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社会认知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18 03:44:56

刍议社会认知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09-00-02  摘要:文中从班杜拉社会认知理论出发,介绍了社会认知理论的主要内容,将社会认知理论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助于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社会认知理论 思想政治教育 应用

社会认知理论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的教育理论,90年代得到迅猛发展;在传统的行为主义人格理论中加入了认知成分,形成了自己的社会认知理论。将重点放在人的主观意识上,认为只有理解了人的认知过程,才能理解人的行为。社会认知对个体行为具有调节作用,而个体并不是被动接受客观世界的各类事物,而是把自己的知觉、思维和信念组织成简明的有意义的形式,无论情景如何复杂,人们都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赋予它某种意义,认识它,运用它。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其最终目的是促使受教育者形成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品德行为和习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实施必须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深入洞察大学生的心理认知过程及其特点。因此二者有许多共通之处,将社会认知理论运用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去必将大大的有助于提高其实效性。

一、社会认知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三元交互决定论

行为到底是由外部力量决定的还是由内部力量决定的,长期以来存在两种决定论:个人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

个人决定论强调人的内部心理因素对行为的调节和控制,环境决定论强调外部环境因素对行为的控制,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批判前人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理论,他的理论在于探讨环境、人及其行为之间的动态的相互决定关系。将环境因素、行为、人的主体因素三者看成是相互独立、同时又相互作用从而相互决定的理论实体。其中,个人的主体因素包括行为主体的生理反应能力、认知能力等身心机能。所谓交互决定,是环境、行为、人三者之间互为因果,每二者之间都具有双向的互动和决定关系。在三元交互决定论中,一方面,人的主体因素如信念、动机等往往强有力地支配并引导其行为,行为及其结果反过来有影响并最终决定思维的内容与形式以及行为主体的情绪反应,另一方面,个体可以通过自己的主体特征如性格、社会角色等引起或激活不同的环境反应,再者,行为作为人与环境之间的中介,是人用以改变环境,使之适合人的需要而达到生存的目的并改善人与环境之间的适应关系的手段,因而它不仅受人的需要支配,同时也受环境的现实条件的制约,

(二) 观察学习

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亦称替代学习,是指一个人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结果而习得某些新的反应,或使他已经具有的某种行为反应特征得到矫正。他按信息加工的模式对观察学习进行了分析,认为观察学习是由4个相互关联的子过程组成的即注意过程、保持过程、产出过程、动机过程。注意过程指的是在观察时将心理资源开通的过程"它决定着观察者选择什么样的示范原型!第二个过程是对示范活动的保持,要对示范活动进行保持就必须以符号的形式把它表象化,从而保留在记忆中!观察学习主要依存于两个表象系统表象和言语,其中,言语编码较之视觉表象在观察学习时更具有确实性,第三个过程是产出过程"也就是把符号表象转换成物理形式的外显行为的过程。最后一个过程动机过程是指观察着在特定的情境条件下由于某种诱因的作用而表现示范行为的过程。总之,观察学习只有在这四个过程都完成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三)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效验性的一种自我判断,自我效能感强的人能对新的问题产生兴趣并全力投入其中,能不断努力去战胜困难,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自我效能也将会不断的得到强化与提高, 相反,自我效能感差的人总是怀疑自己什么都做不好,遇到困难时一味的畏缩和逃避。

班杜拉认为,个体在活动中是通过四个方面的信息来获得或形成自我效能感的。实践的成功经验,实践成败经验即个体对自己在实际活动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水平的感知,成功经验增强其自我效能感,反之降低自我效能感。替代性经验,替代性经验的效能信息,是指看到能力等人格特征和自己相似的他人,在活动中取得了成功的观察结果,能够使观察者相信当自己处于类似活动情境时也能获得同样的成功,从而提高观察者的自我效能感。言语的劝导是指接受别人认为自己具有执行某一任务的能力的语言鼓励而相信自己的效能。值得注意的是说服性的言语必须实事求是, 调动个体的积极性。那些虚幻的、 华而不实的劝导不但会适得其反, 身心状态会影响自我效能的水平,个体在追求目标时,自我效能通过生理唤起来影响行为改变。乐观积极的自己肯定信念能创造积极情感,消极情绪会产生挫败感,所以要变消极情感为乐观心态。由此可以看到,自我效能是可以通过个体在社会环境中来培养。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学习中注重引导受教育者,直面困难而不是逃避,在一次次迎难而上中来证明自己的坚强,使自己的自我效能得到强化。

二、社会认知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一)三元相互决定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班杜拉认为:人在被环境影响着决定着的同时人们也改变着作用于他们的环境,而被人们改变了的环境又会在某种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所以,一方面,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写道:“人创造环境, 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来让大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外部影响。比如说,高校着眼于在物质上、精神上,制度上对和谐文化的构建,积极向上的校园学习氛围,勇于探索的大学精神,重视“榜样”的示范作用等等。另一方面,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因素,要注重大学生认知的作用,班杜拉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借助大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动机水平,进一步提高自身在学习和社会实践中自我分析和决策能力,在自身的行为方面实现由外在制度的他律向自己情感和意志的自律转化。同时高校还应该加大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形成认识,改变环境,提高自我。发挥学生的主体因素,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教师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出他们的潜能,才能够使行为在环境和认知因素的动态影响下得到改进。

(二)观察学习与思想政治教育

根据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学生可以直接参与到学习和社会实践中,也可以从观察别人的行为和举止中进行学习内化。在这个过程尤其容易长时间关注那些具有一定专业权威和拥有个人魅力的榜样,因此,一方面,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注重树立良好的示范榜样,在榜样教育活动中,既要宣传他们的光荣事迹,又要把光荣行为内在的精神品质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接受,进而成为自身的内在需要,在自己的日常学习和社会活动随时将榜样践行的优秀品质外化成优秀的行为。另一方面,加强对学习和日常行为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和积极行为进行表彰,同时对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进行警告和惩罚, 从而达到强化的效果,进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三)学生自我效能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1、通过多种有效途径,让大学生体验成功。

从自我效能理论的理解中,我们知道成功经验的次数和自我效能感具有相关性,成功次数多,自信心和动机水平增强,对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也确信不疑进而激发自身的潜能,提高了自己的自我效能感。因此,学校和家长社会应帮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从小事做起,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决策能力,动手能力,让学生经常体验成功。经过不断地成功使人们建立起稳固的自我效能感。具体主要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和个体差异设定难度不同的目标。而且开始的目标一定要容易,这样大学生才能有更多的可能体验到成功。二是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传授合理的学习策略。;第三,学习结果的客观评价。 教师应明白青年大学生自我意识逐渐成熟,已能够对自己能力进行一定的客观评价,那么教师在多积极鼓励学生的同时, 教导让他们多正面客观评价自己,使他们看到自己的优点和进步,建立信心。

2、为学生学习和实践提供榜样。

在思想教育过程中,有意识地树立好的榜样,是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又一手段。好的榜样不一定指一个人,也可能指一件事。教师要善于发现榜样,敏感地抓住,及时地指出,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榜样身上,从榜样身上看到自己的潜能,增强自我效能感。

3、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

归因就是对结果原因的解释对结果的归因不同会直接影响人们的自我效能判断和今后的行为倾向。 一般而言,把成功归因于能力或努力有助于自我效能感的提高, 把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或其它外部原因不会降低自我效能感。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帮助大学生对行为结果进行积极的归因,将学业成功归因于自身能力、努力和有效策略,从而使学生更加努力,而且更加相信自己,以增强自我效能感,在这样健康的心态下进行更为良性的循环,成功和自我效能感交替发展。反之,如果进行消极的归因,学生极易产生自卑感而消极面对学习和生活,进而降低自我效能感。所以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关系到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参考文献:

[1]程玲.社会认知理论及其在社会认知工作中的运用[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2]龚珊珊.班杜拉社会认知理论对教学的启示[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报,2006,(10).

[3]孔国忠 论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及其对教育研究的启示[j]阴山学刊,2000(12)

[4]任朝霞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及其教育中的应用[j] 山东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5

上一篇:浅谈冠心病心绞痛蒙医证型诊断标准研究 下一篇:浅谈大学生不良就业心态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