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共服务市场化中的政府责任

时间:2022-09-18 03:59:23

论公共服务市场化中的政府责任

【摘 要】公共服务市场化是当今世界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伴随着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公共服务的市场化改革实践推进与理论研究的逐渐成熟,公共服务市场化也被引入我国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改革。笔者认为,在公共服务市场化过程中,政府的责任绝不能缺位,从公共服务供给的唯一主体变为核心主体,只有政府恰当地承担起提供充足的资源投入、大力发展非政府组织以及做好市场化的监督者和调控者等方面的责任,公共服务的市场化才能真正成功。

【关键词】政府责任;公共服务;市场化

公共服务的市场化改革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推进,并成为一股世界潮流在大多数国家波及开来。笔者认为,公共服务市场化能够减轻政府的供给负担,同时也能满足公民对公共服务的多元需求。不可否认,公共服务市场化绝不是减弱在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政府的责任,相应地,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依然需要发挥核心作用。提供足额投入,满足公共服务供给的资源保障;发展非政府组织,完善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承担监督和调控职责,营造公共服务供给的优良环境。只有政府切实承担责任,公共服务的市场化才能取得成功。

一、我国公共服务市场化现状

从英国开始,公共服务的市场化改革在西方主要国家得以成功推进。公共服务的市场化改革,大大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可以使政府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整体得以提升。迎着这场世界性的改革潮流,加上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得以基本确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度发展,我国具备了一定的推行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前提条件。同时政府的管理理念也在某种程度上与时俱进,公共服务市场化的改革也开始进入学者的研究视野和政府的管理实践。然而,我国的公共服务市场化还存在着一些制度性、体制性等硬性条件的制约。政府的管理理念尚受传统思维的影响,服务型政府还没有真正的得以建立,市场化过程中政府与民争利的现象还在某种程度上存在,政府的角色定位尚不甚明确等,这些因素还在制约着我国公共服务的市场化水平向更深层次推进。哲学的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过程。虽然公共服务市场化目前在我国的水平还不是很高,但是毕竟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做出了大胆有益的尝试,这对于以后公共服务市场化水平的真正提高还是具有开拓意义的。

开始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带来了公共服务提供由政府垄断向市场竞争的转变。我国政府在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中也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第一,放宽了一些基础设施领域的进入标准,同时改革了这些领域的投融资体制。放松了对民营资本和外资的准入限制,在融资方面则推行了“建设—经营—移交”方式的试点并随后进行推广,比如1994年泉州刺洞大桥的建设就是最早的实践。第二,在教育、医疗、居住、科技、环保等吸收私人资本进入,比如民办学校、私营医院、物业公司等提供收费公共服务的组织形式出现。第三,政府采购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得以普遍建立。政府的公共服务项目和工程在很多情况下面向社会符合条件的单位和组织进行公开招标。政府对竞标单位进行资格审查和对其提供的服务进行检验,以最低的财政支出向社会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第四,政府在一些公共服务供给领域,主要表现为社区服务上,采取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社区服务在政府直接提供服务的时候成本高且服务能力有限,在采取购买服务或委托第三方提供服务后可以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总体来看,我国公共服务市场化程度还比较低,但是发展空间还是比较大、发展后劲还是比较足的。

二、公共服务市场化中的政府责任

政府在公共服务市场化过程中依然应该发挥核心作用,其责任的实现途径也是多样的。鉴于中国的国情以及公共服务市场化中尚存的障碍性因素,本文认为在公共服务的市场化过程中应重点承担三方面的责任,即为公共服务提供足额的资源保障,培育新的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和做好公共服务市场化的监督者和调控者角色。

(一)提供足额的资源保障。公共服务市场化只是表明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式多元化,直接提供主体也不再是仅有政府,但是这绝不意味着政府责任的转移。正如奥斯本和盖布勒在《改革政府—企业家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所言“政府移交的是服务项目的提供,而不是服务责任”。虽然公共服务市场化可以降低政府财政支出,但是政府不能借此名而减少履行公共服务职责所应有的财政投入。在市场化过程中,政府仍然需要保持对公共服务供给的财政保障,通过引入市场的竞争机制提高投入资源的利用率达到公共服务产出的最大化,以满足公民对公共服务更大量更优质更多元的需求。

(二)大力培育非政府组织。公共服务市场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就是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多元化,由原来的单一政府供给发展到政府、非政府组织乃至个人共同供给的模式。目前个人供给公共服务的能力还极其有限,在政府之外非政府组织是提供公共服务的主体之一,这里的非政府组织包括企业和第三部门。所以,推进公共服务市场化,需要政府承担起大力发展非政府组织的公共服务供给意识和能力。一是要通过经济、法律乃至必要的行政手段引导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二是要有完善的法律机制保护非政府组织的公共服务供给。

(三)做好监督者和调控者。公共服务市场化使得政府供给公共服务的责任有所减轻,但这是政府直接生产责任的减少,而政府的监督责任和调控责任反而有所加重。市场化中的企业毕竟是以自身的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如果没有政府的监督管理存在,公共服务的质量下降或价格上涨在所难免。所以这需要发挥政府对市场化中的非政府供给主体进行资格监督、价格监督和质量监督。另一方面,市场的逐利性也要求政府采用一定的激励措施对公共服务供给内容和领域进行必要调控,以达到公共服务的供给平衡。

参考文献

[1] 翁博.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中的政府责任[J].学习与探索,2010(1).

[2] 何海兵.公共服务市场化:西方理论与中国实践[J].学术交流,2006(4).

作者简介:李支立(1989.05- ),男,河南泌阳人,吉林大学行政学院,硕士,研究方向:公共治理与公共政策。

上一篇:网络建团:探索新时期团建工作新思路 下一篇:E网情生 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