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分流工人更多关爱

时间:2022-09-18 04:01:01

给分流工人更多关爱

根据人社部早前透露的信息,延迟退休政策有望年内出台。延退的消息传出来后,引发各界争执,这些不同的声音,对这个涉及广大干部、职工切身利益政策的完善,有着积极的作用。

在延退消息出来时,我和很多网民一样,只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来看看热闹。但从武汉武钢到攀枝花攀钢,在做钢铁产业去产能调查,接触大量国企工人之后,我发现越来越多的工人,都向我反映同一个问题:延退。

攀钢的一位工人,甚至当着我的面反复强调了3遍,他说,“我们不只是不满啊!”。

应该说,延退有现实需要,中国人退休年龄确实较早。我们相信,延退的考虑也不是闲着没事瞎折腾。但这些工人的反映,也代表一种声音。政策制定者要善于面对批评,要敢于打捞沉没的声音。

不同的声音、不同的现实和利益诉求,是任何改革在推进过程中,所必须要面对和着力解决好的,这是政治考量,也是一场平衡的艺术。

在接触这些央企工人后,我切身感受到他们当下和未来,所面临的诸多困难和处境。延退政策的出台,必须考虑他们的感受和现实处境。 插图/ANKEL

首先,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据2014年媒体公开报道,截至2013年末,全国国有法人企业15.5万户,国有企业职工3698.4万人。

所以,这个涉及近3700万国有职工的未来,是不能忽视的。社会上,国企因被贴上了垄断的标签(事实上,一定程度上,国企也参与竞争,进行市场化运作),但很多人对这个群体的真实情况并不了解。

任何一个行业、一个企业,即便再辉煌,再挣钱,也有很多被光环遮蔽下的黑暗,也有一群身处这条食物链的最底端,他们的日子,通常也过得很一般,很普通。所以,面对他们的诉求和呼吁,我们没有理由冷漠。

其次,这个庞大的群体,在经济下行、去产能的背景下,正处于生死攸关时刻。出台任何一个对所有公职人员、工人一刀切的政策,都要三思而行。

这也是延退政策正面临的新挑战。今年年初,国务院出台了相关的意见明确:钢铁和煤炭行业,将减掉180万人!

这背后是180万人,甚至更多的家庭。目前,武钢、攀钢以及黑龙江的一些煤炭企业,已采取了行动。从我接触的情况来看,对企业面临的困难,工人是能理解的。他们在这些国有企业里,也呆了几乎一辈子,对企业产生了依赖和深厚情感。

所以,工人对所在企业所采取的裁员等动作,尽管说不上支持,但也基本是能理解的。当然,一些企业也尽其所能,关照这些老员工。

但尽管有这些关心关爱,未来的路还得靠他们自己走。人生从头再来,将面临诸多困境和压力。

我所接触到的这些刚从国有企业岗位上退出的工人―哪怕是央企的职工,他们的年龄普遍在40岁至50岁。

这个群体,还有以下共同特点:学历都不高,有的只有初中毕业。当初,他们中的一些人,以顶岗的身份进入的,他们以为自己可以像父辈一样,衣食无忧、安稳过一辈子。没想到,在他们逐渐丧失谋生能力的时候,“天塌下来了”。

这些没有学历的普通工人,在国有企业里,干的通常也是一线的操作工,年年、月月、日日重复着一个简单而乏味的动作,这让他们失去了面向社会再接受新工种的能力和勇气。

毫无疑问,习惯在国企日复一日工作、生活了一辈子的人,不可能再有很大冲劲,他们创业的勇气和适应市场的能力,在衰退。

此外,在一线炼钢、挖煤、炼铁的工人,因长期超负荷劳动,他们的体力消耗非常大,已没有再就业的能力了,生计将因此面临很大困难。

从我接触的一些央企职工来看,央企对他们的关照,也相对不错,给一些基本的生活费外,还承诺帮缴纳“五险一金”到退休。但更多的地方国企有央企这般资源吗?有这个托底的能力吗?

我们知道,上世纪90年代的那场国企改革,很多地方国企将企业一卖了之,四五十岁的下岗工人,不仅自己出去打工谋生,还要为续缴“五险一金”而劳碌奔波。如果续缴不了,即便熬到退休,他们也没有退休金,生活陷入赤贫。

但一些人,却打着改革的旗号,借助改革的声浪,自个赚得钵满盆满。这点,也公开强调过,“要吸取过去国企改革经验和教训,不能在一片改革声浪中,把国有资产变成牟取暴利的机会”。

过去是现在的镜鉴,哪怕是些极端的个案,也应该在当下的改革推进中,引起足够警醒,给被改革者更多关爱,因为没人知道:他们的今天,会不会就是我们的明天。

正如上世纪90年代的那场改革,当很多地方国企工人纷纷下岗时,很多央企的职工没受丝毫波动,他们完全想不到,不到20年,轮到自己了。

上一篇:《崇祯历书》与哥白尼天文学的引进 下一篇:钢刀学了个四不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