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影响要素研究

时间:2022-09-18 09:21:21

优质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影响要素研究

【摘 要】目前在对优质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推进过程出现了诸多问题,通过对教育信息化共享资源的理论研究以目前现有的应用实践研究,基于数字化校园环境下的教育信息化资源共建与共享,通过解决信息化资源建设当中访问难、更新难、兼容难、互动难“四难”问题,促进教育合作、公平,以及提高信息技术资源利用率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共享资源;建设;影响要素

一、引言

教育信息化资源是指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所产生的可传播和共享的、可进行再交集、可存储的信息集合[1]。信息化资源信息通常以文本、文字、音频、图像、视频等多媒体数据信息方式存储在载体中。信息与信息之间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并能够通过重复加工,通过不同的传输渠道和方式对信息传播和扩散,这些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构建要素。

近几年来,很多专家和学者对优质教育信息化资源共建共享研究越来越关注,研究内容涉及很多方面,但是研究角度都比较笼统,仅仅从教育信息化教育资源的源头开发环节做深入的研究很少。而教育信息化资源共建共享过程中最首要的环节是开发环节,这关系到教育信息化资源的质量、可操作性、控制性和产品推广等问题,这些在优质教育信息化资源共建共享的角度有很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分析研究教育信息化资源共建共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在资源数据库建设、使用、内容方面分析教育信息化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共建共享影响因素。

二、我国信息技术网络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现状

1、网络教育资源库的建设比较零散,发展不成熟

我国的网络教学资源库,各高校大多都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建设比较零散,缺乏统一规划。这些网络教学资源库一般由高校的网络教育资源开发单位或高校本身来开发和维护,资源库提供了网络课堂、精品课程、教学案例、信息门户、电子读物、文献、学生就业等教育资源。除此之外,这些资源库站点没有很好的资源搜索和导航机制,使得网络教育资源利用者很难在更大范围内快捷方便的获取更多更好的资源。

2、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参差不齐,各个层次分类不清晰

我国网络教育资源的层次仅局限在中小学基础教育、高等教育阶段,且中小学基础教育网络资源建设非常薄弱,很少有专门的中小学去建设专门的基础网络教育资源库,在各类网络教育资源库里,中小学基础教育资源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但从事这类资源建设的网络学校的数量不是很多。通常情况下这类网路教育资源库的建设一般由专门的基础教育学术主管机构或者某些学校来进行,资源库的主要功能是为中小学教育提供各种教学支撑和课外学习辅导。而在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方面,随着近几年生源数量的减少,资源数量、内容和形式单一,主要以招生和就业为主,使得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网络教育资源更是微乎其微。

3、网络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和使用比较缺乏

目前我国的网络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比较缺乏,使用率偏低,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我国的教育机构不太重视专门的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在提供自己的优质网络教育资源方面自我保护意识较重,在自己的资源库与外部资源的链接方面较少,不利于教育资源的用户方便、广泛的检索学校外部网络教育资源;第二,我国的网络搜索引擎站点数量较少,网络教育资源的高校用户对资源利用的需求非常之高,这些用户无法通过资源库中现有的搜索引擎站点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源,更无法正常的下载和使用;第三,国内网络教育资源比较大的劣势是,尚没有形成教育资源站点之间的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各站点之间缺乏广泛的连接,没有形成互联互通的严密网状系统;第四,高校教育资源站点没有建立强大的导航机制,无法对学习者所处的位置准确定位,这使得网络教育资源的用户很难明确自己的定位,并针对用户的目标做适当调整。

4、课程课件的开发和制作水平偏低

目前我国的远程教育师生异地这一特征对教学课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很多站点都是课本搬家类型,教学资源仅限于传统课本知识,内容单一,在动画、多媒体方面利用率低,使得我国的远程教育模式很难摆脱传统模式。国外高等教育、基础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的网络教育机构和网络教育院校成立了专门的网络课件开发组来开发本专业的网络课件,重视资源库的建设,网络课件开发组的人员非常重视教学活动的设计,他们开发出的课件能给师生带来很好的教学交互性效果。此外,国外在网络课件的制作和开发平台方面,引入了市场机制,由高校教学设计人员结合网络教育资源开发单位所提供的技术联合制作并开发网络教育资源,这种现象在国外非常普遍。

5、网络教育资源大量的重复建设

目前我国的精品网络课程资源很多,很多高校都以精品课程的建设作为教学改革成果的重要展示形式,并开发了网络教学管理系统、网络教学支持平台等。很多国内高校开设的专业在课程内容上基本上是相同的,例如计算机、电子商务等。这些课程的网络教学支持平台等内容基本可以直接被利用,而很多高校仍花费数倍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来开发自己的网络教学管理系统,存在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从教育资源开发单位的角度看,基本上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一套产品,除了界面和个别之处有所不同外,功能上存在极大的相似之处,在资源开发上存在重复建设现象,调查的企业开发的网络教育资源重复建设情况如图1所示。

三、教育信息化资源共建共享过程的问题分析和建议

1、建议政府对教育信息化资源共建共享的持续投入

优质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共建共享需要较大的建设资金投入。政府部门作为资源建设的主力军,在优质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方面担负着重要的使命,主要体现在对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长期投入。美国的远程网络教育质量一直有很好的盛誉,主要原因在于美国不仅重视教育信息化资源库的建设,而且注重资金的不断投入,该国政府在对网络大学、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给予了很大大的支持。他们拟定了“全国信息基础设施”方案,并提出并实施了“因特网”计划,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以建立和丰富网络精品课程和远程网络教育。除此之外,还成立了面向全国高等学校的信息网络系统,由专门的“联网咨询委员会”管辖。由此可见,政府在网络远程教育和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投入并非一次投入就足够,若要使优质教育信息化资源持续发挥资源配置核心作用,持续的投入资金是非常必要的。

2、健全教育信息化资源的规章制度

优质教育信息化资源共建共享程度的提高需要借助于一个健全有效的法制环境。伴随着网络教育逐步普及,国内侵权和盗版现象比较严重,需加强远程网络教育和教育信息化建设制度建设,对教育信息化资源利用实现规范化。第一,根据我国目前远程网络教育的发展现状,借鉴国外的网络教育立法,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网络教育规章制度,对远程网络教育的运营模式、精品课程、学历教育、成人教育等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标准形成一系列的规范和约束;第二,对教育信息化资源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明确规定破坏共享资源违法行为需作出的惩罚规定;第三,凡提供优质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学校、老师或资源开发单位要给予一定的物质或精神奖励,提高全体参与的主动性。

3、构建教育信息化资源共建共享的协调机构

从目前共建共享情况开看,高校和教育信息化资源开发单位开发现状较混乱,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主要原因是我国缺乏一个教育信息化资源共建共享的协调机构,使得已有的远程网络教育资源不能充分共享,而且大量低水平重复性的开发工作仍在一些高校不断开展,急需打破种种障碍,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教育信息化资源共建共享协调结构。各高校和网络教育资源开发单位所建立的资源由协调结构统一负责协调、整合和优化,并对学科、专业、网络课程、远程教育等内容做好统一管理和规划,有一个全方位的把握。主要职责有三个层面:第一,负责和高校签订优质教育信息化资源共享协议;第二对目前已有的教育信息化资源做合理评估,整合和优化网络教育资源;第三搭建网络教育资源交易平台,做好服务和后续维护工作。

4、构建和完善网络教育共享资源库

目前网络资源库的种类繁多,对于精品网络课程和课件来说,基本上每位老师都有个人对课程的见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而且学习者在学习认知角度也存在较大差别,无论多优秀的精品课程网站都很难满足每一位学习者的需求。为了增强优质教育信息化资源共建共享的程度,优质资源开发者可依据学习者的知识点开发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教学特色,学生也可以成为一个受益者。在进行信息资源库的开发时,重在展现案例、知识节点、教学实践、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而对于教学内容的设置和教学环节安排则由任课教师自主设计。一方面能够使教师避免照搬照抄使用教育资源,保留并发挥自身独特的教学风格,又可以加强教育信息化资源的通用性,使共享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另一方面,针对某些实践性较强不容易共享的课程,可以建立一个尽可能完整的教学资源库,包括尽可能多的课程资源,尽可能多的包含与课程相关的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素材。

5、加强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目前国家精品课程的评选存在相对统一的评价标准、评价机制以及指标要求,无形中限制和弱化了学科建设的个性特色,助长了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攀比之风,拉大了重点课程与普通课程之间的距离,偏离了高校和教师对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最初建设目的。高校或课程主讲教师应认识到,建设优质教育资源库是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高校对任课教师考核评选制度和考核方法上应进一步改进,提高教育资源质量,例如在增强师生互动性、课程导入、计算思维方面加强校际之间的强交流与合作,集中几门特色课程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加强教育信息化资源中的科学性和交互性,再逐步扩大课程面,使更多的学习者能够切实从中受益,减少资源重复建设和反复开发,增强共建共享功能,优化教育信息化资源质量。

参考文献:

[1]荆永君,李昕.区域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共同体模式实践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01).

[2]马小强.以《规划纲要》为契机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2010年全国电化教育馆馆长会综述[J].中国电化教育,2010(04).

[3]王仲科.探析网络教学在现代教学中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4]张净,易新河,王代君.构建教学管理信息服务平台加强院系二级教学管理[J].轻工科技,2012(12).

[5]宋玉.教育服务网站用户满意度模型的构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

[6]黄松,郭伟.基于诺兰模型的高校信息化建设趋势分析与展望[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1).

基金项目:2012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信息技术规划项目(ITE12054);2012年度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12]-JKGHAB-0066)。

作者简介:张秋霞(1980-),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

上一篇:浅谈新疆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下一篇:进口螺杆压缩机齿轮箱BGB—1101国产化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