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撒爱的阳光,让花儿都尽情绽放

时间:2022-09-18 03:38:12

播撒爱的阳光,让花儿都尽情绽放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幼儿的不合群行为研究。它对幼儿个性与品德的形成,情绪情感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一、儿不合群行为表现

幼儿不合群行为有:语言表达能力低下,无法适应陌生环境;平时不喜欢主动与人交往,在与陌生人接触时,会令他们惶惶不安,缺乏积极和主动与人交往能力。 现将幼儿不合群行为表现概括为以下几种类型:

1.性格内向型、沉默寡言型

这种孩子非常依赖父母,平时出去玩都寸步不离地跟着父母。只要有别的小朋友靠近了,他就会退让,生怕别人欺负自己。在幼儿园也是如此。对集体活动也不感兴趣,经常脱离集体。

2.以“我”为中心型

这种孩子在家被娇宠惯了,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一切以“我”为中心。他们在幼儿园,觉得没有在家里自由、舒适,于是对园里的生活无兴趣,对其他小朋友也无感情,慢慢的就疏远了集体;有的甚至产生攻击,久而久之同伴就不愿和他交往了,朋友也越来越少了。

二、原因分析

1.易被教师忽视

一般来说,活泼开朗的孩子与教师接触较多,他们在群体中互相交往正常,给人印象较深。而压抑、孤独的孩子在集体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往往独来独往,不易被教师发现。

2.易被同伴冷漠

由于不合群孩子的性格内向和孤僻,不善与同伴交往。有时别人想和他接近,他会立刻退缩。导致被同伴冷漠。

3.家庭氛围不良和养育方式不当

父母关系不和或父母长期不在家,缺少亲子交流等。这样的家庭氛围极易导致幼儿缺失安全感。孩子渴望交往但又不敢与其他人交往,害怕遭到拒绝,长此以往极易形成自卑、孤僻、消极的内向性格。

不良的养育方式包括:过分溺爱孩子,导致幼儿“有求必应”,使幼儿形成过分的自我中心、过度依赖、倔强、适应能力差等不良品质或习惯;随意训斥、打骂幼儿,给幼儿的心理上带来阴影。这样的家庭氛围和养育方式及易使幼儿造成交往上的障碍。还有的家长因为担心孩子的“人身安全”,防止孩子被同龄伙伴抓咬,就禁止孩子与其他同伴交往,导致幼儿交往的机会被剥夺。如果孩子在幼小的时候缺少正常的交往环境,就会缺乏交往的基本技能,不会商量,不会谦让,不会主动争取朋友,从而直接影响幼儿交往态度的形成和交往能力的提高。

这些类型的孩子在班里都是最容易被教师疏忽的一个群体,他们内心极为敏感,心灵很容易受伤,他们需要老师的关爱,更需要老师的帮助与付出。

三、采取措施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教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 、要“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要培养一个“合群”的、乐于交往的孩子,必须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克服自卑感,培养自信心

有些不合群幼儿往往会感到孤独、自卑。他们如果能经常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表扬,会兴趣盎然,信心百倍。因此,教师要对孩子在实践中所做的任何一点努力都要及时予以支持和适当帮助,尽可能地让他们尝试成功,建立自信心。教师可以这样鼓励孩子:“你比上次进步了”,“你能做好”,“你能行”等等。

另外,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再胆小怯懦的孩子,偶尔也会有大胆的举动,也会做得很好,也许在常人看来这微不足道,但教师要善于捕捉这些稍纵即逝的闪光点,给予必要的乃至夸张的表扬鼓励。只要教师说出发自内心的、真诚的鼓励,他们会更相信自己的能力,进一步肯定自己,进而摆脱自卑感、不断发展自我。

(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1.建立充满爱意的师幼关系

爱是连接师幼关系的纽带。如果教师多给不合群行为的幼儿一些爱护、关心,就会使他们对教师产生依恋感。无论是亲切的呼唤、善意的微笑,还是赞许的目光,都会使师生之间充满融融爱意。 因此,教师就要用轻柔的语言安慰他们,用拥抱给他们支持鼓励。

2.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同伴关系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指标,它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长期的、重大的影响。为了不合群幼儿尽快适应生活环境,教师要努力创设良好环境,组织一些丰富有趣的游戏活动,使他们轻松地感受到了集体生活地乐趣。教师要在幼儿园的各种活动中渗透孩子与同伴交往的技能。这些技能包括:怎样友好地与同伴交谈;用别人喜欢的称谓招呼别人;当别人正在活动时,能以适当的方式请求参加;当轮流使用器具、玩具或活动时,能耐心地等待;当需要向别人借东西时,会先征求别人的同意,并在用后及时归还;当集体使用玩具、用具时能与同伴共同分享,不独自占有;当同伴提出加入自己正在进行的活动时,能乐意接受;在活动中能理解同伴的兴趣和爱好,既能服从别人的兴趣,而又不盲从,并能积极地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愉快地与同伴合作。

(三)建立家园共育桥梁

为了让不合群幼儿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教师要与家长建立起沟通的桥梁。在家里,家长对孩子要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1.改善家庭氛围。全家人应和睦相处,互相体谅,给孩子一个祥和、安全的家庭交往环境。父母要处理好自己的关系,营造和睦、愉快、乐观向上的家庭氛围,尽量不在孩子跟前过多地暴露父母双方的分歧甚至争执,避免给孩子的心理带来阴影。

2.转变养育观念,改进养育方式

家长应帮助孩子克服依赖感。避免包办代替,更不可“有求必应”, 要教导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孩子学会关心自己的亲人,注重亲人的感受,防止过分的“自我中心”;家长不必时时刻刻陪伴在孩子身旁,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独立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形成坚实的自信心。

观看美丽鲜花容易,观察平凡小花不易,关注那些角落的小花更不易,它们更需要阳光的照耀。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感受到老师和同伴的爱与关怀;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健康成长,成为家庭和祖国的希望。让我们用爱激励他们,点亮他们心中的盏盏明灯;让我们辛勤地播洒爱的阳光,使每一朵花儿都尽情绽放。

参考文献:

[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1.07

[2] 《不合群幼儿人际关系的改善 》 《山东教育》 2001年33期

上一篇:浅谈让习作评语充满爱 下一篇:浅谈电脑音乐教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