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转子周围骨折手术并发症原因及处理措施分析

时间:2022-09-18 10:59:52

股骨转子周围骨折手术并发症原因及处理措施分析

【摘要】 目的 本研究主要就行股骨转子周围骨折手术患者在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原因展开分析讨论,并根据分析的结果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方法 选择我院2008年――2009年所收治的48例股骨转子周围骨折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在术后出现并发症的相关资料及其处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通过对股骨转子周围骨折手术患者的术后并发症进行适当的处理后,有45例患者的恢复情况相对较好,3例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髋内翻的情况,其中有1例为头钉切割,2例患者为骨折延迟愈合。结论 股骨转子周围骨折患者在术后可能出现头钉切割、骨折延迟愈合以及髋内翻的情况,因此,在对此类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必须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症用药,以此来避免患者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

【关键词】 处理措施;术后并发症;股骨转子周围骨折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037-02

股骨转子周围骨折是关节囊外骨折中的一种,老年女性是此类骨折的高发人群[1]。股骨转子周围的血液供应较为丰富,患者一旦出现骨折的情况,其预后情况后较差,甚至难以愈合[2]。绝大部分学者认为,对于此类患者最好采用手术的方式来帮助患者恢复,避免患者因为骨折处长时间不能愈合而出现畸形愈合的情况[3]。在对此类患者的骨折处进行固定时,其主要的手法有外固定架固定、人工假体置换、切开复位固定以及经皮穿刺空心钉固定。为了对此类患者的手术情况进行深入了解,本研究将对48例股骨转子周围骨折手术后出现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2009年所收治的48例股骨转子周围骨折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本研究的所有患者中,有34例女性,14例男性,所有患者的年龄为59-85岁,平均年龄为72.1岁。本研究的所有患者均在发病3天内到医院接受治疗,导致患者出现骨折的原因主要为摔伤或跌伤

1.2 方法 术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其给予相应的措施来进行麻醉处理,让患者保持仰卧位,将其患肢轻轻放在骨科牵引床上,利用C型臂X线机来对手术的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取股骨近端外侧处行纵形手术切口,以此来将骨折端暴露在视野下,在患者患肢大转子顶点下方2cm处,根据1300导针角度,利用定位器在患者的股骨头颈中心偏下方处置入导针。完成上述操作后,利用C型壁X线机来对导针的位置进行明确,在确定导针的位置较为理想后,将动力髓螺钉(DHS)或动力髋螺钉(DCS)置入其中。如果患者的骨折粉碎程度较为严重,那么就必须利用钢板来对患者进行固定处理。

1.3 术后处理 所有患者在完成手术1-2天后,护理人员就可以帮助患者行股四头肌等活动,其重点就是对长舒缩功能以及小腿肌群进行强化锻炼。术后1-2周利用CPM机来对患者的患肢进行相应的功能恢复锻炼,术后4-6周,根据患者的骨折恢复情况,安排患者进行适当的负重行走。术后6-8周采用X线片来对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复查,观察其骨折处的愈合情况,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确定患者是否需要进行负重行走。

2 结 果

本研究的所有患者均完成了为期12-45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未出现1例死亡病例,在出院后的随访过程中,有2例患者因脑血管疾病以及肺部感染死亡。在术后17-18周对患者的愈合情况进行评估时,有45例患者的恢复情况相对较好,其恢复良好率为93.75%。3例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髋内翻的情况,此类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25%;其中有1例为头钉切割,其比例为2.08%;2例患者为骨折延迟愈合,其比例为4.17%。

3 讨 论

在本研究的所有患者中,有3例患者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款内翻情况,一般情况下,一次下肢重力可以形成正常的压应力,不过对于存在不稳定性骨折的患者而言,由于股骨转子间由于骨折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其正常的支撑力出现了缺失的情况,为了使其稳定性始终处于正常值范围内,就必须对其进行适当的内固定处理。当此类患者出现骨折块解剖复位、内侧皮质为对位的情况时,就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髋内翻的情况[4]。由于此类患者的骨折块相对较大,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加重股骨距,甚至会对后侧骨关节的完整性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对此类患者进治疗时,必须对其进行适当的复位固定。

一般情况下,股骨转子周围骨折患者在术后出现延迟愈合的情况相对较少,在本研究中,有2例患者出现了此类情况。导致患者出现此类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在对患者进行内骨定处理时,患者的软组织剥离范围相对较广,导致患者在术后的骨折稳定性相对较差,对患者的骨折愈合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当患者出现此类情况时,可以对其注入适量红骨髓,并根据X线片的诊断结果,对负重锻炼的时间进行适当的调整,避免患者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

导致患者出现头钉切割的原因主要有内固定的选择不合理以及术后锻炼不科学,DHS可以通过自身动力为患者提供相应的压力,在对患者的骨折处采用此种方式进行固定时,可以确保骨折端更加紧密[5]。不过对于骨折粉碎十分严重的患者而言,其松质骨的承托力相对较轻,采用DHS进行固定后,如果患者的负重活动过早,就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DHS滑动的情况,甚至出现切割股骨头颈的情况。针对患者的这一情况,必须利用钢板来对其进行适当的固定,尽可能避免患者出现钢板滑动的情况。

股骨转子周围骨折患者在术后可能出现头钉切割、骨折延迟愈合以及髋内翻的情况,因此,在对此类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必须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以及身体承受能力来进行对症用药,以此来避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

参考文献

[1] 姚海.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下骨折[J].激光杂志,2012,33(1):84-84.

[2] 邱海滨.股骨转子周围骨折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原因和处理[J].中华骨科杂志2008,28(3):197-201.

[3] 重建钉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长节段粉碎性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17(20):1588.

[4] 俞光荣.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在股骨转子下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创伤杂志,2010,26(1):49.

[5] 汪曾荣.动力髁螺钉在股骨转子周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创伤杂志,2009,25(7):610.

上一篇:小儿短小手术中的七氟醚吸入麻醉模式应用 下一篇:糖尿病并发皮肤病42例临床诊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