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生员类型研究

时间:2022-09-18 10:00:11

《儒林外史》生员类型研究

摘要:中国古典小说《儒林外史》的独特之处在于,以明、清八股取士的科举时代为社会背景,生动、形象的刻画了一幅幅众生士子相。本文依据学问、品行的厚薄、善恶标准,将小说中的生员划分为几种类型,以便逐类对他们的心态进行细致分析,在对比中现出真伪、美丑来,也有助于深入理解作者的褒贬用意以及这部小说的现实文化意义。

关键词:《儒林外史》;生员;吴敬梓

中图分类号:I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0-0013-01

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以刻画儒林士子群相为主,但是描写最多的人物是秀才(即生员),生员处于功名仕途的最底层,在上受到官僚阶层的欺压,但又因读书人身份可赢得下层平民的稍许尊敬,这也决定了他们特殊的社会地位。在心态上,生员都渴望更高的功名,方显出读书人的价值,但因缺乏物质经济能力而极易丧失其独立人格。在行为方式上,多体现出言行相左的现实生活形态。

一、迂腐生员

在一个处处充斥着八股科举、功名富贵的社会环境下,作为举业最底层的生员们将毕生精力都消耗在毫无实际用处的八股文上。长此以往,使读书人的身心和灵魂日趋僵化、闭塞,自我隔绝于现实生活和生命意识之外。这也正是达到了封建专制统治者们想要的结果,正如冯桂芬在评价朱元璋创设八股取士目的时说道:“三年一科,今科失而来科可得,一科复一科,转瞬而其人已老,不能为我患,而明祖之愿毕矣。意在败坏天下之人才,非欲造就天下之人才。”他们以马纯上、王玉辉和倪老爹等为代表。

二、卑劣生员

这类秀才只是披着读书外衣的流氓无赖,骨子里藏着强烈的市井小人之陋习,他们没有道德底线,更不知品行、操守为何物,为了物质利益,他们可以忘恩负义,过河拆桥,乘人之危,使用卑劣的手段,施展罪恶的阴谋。有时还恬不知耻地将自己夸耀一番,只是行尸走肉般地穿梭在人生的名利场中。他们以匡超人、冯君瑞、杨执中等人为代表。

作者用大量笔墨描写了纯朴青年匡超人是如何堕落成一个的势利之徒的。匡超人在没有取得功名之前是一个笃行孝道的善良青年,他会为远在外地而不能侍奉患病的父亲而痛恨流泪;回到家后,他尽心尽意、细致入微地照顾父亲的起居饮食。但是中了秀才之后,他就开始拿腔作势,端起架子来。昔日的朋友邀他去茶室时,他想到会有失身份,等到说去酒楼,他才欣然前往。而且为了钱财,帮着恶吏潘三做了许多地下勾当,他做这些事时完全没有道德原则作标准来衡量什么事不可做、什么事可做,最终变成了一个势利熏心之徒。

三、虚伪生员

这类生员是小说中为数最多的一种类型,他们大多数人的心态是得过且过,不思进取,有时出现道德底线的下滑。他们内心十分渴望功名富贵,但嘴上又标榜“视金钱如粪土”的观念,对得不到的权势和金钱既垂涎又嫉恨,活在同类人营造的“名士”王国中。这类人有梅玖、支剑锋、蒲墨柳、金东崖、臧蓼斋等人为代表。

支剑锋、浦墨柳和金东崖是杭州城里一帮假名士的生员代表,他们只中过秀才,再也寻不到更高的功名,但是又想要出名,赢得别人的敬仰,所以他们到处结社交友、写斗方、游湖作诗、相与官员,并以谁的名字或谁的诗出现在书册上最多为豪。他们内心空虚无聊,假借作诗的名义标榜自己是“名士”,以此显得自己与周围普通的读书人不同和风雅处。同时他们的内心又充满了对功名富贵的渴望,就像他们在评价朋友赵雪斋时说道:“读书毕竟中进士是个了局。赵爷各样好了,到底差一个进士。不但我们说,就是他自己心里也不快活的是差着一个进士。”可见这些结伴写诗、冒充风雅的斗方名士实际上名利心甚重。

四、真儒生员

小说实写儒林,但真儒少之又少,儒家文化强调君子任重而道远的观念,认为君子应该任道于天下。正如《易经》所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而且儒家推崇出仕,要求君子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不应只为自己的安逸而弃置社会现状于不顾。小说中的虞博士、庄绍光、迟衡山和杜少卿是作者赞扬的真儒代表,他们是有学问、有品德、有操守的真儒名贤,举手投足之间透露出君子之行和儒者之风。但因人微言轻,他们对日益下滑的世风和黑暗腐败的政治也只能无能为力,唯有保持自身的高洁,以出淤泥而不染的心态行为处事。但是偶尔也想通过礼乐来匡济天下、拯救世风,如他们对修泰伯祠的虔诚心态。

小说《儒林外史》描写了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生活道路和精神面貌,作为一部典型的讽刺小说,作者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可谓入木三分,给当世及后世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参考文献:

[1]商衍鎏.清代科举考试述录[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1983.

上一篇:清代通商与西方诗歌流入 下一篇:论峻青的散文创作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