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与防范措施分析

时间:2022-09-18 02:05:52

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与防范措施分析

摘要: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不仅要求护士高精的业务水平,而且需要严谨、规范、安全的护理服务理念,在任何环节上都不能疏忽,否则会给患者带来心理或身体上的损害和障碍,给患者造成痛苦,甚至危及到生命安全。应加强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安全防范意识,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并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进一步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杜绝了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 不安全因素 防范措施

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不仅要求护士高精的业务水平,而且需要严谨、规范、安全的护理服务理念,在任何环节上都不能疏忽,否则会给患者带来心理或身体上的损害和障碍,给患者造成痛苦,甚至危及到生命安全。随着社会的进步,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法律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也不断增强。因此,我们加强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安全防范意识,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并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进一步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杜绝了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一、手术室护理常见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应对

1.1 接错病人。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容易发生接错病人或放错手术间的现象。防范措施是术前1日到病房访视患者,详细察看病人的资料,根据手术通知单安排手术间,确定后不随意更改;术日接患者时,根据手术通知单与病历认真核对患者姓名,由病房护士确定无误签字后,将患者送到指定手术间,并将病房带来物品与巡回护士交接签字;在进行手术前巡回护士再次查对患者、病历、通知单,核对姓名、床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及X线片、CT片等。

1.2手术部位发生错误。手术部位尤其是对称性器官手术容易出现手术部位错误。防范措施是接病人时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根据手术通知单,认真核对病人的手术名称、部位,病人进手术室后再次核对,并根据病人X线片、CT片核对手术部位,确定左侧或右侧。在醒目的地方贴上警示语。在手术开始前护士与手术医生再次核对手术名称、部位。

1.3手术安置不当。患者安置不妥会直接影响手术操作,甚至造成身体意外伤害。防范措施是摆放手术时,保持肢体处于功能位,既不影响病人的循环、呼吸及生理功能,又要符合手术需要,保证手术安全顺利完成。巡回护士摆放时注意防止压疮和意外伤害,注意肢体不可过度外展,术中不可过度牵拉肌肉、骨骼。使肢体处于功能位置,不影响呼吸和循环,不压迫外周神经,骨骼突出部位衬垫摆放要适宜,术中加强巡视,对于较长时间的手术在允许情况下给予局部按摩,对年老体弱、婴幼儿、约束具应用恰当。

1.4患者身体意外伤害。护送及搬运病人不当各种引流管和管道脱落,致病人摔伤、坠床等等。防范措施是接送病人时注意病人安全。检查接送床是否完好,先将接送床固定好后再搬患者,将护栏竖起防止患者摔伤,尤其是特殊病人随时有病情变化,应有医务人员陪同护送至手术室,步行者护士应在一旁搀扶,以保证病人安全。经常检查受压部位的皮肤并给予适当按摩。手术中经常观察电极板安放部位不能受潮、移位。病人身体不能接触手术床金属部位,电刀头在不使用时应放在安全部位,尤其剖宫产手术防止烧伤婴儿。手术时间过长的应采用保温措施,室温保持在25-28℃,体温维持在36℃以上。

1.5物品遗留于体内。缝针、刀片、纱布等手术器械物品清点不严格或有误或操作不当,导致异物遗留。防范措施是工作人员加强责任心,手术前后认真仔细清点器械物品。同时检查器械螺丝是否松动,详细记录在物品清点登记本上,及时登记临时添加的器械物品,手术后清洗器械,打包时,要再次核对器械件数。

1.6医院交叉感染。主要为术后患者切口感染。防范措施是手术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观念,严格控制手术间人数,无菌手术与感染手术严格划分。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建造层流手术室以洁净室内空气。医护人员的手、物品和消毒液应定期进行抽检。加强实习生和进修生的无菌观念培训,实习、参观人员由手术室安排指定手术台,不得随意串间走动。特殊感染患者术前要在手术通知单上注明,由手术室安排指定的隔离手术间,护送患者用专用推车,一次性消毒用品要注意有效期。

1.7输液、输血、用错药物。因为护士在执行各项医嘱时未认真查对。防范措施是输液用药严格遵守查对制度并及时做好记录,术中需要输血,必须经2人认真核对无误在输血单同时签名后方可给患者输入,特别注意库血需在恒温箱复温,复温后再次认真核对,避免拿错血液,执行口头医嘱用药要复诵一遍无误后方可执行,并做好记录,用过的空安瓿、输液袋应保留便于核对,待手术结束后方可扔掉。使用药品要严格掌握浓度、剂量和使用方法,避免发生不良反应和过敏。

1.8 标本遗失或差错。术后易发生标本损坏、标本名称与标本不符、标本丢失。防范措施是严格标本管理制度,手术取下的标本不能随便丢弃,放入专用标本袋中,在标本袋上贴上标签,注明科室、姓名、住院号、标本名称及采集部位,及时用10%甲醛标本固定液中,详细填写病理申请单与标本核对后登记并签名,专人送至标本室,与病理科工作人员核对无误后签字。

防止个人语言行为给病人造成心理创伤。要求医护人员在手术间内不要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不要大声喧哗,不要接听手机。术中加强对病人的沟通,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对待手术,注重维护病人的权益,防止隐患的发生。

搬运病人及手术中对病人肢体加强保护:在接送过程中要注意推车是否平稳,是否有故障,同事防止头,脚.肘在出入各种门时碰,对烦躁昏迷,神志不清的病人更应该注意,以免摔伤,碰伤,必要时请多人护送或者加保护带固定,将病人放置在手术床后,不要离开病人,防止坠床。

二、防范措施

2.1 手术室护士必须加强对药物知识的学习,正确掌握药物浓度、剂量及配制方法,检查药品质量及有效期,熟悉配伍禁忌,及时准确执行医嘱,急救时常执行口头医嘱,必须重复一遍无误后,方可执行,抢救结束后据实补写医嘱及抢救记录,用过的安瓶,应保留,便于抢救后再次核对。局麻需要加肾上腺素时,因查明剂量,准确加入,每个手术间药品要放在固定、方便取用的位置,尽量避免术中发生差错的机会。

2.2 取血者与发血者均应核对患者姓名、住院号、血型,输血前由巡回护士与医师共同核对血型、交叉配血报告单、血量、采血日期并签名,同时,检查血液质量,注意血液的有效期,输血用的储血袋应保留24小时,并随同患者带回病房。

2.3 术前应认真检查术中所需器械及特殊仪器性能,新开展的手术,术者或第一助手应在术前一日亲自检查器械情况,手术室常备急救药品、器械及快速灭菌锅,手术室护士要加强对各种仪器相关常识的学习,正确掌握其使用方法和原理,随时检查仪器附件是否齐全,性能是否完好,掌握一般故障的排除方法,定期检查维修,保证各仪器性能完好备用,避免设备使用不当或故障所引起的医疗事故及医疗纠纷。

2.4严格执行清点查对制度,每台手术4次清点查对,即手术前查对、关闭体腔前查对,关闭体腔后查对,关闭切口后查对,并准确真实填术护理记录单。遇大手术时间长需中途换洗手护士时,必须重新清点器械、敷料等数目,交接清楚并签名,术中增减器械、缝针等,必须反复核对清楚并及时记录,术中如缝针折断及脱落,应及时找到断端及缝针,并核对无误。

2.5手术室护士要有严格的无菌观念和慎独精神,严格无菌操作不仅体现手术台上,而且贯穿于手术室的每个环节,打开无菌包,取无菌物品,配制药液等,都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对怀疑污染和污染物品均需重新灭菌,对感染性手术,所用器械、敷料及手术间严格按感染规程处理。

2.6巡回护士责任重大,术中一定坚持岗位,尽量减少术中外出取物、取药时间,避免延误手术及抢救时间,遇有大手术交接班时,巡回护士要仔细交接手术情况,器械、敷料使用情况,各种管道是否畅通,及时发现问题,才能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

2.7对手术切除需送病理检查的标本及时用固定液固定,注明病室、床号、姓名、住院号、标本名称,填好送检登记本,由手术室专人负责,根据病理清单核对好标本,按时送至病理科,双方签字,防止遗漏或差错,术中需要做快速冰冻切片检查时,应及时通知病理科,标本取材后应立即送检。

2.8正确使用止血带,压力适当,充气时,上肢压力不超过300mmHg,下肢压力不超过600mmHg,准确计时,每次止血带充分时间不超过1小时,如手术持续时间较长,止血带每充气1小时应放气15分钟。

2.9医护人员应不断加强相关法律知识学习,提高防范意识,聘请律师,共同完善手术和麻醉同意书的条款,最大限度减少医疗事故纠纷和医疗责任,做好医疗和护理记录,保管好病历档案。

参考文献:

1王凯红,卢立锦.加强手术室安全管理,防范差错事故[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8):661.

2潘慕文,洪文娇.电视胸腔镜下自发性气胸手术治疗的配合[J].家庭护士,2006,4(3):20-21.

3李淑梅,苏丽庄.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与管理对策[J].中国伤残医学,2009,17(3):87-88.

4冷晓红,王红红.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探讨与对策 [J].中国医院管理, 2002, 22 (8) : 342 35 .

上一篇:浅谈加强实验教学创新建设的研究 下一篇:量化考核在手术室绩效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