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骨科医院连续两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

时间:2022-10-19 02:03:50

郑州市骨科医院连续两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

【摘要】 目的:分析郑州市骨科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感染病原菌及感染性疾病的细菌培养送检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比分析2014-2015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情况。结果:2014年医院感染现患率为1.07%,2015年医院感染现患率为2.81%,例次现患率为2.89%;医院感染部位以泌尿道和手术部位为主,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2015年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比2014年有所改善。结论:应加强手术部位和泌尿道医院感染的监测与报告,注重手术部位、泌尿道感染的防控,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微生物送检率,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

【关键词】 医院感染; 现患率; 调查分析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是医院感染监测的重要措施,可以反映医院某一时间内感染分布情况,本文对2014-2015年现患率调查情况进行汇总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4年7月16日-2015年7月14日全院所有住院患者进行现患率调查,包括当日出院、转院、死亡患者,当日新入院患者未进行调查。2014年调查1308例,2015年调查1315例。

1.2 方法 由感染管理办公室负责组织,各临床科室感控医师具体实施。于调查前一周向参加现患率调查的科室发出通知,说明调查的目的,要求完善调查对象各项与感染性疾病诊断有关的检查,并对所有参与调查的人员进行统一培训,详细讲解《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个案调查表》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床旁调查表》的填写方法和注意事项。调查当日,4人/组采用床旁询问和查阅运行病历相结合的方法,填写两种调查表格。感染管理办公室对送检标本结果未回的病例和调查当日的可疑感染病例进行追踪监测。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对所有调查表格逐一进行审核和电脑录入,分析统计相关数据。

1.3 诊断标准 依据卫生部2001年颁布《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进行医院感染病例的诊断。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表格录入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现患率情况 2014年应调查患者1308例,实查1308例,实查率100%,发生医院感染14例,医院感染现患率为1.07%。2015年应调查1315例,实查1315例,实查率100%。发生医院感染37例38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为2.81%,例次现患率为2.89%。

2.2 医院感染发病率较高的科室 医院感染率位居前三位的科室,2014年是手外科显微Ⅰ科15.38%、下肢Ⅰ科2.94%、小儿Ⅱ科2.6%,2015年是手外科显微Ⅰ科16.67%、创伤外科15.79%、康复医学科11.76%。

2.3 医院感染部位分布及构成比 医院感染部位居前三位的2014年依次为手术部位、上呼吸道、下呼吸道感染,2015年依次为手术部位、泌尿道、皮肤软组织感染,见表1。

2.4 医院感染病原体分布及构成比 2014年14例医院感染病原学检测4例,送检率28.57%(4/14);2015年医院感染38例次病原学检测11例,送检率29.73%(11/37)。2014年检出4株病原体,其中多重耐药菌3株占75.00%,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各1株;2015年检出12株病原体,其中多重耐药菌10株占83.33%,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表皮葡萄球菌3株、铜绿假单胞菌1株、粪肠球菌1株,较2014年上升8.33%,见表2。

2.5 抗菌药物使用及治疗性用药细菌培养送检情况 2014年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0.21%(526/1308),治疗性、治疗+预防用药占15.21%(80/526),治疗性用药细菌培养送检率23.75%(19/80);2015年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2.32%(425/1315),治疗性、治疗+预防用药占24.00%(102/425),治疗性用药细菌培养送检率32.35%(33/102),见表3。

3 讨论

2014年医院感染现患率为1.07%,2015年现患率为2.81%,例次感染率为2.89%,均低于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及医院等级评定标准(感染率≤10.00%)的要求,与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日趋规范化和科学化有关[1]。2015年医院感染现患率高于2014年感染现患率的1.07%,相比增加了1.74%,说明近年来本院加强感染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明显增强,对医院感染病例的识别能力有了明显提高[2]。但两年的调查结果均高于日常综合性监测,说明在日常监测工作中存在漏报的现象。近两年来,医院新进医师较多,感染诊断标准掌握不太全面,提醒笔者在工作中应进一步加强新进人员岗前培训和监督管理力度,以减少漏报现象发生。

医院感染现患率前五位的科室为手外科显微Ⅰ科、创伤外科、下肢Ⅰ科、小儿Ⅱ科和康复医学科。手外科显微Ⅰ科、创伤外科、下肢Ⅰ科,这3个科室的共同特点是患者大多为外伤,伤口污染严重,病情急危重,治疗时多有清创、留置尿管等侵袭性操作,为医院感染的高发人群;小儿Ⅱ科一般是脊柱侧弯患者,手术创伤大、时间长、出血多,再加上年龄低,自身免疫力低,感染机率相对较高;康复医学科患者住院时间长,卧床时间长,用药时间长,耐药几率高,并且多留置导尿,易发生感染。对于外伤患者,应及时彻底的进行清创,术后严密观察切口愈合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换药前后进行手卫生,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加强对小儿Ⅱ科、康复医学科等感染高发科室的日常监控,分析发生感染的高危因素,及时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3]。

医院感染部位分布以手术部位为主,2014年占85.71%,2015年占23.68%,提示手术部位感染防控是下一步需要重点监管的内容。骨科手术部位感染可能与空气污染,术中直接污染,手术野局部因素,患者体质虚弱或存在潜伏感染灶,开放伤口污染,耐药性细菌的增多等有关。连续两年现患率调查结果显示手术部位感染中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多、高龄、合并基础性疾病、术前住院时间长的患者感染率高于其他患者。所以针对手术部位感染的原因,要加强手术室空气和物品表面的清洁消毒,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数量和流动性,保持清洁的手术环境;术中严格无菌操作,从洗手、穿衣、消毒术区、铺敷料、手术操作等均应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预防和减少细菌污染;提高手术操作技能,减少对局部组织的牵拉,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对污染伤口彻底清创;术前对患者全身情况进行评估,积极正规地治疗原发病,尽可能缩短术前住院时间,正确准备手术部位皮肤,彻底清除手术切口部位和周围皮肤的污染;术后密切观察患者手术切口愈合情况,接触患者手术部位或者更换手术切口敷料前后应当进行手卫生,更换切口敷料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保持引流通畅,根据患者病情尽早拔除引流管,一旦出现感染迹象,及时治疗,防止感染进一步发展。如需预防用抗菌药物时,把握时机,在患者手术皮肤切开前0.5~2.0 h内给予合理种类和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有感染迹象时,要依据微生物培养结果,有针对性地选择抗菌药物,避免不合理应用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感染部位居第二位的是泌尿道感染,有研究表明留置尿管是发生医源性感染的重要因素[4]。提示诊疗过程中应及时正确评估留置尿管的必要性,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原则,认真落实手卫生规范,减少不必要的膀胱冲洗,保持引流管系统的完整性和密闭性。感染部位居第三位的是下呼吸道感染,应加强病房管理,减少探视陪护数量,病室每天开窗通风,卧床患者深呼吸、翻身、叩背,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使用呼吸机患者加强口腔护理,每天评估是否可以拔管,缩短留管时间[5-7]。

医院感染病原体以革兰氏阳性球菌为主,除金黄色葡萄球菌外,引起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多为条件致病菌,如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铜铝假单胞菌等,当人体正常皮肤黏膜防御功能降低时,即可发生医院感染。多重耐药菌检出比率2015年比2014年上升了8.33%,耐药菌株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提示多重耐药菌的预防和控制也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拟加大手卫生宣传、教育和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监管力度,以减少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和产生。

本院抗菌药物使用率2015年比2014年下降了7.89%,预防性用药比率比2014年下降了8.79%,治疗性用药比率比2014年上升了8.79%,治疗性用药细菌培养送检率比2014年上升了8.60%,通过多部门合作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治理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的落实,本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较上一年度有所好转。不足之处是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前病原学送检率有待提高,普遍存在经验性用药,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在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性用药时间长、用药规格高等。特别是近些年来,抗菌药物的普遍滥用,显著增加了细菌耐药性和患者的易感性,已成为医院感染发生的独立因素[8]。

通过现患率调查,不但增强了医护人员的感染监控意识,也在短时间内获得了本院医院感染的基本资料,同时还发现了日常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有效开展重点部门、重点人群、重点环节的监控提供了可靠依据。本院应重点开展手术部位感染、泌尿道感染目标性监测;加强手术室、供应室等重点部门管理;加强手卫生、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加大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培训、考核力度,督查感控制度落实情况;提高微生物送检率,有针对性地选择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9-16]。

参考文献

[1]张建云,郭蕾,卢娜,等.603例医院感染调查分析256例体会[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7):3562-3564

[2]张晓兰,陈莉,薛均,等.2013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5):60-62.

[3]淡珠.揭阳市人民医院连续两年医院感染现患率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4,41(2):24-26.

[4]许瑾,李珊珊,柴军.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2):269-271.

[5]金懿,朱卫东,张维.2012-2013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3):20-21.

[6]晋发,付金平,王桂华,等.1860例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与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6):64-65.

[7]李涵,王群英,祝洪珍,等.2511例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与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4,13(8):495-496.

[8]王宝涵,李伟,庞来祥.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3):3062-3064.

[9]刘聪,张耀文,张Z,等.中日友好医院2014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5,29(4):208-210.

[10]肖秀丽,周玉衡.2012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5,14(3):207-208.

[11]邹燕兰,周瑾,胡曦.肿瘤专科医院连续3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21):4900-4902.

[12]穆金智,李泽文,史r.综合医院4年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21):4891-4893.

[13]肖秀丽.某医院两次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5,32(8):775-776.

[14]凌燕,梁琼.某医院2013年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结果分析[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5,32(6):612-614.

[15]尚秀娟,史素丽,程爱斌.三级综合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14):3216-3217.

[16]刘卫平,田勇泉,郑志楠.2014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21):4894-4896.

(收稿日期:2015-12-31) (本文编辑:周亚杰)

上一篇:大数据下对GS1的思考大数据下对GS1的思考 下一篇:妇产科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栓塞症护理的临床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