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野术式治疗急性嵌顿混合痔

时间:2022-09-18 09:30:57

高野术式治疗急性嵌顿混合痔

【关键词】 混合痔嵌顿;高野术式;急性

嵌顿痔是一种发病急、疼痛剧烈、急待处理的肛肠疾病,由于括约肌痉挛而使外脱痔静脉及淋巴回流不畅,导致肿胀,剧烈疼痛,痔核常有不同程度的溃烂,合并血栓形成,严重时导致脱出痔核坏死。从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我们采用高野术式治疗急性嵌顿混合痔87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87例,男62例,女25例,年龄31~67岁。痔嵌顿时间1~5 d,痔核嵌顿于外口。嵌顿痔核内有不同程度的血栓形成,脱出的黏膜部分有坏死脱落,全组病例均有肛周剧痛,肛周皮肤及痔有明显水肿,痔核脱出,痔内有血栓形成,部分痔核坏死溃疡。

1.2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立即行嵌顿痔手法复位,取截石位,并在受嵌顿组织上涂些石蜡油剂,而将嵌顿痔核托回肛内,合并脱肛者,应同时回纳。手法复位后,用纱布、蝶型胶布加压固定。术前准备:术前晚清洁肠道,可用硫酸镁、甘露醇等。麻醉和:可采用骶管麻醉、硬膜外麻醉。取折刀位,用宽胶布左右拉开两侧臀部,以充分暴露部。手术步骤:洗必泰液消毒会。用拉勾牵开,选一最大嵌顿痔核,自外向内作一类梭形切口,从外端开始沿皮下及黏膜下向内锐性分离直达内痔上方, 分别提起两侧切缘,剥离两侧皮下及黏膜下的血栓痔核或静脉丛,并向两侧稍作潜行分离,使之形成一定宽度的黏膜皮瓣。切除全部剥离的静脉血栓或静脉丛,用可吸收缝线贯穿缝扎根部。创面电凝止血后,用缝扎根部的同带针缝线自内向外锁边缝合一侧切缘至黏膜皮肤移行处后转向对侧,再自外向内锁边缝合对侧切缘至根部,形成一个荷包缝合,收紧缝线,再次结扎根部。再用该缝线于根部稍上方黏膜面进针,从黏膜皮肤移行处创面出针,使根部及附近组织得以固定,然后连续缝合皮肤切缘,外侧保留约0.5~1 cm切口不予缝合以作引流。最后在根部结扎线外剪除已分离的痔块,至此该痔处理完毕。用同样的方法切除其他必须要切除的嵌顿痔核,一般切除嵌顿痔核2~3个左右。手术结束时将一枚太宁栓纳入肛内,处用小纱布覆盖并稍加压迫。术后处理:术后当日进食清流,酌情给予止痛。次日起进半流饮食,酌情通便,使用口服抗菌药物2 d,每日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或清洗部2~3次,3~5 d后出院。

1.3 治疗效果 全组87例患者均顺利治愈出院,切口多在两周左右愈合。并发症:尿潴留25例,肛缘水肿18例,术后皮赘5例。无其他与手术有关的严重并发症发生。治疗结果:随访3个月至1年无复发, ,未发现失禁、狭窄、潮湿,功能良好。

2 讨 论

痔的现代概念认为痔是肛垫病理性肥大、移位[1,2]。当treitz肌伸长、肥厚和断裂时,病理性肛垫可脱出于外,此时如果内括约肌过度活动或反常收缩(痉挛)即出现嵌顿。早期由于血液及淋巴回流障碍,可出现淤血、水肿,若不能及时解除嵌顿,进一步会有血栓形成、出血,甚至坏死、感染,而肛垫的支持性结构treitz肌将发生不可逆的损害。如果没有及时托回,可因括约肌痉挛,紧缩,而使痔核嵌顿于肛外,导致血液循环障碍而出现上述急性症状,笔者认为应该早期还纳受嵌组织,恢复肛管解剖顺序,即可解除受嵌症状,故手法复位是非常必要的。高野术式是日本学者高野正博在1989年根据肛垫下移学说提出的,术式要点是:外痔及内痔部分切得稍宽,而在肛管部分切得稍窄,整个切口略呈哑铃状,从而在较大程度上保留较多的肛管上皮;内痔部分切除不深,尽量保留较多的肛垫组织;切口两侧潜行分离既可剥离切除副痔,又可形成黏膜皮瓣,避免切口缝合后引起狭窄。该术式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肛管上皮和肛垫,基本维持正常功能,符合人体的正常解剖和生理要求[3]。近年来大多数专家主张混合痔急性嵌顿不必保守治疗,应行手术切除,不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而且术后疼痛及水肿也大大减轻或消失。早期手术治疗有以下优点:①疼痛及时缓解,减少患者痛苦;②未发生肛周感染及门静脉炎;③术后皮桥水肿发生率不高;④伤口无大出血;⑤手术时由于局部有水肿,界限反而清楚,剥离较为容易,出血少; ⑥伤口愈合良好,未出现狭窄。因此,早期手术具有疗程短、痛苦轻、疗效好、经济实用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thomson whf.the nature of hemorrhoids[j].br h sure,1975,62:542-552.

[2] 张东铭.痔的现代概念[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1,4(1):58-60.

[3] 陈利生,高枫.痔的外科治疗[j].大肠病外科杂志,2002,(3):133.

上一篇:丹酚酸B干预内皮祖细胞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 下一篇: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PPH)中荷包缝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