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活水”引入语文课堂

时间:2022-09-18 01:35:04

把“活水”引入语文课堂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老师要懂得把“活水”引入语文课堂,让语文教学活起来。

活水一: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

课堂应是师生共同参与、多边活动的场所,学生主体参与是这种多边活动得以进行的重要保证,而师生间民主、合作的和谐关系,则是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前提。要想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需要教师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是课堂气氛活跃的前提和保证。

如果师生关系不和谐,教学氛围不宽松,要想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求异、敢于创新,那是不可能的。这种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的形成,要靠教师。需要教师树立素质教育思想,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作为教育的基本目标;需要教师建立平等、合作的“伙伴式”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要放下架子,主动亲近学生,把外在的权威转化为内在的权威,注意塑造以渊博知识和高尚的师德为核心的内在的具有亲和力的人格形象。教师要从知识传播者过渡到教学活动的指导者,进而成为学生活动的鼓励者。

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还必须用“情感”为教学开道。教师首先要爱生,这种爱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关怀学生的冷暖、喜恶之爱,更有学习上了解学习情况,填补知识缺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而不轻易否定,恰当指引,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

活水二:凸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在教师的要求下,他们总是整齐划一,步调一致。这样,课堂纪律固然好,但由此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学生的个性被埋没,灵感被压制,创造性被扼杀。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

1. 说。课堂教学中有机地进行说的训练,才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维,作为语文教学主阵地的课堂,要调动学生说的主动性,让学生多说多讲。可以放手让学生讨论,在讨论中形成自己的思维,也就达到了以说促趣,学习兴趣提高了,也就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进行了口语训练。只有在课堂上真正调动学生的内驱力,激发学生创造实践的欲望,才能使学生真正得到全面发展。

2. 观察。观察是一种积极的智力活动,它是认识客观世界,扩大知识领域,发展思维和语言的重要途径。新教材大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有助于学生们观察、想象与理解课文内容,教学中除了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还应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探究,把教科书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并理论联系实际。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激发,情感得到了释放。

3. 想象。学生的思维是活泼的,他们富于想象。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设计这样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想象,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获得新的知识点。他们的学习激情自然高起来。

4. 表演。情境表演是学生最受欢迎的表现形式。初中课本中有很多课以进行分角色表演或改编为课本剧进行表演。这样,既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体会,又能发展语言,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如:教《孙权劝学》一课,在熟读课文掌握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分角色表演。学生们扮演起孙权有板有眼,也把鲁肃的爱才敬才演绎得淋漓尽致,课堂达到了高潮。演一演,适当编排一些动作,穿插几句精彩的对话,使学生感受语文课堂的魅力无穷。

活水三:灵活多变的教法激活课堂。

课堂教学要形成强大的教学磁场,深深地吸引住学生,让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有效地汲取知识,优化了语文课堂的教学势在必行。如教学《行道树》这一篇散文时,我采用了新的教法。特别是在导入时,因为人们往往赋予美好事物以美好的品质,《行道树》一文赋予行道树以无私奉献的精神,教人们学会忽略“小我”,追求“大我”,所以,我以自己地切身经历,向学生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画面:“同学们,在我的家乡,道路两旁种着许多梧桐树,夏天的时候,它们枝繁叶茂,为人们遮挡着火辣辣的阳光;在我们美丽的海滨城市珠海,有一条路两旁全是高大的木棉树,每到春节前后,木棉树开满了火红的花朵,整条路流动着火红的云彩;在我们的汕头,行道树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我们今天就来欣赏台湾著名作家张晓风为我们描绘的行道树,看看我们所喜欢的行道树是怎样的一种树。”惟有使学生产生感受美好事物的激情,才能使他们愿意自己发现课文的精彩之处。在课堂教学上,我也注意教学内容贴近实际,回归生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给学生自主活动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创造潜力。

上一篇:高三高效复习之我见 下一篇:有效训练,告别蹩脚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