脏脂肪变性,减轻胰岛素抵抗[14]。二甲双胍降脂作用机制是通过改善外周组织胰岛素抵抗,使脂蛋白脂肪酶(LPL)活性上调,调节脂肪的合成与代谢,并可使空腹和餐后非酯化脂肪酸下降10%~20%,从而减少脂质氧化。文献[15]报道,二甲双胍可降低TG、TC和LDL-C水平,维持HDL-C水平,这与本文研究结果相似。此外,笔者认为,肥胖患者TG水平明显高于非肥胖患者,可能与肥胖患者胰岛素抵抗更明显,LPL活性更低而导致TG清除缓慢有关。因此,对于肥胖患者,TG的降低较非肥胖患者更为明显。

综上所述,本文研究结论与前期研究者研究的结果一致。因此,无论肥胖还是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二甲双胍治疗都能取得较好的降糖、调脂、减轻体重及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效果,其降糖效果在两组人群中并无显著差异,而在降低TG、减轻体重及改善胰岛素抵抗与B细胞功能方面,肥胖患者将更多获益。

参考文献

[1] Yang W Y,Lu J,Weng J,et al.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women in China[J].N Engl J Med,2010,362(12):1090-1101.

[2]吕志敏,张荣华.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J].山东医药,2010,50(21):73-74.

[3] Cerasi E.胰岛素生成、胰岛素分泌及2型糖尿病:问题的核心在于β细胞[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5,21(2):194-198.

[4]安雅丽,高妍,宁光,等.不同体重指数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抵抗状况调查[J].中华医学杂志,2009,89(16):1117-1121.

[5]齐慧,吴宏.新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细胞功能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2009,37(9):41-42.

[6]谷伟军,母义明. 二甲双胍:经典传承,历久弥珍 [J].药品评价,2015,12(1):4-8.

[7]李庆凤,魏苏,赵静,等.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药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2):51-53.

[8]胡碧海.二甲双胍和罗格列酮治疗2 型糖尿病肾病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6):13-14.

[9]赵继伟.诺和锐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72例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5):148-149.

[10] Baltadjiev A G,Vladeva S V.Correlations between human somatotype components and some anthropometric parameters in male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Folia Med (Plovdiv),2014,56(3):175-181.

[11] Cavalot F,Pagliarino A,Valle M.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predicts cardiovascular events and all-cause mortality in type 2 diabetes in a 14-year follow-up:lessons from the San Luigi Gonzaga Diabetes Study[J].Diabetes Care,2011,34(10):2237-2243.

[12] Dogru T,Sonmez A,Tasci I,et al.Plasma visfatin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and untreate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J].Dia-betes Res Clin Pract,2007,76(1):24-29.

[13] Mousavi A,Vafa M,Neyestani T,et al.The effects of green tea consumption on metabolic and anthropometric indice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J].J Res Med Sci,2013,18(12):1080-1086.

[14]刘颐轩,臧莎莎,宋光耀.二甲双胍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5,23(4):375-377.

[15] Saenz A,Fernez-Esteban I,Mataix A,et al.Metformin monotherapy for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05,20(3):CD002966.

(收稿日期:2015-10-29) (本文编辑:李颖)

上一篇:妇产科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栓塞症护理的临床研... 下一篇:海上风电运维市场的新契机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