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体验学习”

时间:2022-09-18 08:46:57

返回“体验学习”

摘 要:有效学习必须返回学习的原始状态,重新恢复知识与身体、知识与情感、知识与活动的本原关系。恢复知识与身体关系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亲身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尝试错误;恢复知识与情感的关系的目的在于使学习活动有意义,让学生热情求知,成为“当事人”;恢复知识与活动的关系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

关键词:体验学习;亲身经历;热情求知;在游戏中学习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9-0010-02

体验学习就是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学习”或“在亲身经验中学习”。“亲身经验”、“亲自操作”原本是人类最原始的学习状态。这种原始的学习状态虽然“简陋”、“费力”,但它隐含了“有效学习”的基本秘密。当班级规模过于庞大时,人们逐渐发展出一套“集体讲授”的教学方式以及“集体听讲”的学习方式。“集体听讲”也可能是有效的,但它隐含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项目不感兴趣也因此而不负责任的危机。当学生对所学的项目普遍失去兴趣、普遍放弃责任时,“返回体验学习”就成为历来教学变革的基本路径。

一、恢复知识与身体的本原关系,让学生“亲身经历”

“体验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全身心运动”、“在经历中感悟”。体验学习强调的是用“整个身心”去接触知识、去“与知识打交道”,而不是记忆某些孤立的词语与规则。知识学习固然需要必要的记忆与接受,但更需要整个身体的“卷入”与“浸入”。就此而言,体验学习可以称为“身体学习”。体验学习是对“身体”的重新确认,它让学生“亲身”尝试错误,而且是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尝试错误。

(一)“亲身”尝试错误

有效的学习是个人自愿卷入知识的形成过程,是个人自愿参与知识的构建。只有亲身经历了认知的过程并亲自获得最后的结论,学习者才有望获得有意义的知识。

体验学习的基本使命是恢复学生的原始的“探索者”的形象和地位,让学生在亲身经历、尝试错误、迷茫困顿中学习。教师的备课及其教案、讲授当然需要简洁和概括,但教师的简洁与概括并不能代替学生本人的亲自探索与尝试错误的过程。教师的讲解可以追求简洁、概括,但学生本人必须亲身经历知识的原始粗糙的形体,学生本人必须像教师备课那样从知识的一团乱麻中理出头绪。

(二)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尝试错误

真正有效的学习不仅需要让学生亲身“尝试错误”,而且需要进一步让学生在真实问题情境中尝试错误。而真实的问题情境实际上是一种“准生活情境”。

在这个意义上,体验学习既可以理解为“身体学习”,也可以理解为“生活学习”、“在生活中学习”。学校任何科目的教学法应尽可能保持必要的开放,而不是成为封闭的、学院式的苦役。“最好的一种教学,牢牢记住学校教材和现实生活二者相互联系的必要性,使学生养成一种态度,习惯于寻找这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的关系。”某种教学方法所以有效,“全靠它们返回到校外日常生活中引起学生思维的情境。它们给学生一些事情去做,不是给他们一些东西去学;而做事又是属于这样的性质,要求进行思维或者有意识地注意事物的联系,结果他们自然地学到了东西。”教师需要做的只是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通过亲历、探究、感悟、体验等方式与知识打交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操纵者和掌控者。

二、恢复知识与情感的本原关系,让学生“热情求知”

学生原本充满了无休止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求知是人的本性”。学生的学习热情之所以在学校教育中不断减低、衰败,主要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教师的精致备课和过于苦口婆心的讲解,致使学生失去咀嚼知识的权利和功能;二是科学家已发现并总结了简单规则和定律,让学生失去了探索知识的原始经历。实际上,由于学生少有科学研究者所具有的探究热情和必经的探究过程,教学对效率的追求使学生在直接“接受”简单规则时也付出了对知识失去热情的代价。

(一)使学习活动本身有意义

在学校情境中,知识学习常常与学生生活和学生兴趣脱节,教材内容不能使学生的冲动和习惯取得有意义的结果,而只是专供人学习的东西。既体会不到知识学习的价值,也体验不到知识学习的乐趣。因为比较好的学习方法应该使学生从事各种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学习的结果,就像儿童学走路学说话一样。儿童一开始并不是有意识地学习走路或说话,而是先有表达自己的冲动以及与别人更充分地交往的冲动,他从自己的直接活动中学会了走路或说话。

最近的研究表明,情绪是学习的一个关键的信息来源。积极的求知热情来源于对有意义的活动的全身心投入。情感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能靠理性的告诉和讲解,更不能靠强制和命令,因为那样产生的只能是虚情假意。情感伴随着师生共同探究、亲自经历的求知过程,从中享受到求知的乐趣和知识本身的魅力。

(二)让学生成为“当事人”

任何知识学是起源于求知者个人的热情。没有科学家纯粹的科学兴趣,没有科学家充满热情的参与,没有科学家毕生精力的投入,任何具有重大意义的科学发现(知识)都不可能取得。“热情地求知”总是使科学研究的过程充满了发现新知识与创造新知识的欢乐。

真诚热情的态度是一种理智的力量。一位教师若能激发起学生的热情,就能取得成功。当任何人倾情于某些事物和事件时,他便会全身心地投入,他这样做,就是“专心致志”。如果一个学生真正被课业所吸引,这门课业就会引导他前进,而不需要外在的压力和强制。“兴趣”实际上取决于人“参与”问题解决的程度。一旦人作为“参与者”(或称为“人”、“当事人”)解决问题,总会对求知过程本身发生某种“兴趣”。

可见,求知兴趣本身就具有知识价值,缺乏求知兴趣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学生是否能够有效地获得这些“知识”,取决于教育者能否恢复那些被遮蔽了的知识背后的“求知热情”。这也正是教育中不断提出“重新发现”口号的一个基本缘由。

三、恢复知识与活动的本原关系,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

学习的理想状态显示某种“活动”,而活动的理想状态显示为“游戏”。学生在“游戏”中不仅实现了全身心投入,而且获得了整体体验。

更重要的是,学生从来不认为游戏没有意义,他们是认真的、全神贯注的执著于游戏本身和游戏的结果。“如果能预见到相当遥远而具有一定特性的结果,并且作出持久的努力达到这种结果,游戏就变成了工作。像游戏一样,工作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它与游戏的区别不在于这种活动从属于一个外部的结果,而在于结果的观念引起较长过程的活动。”

学生游戏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体验学习”。在玩耍与游戏中,学生忙于体验自己的作品与操作过程,他们很自然地生活在“这一时刻”、“此时此地”中。学生在玩耍时,常常表现为两点:一是“乐在其中”,二是“全身心投入”。这两点恰恰构成有效学习的最高境界。真正的专家能够把兴趣和工作结合起来,玩耍则把孩子的兴趣和要做的事结合起来,学生常常把要做的事当作游戏,而不是当作工作。有创造力的人会把工作视为玩耍。当一个人不能清楚分辨所做的事情是工作还是娱乐时,他就已经在自己的领域中获得了成功。

在教育的体验中,学生需要更多地积极参与,成为积极的学习者。很多人意识到,尽管教育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但并不意味着教育的体验不能成为一件快乐的事。如何使教育成为快乐的事,如何在兴趣与努力之间寻求平衡,让学生从消极的接受者变成积极的参与者,“体验学习”带来了一个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1]姜文闵.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6.

[2]黄荣华.体验式学习的力量[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85.88.

上一篇:新课标低年级写字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下一篇:中学政治课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