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好初中语文方法浅探

时间:2022-09-18 10:04:41

教好初中语文方法浅探

摘要:把语文课教好是每一个语文老师的迫切愿望,但同作任何事情一样,没有一个科学的方法是行不通的,本文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指出了从创新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沟通课堂内外,拓宽学生视野;巧妙设疑,激趣;联系实际,引起深思;营造氛围,培养精神方面努力,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兴趣;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9-0057-01

1.创新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还不强,但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这时教师可利用教材中描绘的情节、场景、画面,通过提问把学生引入到课文描写的意境中去,与作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1.1 把握课题,引入情境。初中语文教材中,其作品有较大的时空跨度,包含古今中外,许多课程内容并不是学生生活阅历中的。在新课教学中,怎样将学生引进语文教材特定的情境之中,缩减学生同教材的时空距离?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对教材进行深入的钻研探究,把握文章的写作环境,体会文本的情境,找出文章的情感闪光点。对作品写作环境进行导读或简单介绍时,应将作者的人生体验或作品的感人情境予以生动描述,以便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中。如教学《水浒传》时,教师叫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并点评朗读者,或让学生观看相关影片。这样,学生便能置身情境中,把握文章内容。

1.2 当我们在鉴赏语文作品时,必须发挥想象,通过文字体验作品的美感。因此,在语文学习中,教师应加强情感教学,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发挥联想与想象,把握作者的心境,并与之相契合。如教学《风筝》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对亲情的含义进行感悟,感受文中深深的手足之情,并学习鲁迅知错必改与严于自省的情操和美德。

2.沟通课堂内外,拓宽学生视野

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语文教学应该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缩短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开拓学生视野,满足学生获取知识的愿望,使课堂教学更富有趣味性、知识性,使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养成主动求知的良好习惯。就拿教学《语言的实际应用》来说,教师可设计一组模拟招聘,并穿插原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杨澜(现主持凤凰卫视中文台《杨澜工作室》节目)在应聘《正大综艺》节目主持人时的出色答辩。这样的教学有效地打破了课堂有限的时空,丰富了课堂信息的容量,使学生感到“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教师在完成一节课的基础上,可举一反三地融入课外知识——日常生活中的事例、电影、电视及文学作品中的某些情节、人物等,这些都能沟通课堂内外,拓宽学生的视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语文课堂教学更生动有趣,从而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3.巧妙设疑,激趣

巧妙设疑,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启动学生的发散思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问要力求新颖巧妙,能激趣,发人深思,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在提问时,老师应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 巧妙地设计问题,抓住契机,富于艺术技巧地提问,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从而获取语文知识。如我在教朱自清的《春》时,曾满怀激情地提出问题:“我们一提到春啊, 眼前就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一提到春,我们就会感到有无限生机、无穷力量。贺知章描写春是''二月春风似剪刀'',王安石描写春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朱熹描写春是''万紫千红总是春'',这些短诗只从一两个角度,选取两三个景物来描写春天。而朱自清的《春》写春的内容很多,下面就让我们读一读课文,想一想他是怎样多方面描写春天的? ”这样的巧妙提问,充满激情,意境深邃,使学生沉浸在春光明媚的意境之中,大大激发学习情趣,启动学生的思维。

4.联系实际,引起深思

语文是素质教育的载体,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素质教育观下初中语文的教学目标。为此,要使课堂教学发挥有效性,就应该让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教学的重点,唯此才能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才能发挥语文的教育功能。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适当的引入一些具有深刻性的问题,让学生对这些社会现象进行思考,从而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如在《伤仲永》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跳出教材,让学生寻找当代的“仲永”,比如以一些名牌大学的“少年科技班”为例子,让学生对这些现象进行讨论。或者让学生思考,当前社会和家长及学校对学生过分的要求和期待,是否也是“伤仲永”的重现。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教育,从循序渐进的角度出发,鼓励学生一步步的迈向自己的理想,对过程中的挫折要理性看待,让学生对自己的未来之路充满信心。

5.营造氛围,培养精神

要营造个好的教学氛围,就必须创设一个好的教学情境,教学情境不只存在于课堂教学伊始,而是充满教学的整个时空,它是多维度、全方位的,包括心智、情意、氛围、交往等。除了教学中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教学外,主要是如何让学生、老师、文本这三者之间互相的交流与对话在和谐、民主、融洽的氛围中进行。现在的教师都明白教育教学必须转变观念,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以学生为中心来进行。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然而,有许多学生不善于发言,不敢在众人面前阐述自己的观点,这使许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以“学生为中心”望而却步,最后只能丢掉以“学生为中心”变回以“教师为中心”的老路上去。该怎么办呢?首先我想我们老师应该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氛围,这一点可能年青教师做起来比较容易,老教师就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学生对年青教师往往会有一种认同感、亲近感,而老教师就不一定。其次是要多和学生交心谈心,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感情,缩短同学之间的距离,另外就是多给学生讲话的机会,比如课前5分钟说话,组织几次辩论赛,把口语交际落实到实处等。这样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就敢于发言,敢于质疑,敢于对不认同的观点说“不”。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学生能力培养 下一篇:教会学生作文,是语文教育的最终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