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和力教学成功的『法宝

时间:2022-09-18 09:37:00

亲和力教学成功的『法宝

〔关键词〕 语文教学;亲和力;亲切;精练;

激情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19―0064―01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提倡本位思想,要求凸显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民主教学、和谐教学唱响新课改,这就要求教师应具备亲和力。实践证明,一个教学上有所建树的教师,必须具备亲和力,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亲和力是教师给予学生的一种潜在的向心力、感染力,这种力量是隐性的、潜藏的,重在挖掘。一个教师有无亲和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课堂气氛。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得出,一个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使自己充满亲和力。

一、课堂用语应亲切、自然

俗话说:“话有三说,巧说为妙。”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提问方式,同一个鼓励可以有不同的语气。所以,在教学中有心的教师应该尽量运用赏识的话语。如,“同学们听清老师的提问了吗?你听懂了吗?能大胆地尝试一下吗?能和大家交流一下吗?能把意见告诉大家吗?你们的眼神告诉我,你们还没听明白。想不想让我再讲一遍?你永远是最棒的,我相信你……”这话语会使学生感到亲切、顺耳,从而凝聚成师者的亲和力。同理,教师一定要避免在课堂上板着一副冷面孔,疾风骤雨式的冷言冷语。要知道,即使是教师一句随随便便的话,也有可能深深地刺伤学生的心,使学生从此厌恶上课,害怕提问,这样势必会造成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现象。而这种痛会使学生疏远教师,失去学习的信心。所以,一个高素质的教师知道怎样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并且视学生为至宝,懂得规范自己的语言,懂得赏识教育,会用委婉的语言使学生乐于接受,知学、好学、乐学。

二、课堂语言应精练、赋有节奏感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表达要清晰精练。精练的语言能提学生之神,精彩的语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优美的语言能让学生学会聆听。如,教师在组织学生用“幸福”来说一段话时,就可以用赋有美感的语言举例,引导学生思考。“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的收获;幸福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幸福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回忆;幸福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追求。”另外,课堂不是一潭死水,应有涟漪,这就要求教师上课时要有节奏,要控制讲课的语速、语调、情感。教师在讲课时如有“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效果,学生自然听得入神,也会被教师的人格魅力所吸引。当然,教师的情感也应随着作者以及主人公的情感时起时伏,将情感寄托在文本中,情到深处时,人生的真谛才会在师生之间流淌,才能打开学生的心扉,使师生共同徜徉在美的陶冶中,将这富有亲和力的节奏化作跳动的脉搏。

三、课堂上应有激情,但理智应大于激情

课堂是教师实现教学目标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要有激情。课堂上教师充满激情、活力四射,会极大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但是,课堂上教师的理智应大于激情,当学生在课堂上恶作剧时,教师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责怪学生以解自己之怨,这样势必使学生敬而远之,从而降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此时教师要控制自己的情绪,换一种方法,换一种说话方式。激情是教师拥有亲和力的动力,微笑是教师拥有亲和力的保障,善待、尊重每位学生则是教师拥有亲和力的源泉。

所谓“师者尊严”,会使师生之间形成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碍,隔断师生之间的交往与交流。所以教师要放下架子,不在学生面前评头论足,而是在新教材、新理念的倡引下进行教师与学生间的平等对话。教师面对的是涉世未深的学生,求知上进的他们思想单纯,有极高的热情,正处在探索学习方法、探索人生的阶段。教师绝不能挫伤他们的锐气,而应该以亲和力为基础,鼓励、关爱学生。在教师的思想深处绝不能轻易否定一个学生,忽视一个学生,因为否定学生就意味着否定教师本身,等于抹杀了学生的天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教师失去了亲和力,教学必定是失败的。

上一篇: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四法” 下一篇:懂得感恩,学会孝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