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调整 影响几何

时间:2022-09-18 01:38:15

油价调整 影响几何

油价突然调整

6月19日下午,成品油价格将要调整的消息不胫而走,抢在调价前加油的私家车和出租车又一次在加油站排起了长龙。和上一次不同的是,这次传闻并非空穴来风。晚间10时,调价消息正式宣布。

“自6月20日起将汽油、柴油价格每吨提高1000元,航空煤油价格每吨提高1500元”。至此,油价历史最大涨幅,诞生在了奥运会开幕之前。

为何在奥运之前调整油价,专家和分析人员众说纷纭。据国家能源办官员称,这是一个迟到的决定。选择在这个时机调整油价,一个重要原因是过去对能源产品冻结价格、管制价格的措施所带来的弊端越来越大,并且已难以承受。就在此前的能源部长会议上,国际也开始对中国的油价管制进行施压。在内外压力之下,油价的调整时机自然而然地到来了。

油价调整的10天前,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还曾公开表示,暂缓成品油价格改革有利于社会经济稳定。话音刚落,调整已成现实。分析人士称,张国宝的发言有可能是为了防止投机行为,以免调价之后造成市场紊乱。

“不要为已经泼地的牛奶而哭泣。”油价已然调整,在国际油价在130美元长期徘徊的情况下,我们要关心的不仅仅是当下。油价高企之后所带来的影响,才是当下的关键所在。

不管原因何在,总之目前人们更为关心的问题,无疑是政府该如何作为来抑制油价高涨带来的连锁反应?高能耗产业,以及形形的制造业将何去何从?

CPI预警,通胀压力剧增

2008年,你可以跑不过刘翔,但不能跑不过CPI。然而,目前更大的考验来自于比CPI更快的PPI,并进而传导影响CPI。在今年5月,7.7%的CPI尽管仍超出了人们的预期,但是相对于4月的8.5%,已经足以令人欣喜。因为这是进入奥运年以来CPI的首次回落。正当人们一致看好CPI将平稳回落的时候,油价调整倏然而至,给刚刚平稳的CPI的反弹带来了新的悬念。

发改委一直担心,油价的上调不仅会进一步加重通胀压力,而且会将不断波动的国际风险转移到国内。国家发改委官员也表示,“尽管5月CPI的数据已经开始下滑,但是PPI的压力骤然增加了,一旦出现反弹,调控只会更加困难”。很多人在担忧,此番油价的调整会使CPI再度爬高。

这些担忧并非多余,因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石油牵系着太多问题。PPI对CPI的传导当然不会如一些专家预计的那样,需要半年甚至九个月才会传导。也就是说,此番的油价调整在很多方面将对CPI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就在6月24,国际快餐巨头完成了奥运年以来的第二次提价,幅度从五毛到一块不等。

油价的调整对现存的通胀压力又是一次考验。在调整成品油价格的同时,国家发改委也明确采取了诸多综合配套措施来控制调价的连锁反应。其中包括对种粮农民、渔业、林业实行财政补贴、对城市公交、农村道路客运、实行财政补贴,运输价格不提高、对出租行业进行补贴等措施。

摩根士丹利的分析报告称,如果中国提高成品油价格10%,将推高通胀率0.3-0.4个百分点。

“到了应该调的时候就要调,不应该考虑CPI这类因素。” 国家能源办官员如是说,“我们顾虑的因素越多,积累的矛盾就越多”。国家发改委相关官员则表示,按照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方案,上调油价是大趋势,也是在任何层面都没有争议的。可见,在重重压力之下,CPI在一定程度上则成了牺牲品。

自从2007年11月以来,尽管国际油价不断飙升,但国家始终靠补贴和管制的方式来稳定经济发展。但这种和国际倒挂的举措,并非长远之策。根据摩根士丹利的预测,今年中国对油价的各项财政补贴合计将超过1000亿美元。

从长远来看,这次调价的幅度虽然已经高企历年之最,但相对于国际飙升的油价和当前经济面临的诸多矛盾而言,还远远没有到位。对于CPI和宏观调控的真正考验还远远没有到来。

高油价下各行业亟待盘整

受制于成品油价格上涨的行业之中,交通运输业无疑是首当其冲的,其中又以航空业为最。在高油价和需求下降的背景下,航空业投资评级出现较大程度的下降。中信证券指出,本次航油涨价对主要航空公司的盈利影响显著,其中,国航、南航EPS分别下滑25.2%和45%至,东航、上航更将由盈转亏。正在酝酿中的燃油附加费的上调,恰是航空业转嫁压力的重要举措。

而其他交通运输业虽然会有政府补贴,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成本需要自身消化。其中,乘用车的影响将高于商用车。因为商用车作为一种生产资料,用油成本的上升可以转嫁到用户身上,但乘用车作为消费品,燃油价格的上涨直接增加了消费者的用车成本。可以简单估计燃油价格20%,将使全年用车成本增加10%左右。而乘用车消费中影响较大的是经济型轿车的消费需求,因为该细分市场的消费群体属于第一次购车的新增需求,这部分人群对于燃油价格上涨的敏感性相对较大。

汽车行业的影响也不可谓不大。此外,燃油价格的上涨,也将直接影响用车成本的上升,从而使国内汽车市场需求增速放缓。在高油价的刺激之下,分析人士称,很多准备买车的人士更多会选择持币观望。中低价格汽车的销售将直接受到冲击。

在这次调价过程中,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国企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关系到其切身利益。长期的国家补贴以及自身消化,已经使油企长期以来负重前行。今年上半年,在国内外经济增长放缓、国际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等因素作用下,国内石油石化行业经济效益就已经开始出现较大幅度下滑,石油特别收益金征收和炼油业务亏损则是石油石化行业业绩下滑的最主要原因。

此次提价,将带给油企一次难得的调整机遇,中石化和中石油的炼油亏损大幅减少,盈利状况或将大幅改善。

需要盘整的行业并非仅仅限于油企和交通运输业,诸如制造业等高能耗的产业而言,或迟或早的盘整将相继到来。

油价调整,弊中有利

尽管,对于各类行业来说,油价最大幅度的上升都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但从长远来看,也并非百害而无一利。油价调整之后,不仅是石油等相关行业从中受益。分析人士称,从长远看来其也将催生出的相关联产业的研发与进步。

首先,可以有效缓解油荒。此前一段时间,尽管国家发改委接连发文,敦促两大集团保证成品油的市场投放和供应。但是,各地的油荒并没有丝毫减缓。国家发改委相关官员说:“一些地方加油站发生冲突事件,只是政府所掌握的众多社会反应中的一个点。这些都暴露出市场供需环节确实出现了问题”。

其次,对于节能与新能源板块,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催生节能产业的发展。上世纪60至70年代的日本,由于国内成品油价上调和节能减排法规出台,使得其环保节能投资大幅增加,单位GDP能耗得以降低,带动了当地经济更长期的持续发展。相同的背景,使得日本这一经验完全值得我们借鉴,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好这次机遇,带动低能耗产业的发展和相关设备的研发,相应的能源开发、节能环保、新能源等行业将有望长期受益。

我国的风能、太阳能等资源都极其丰富,并且都具有大规模发展的潜力,对其大力开发将能够带动国内相关设备制造业持续景气。以风能为例,我国风能资源丰富,2005年以来连续三年呈现加速增长态势。在当前能源结构调整以及提倡节能减排的背景下,会相应带动诸如其他非石油消耗型的能源产业的发展机遇。太阳能和煤化工等行业,也将借力于油价成本剧增的影响而搭上加速发展的列车。

油价已然高企,其后续的诸多影响还有待观望。

上一篇:农行:农村保险中“淘金” 下一篇:“矿物质水门”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