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句本位理论

时间:2022-09-18 08:39:03

简述句本位理论

摘 要 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句本位理论的基本思想,然后从四个方面给出支持句本位理论的依据,最后简述了对其他几种本位理论观的看法。

关键词 句本位 依据 其他本位 看法

一 、引语

围绕着哪一级语法单位应该成为汉语语法研究的出发点或哪一级语法单位是语言结构中的最基本单位等问题,我国语法研究中相继出现了各种本位说,有“词本位”、“句本位”、“词组本位”、“字本位”、“复本位”、“无本位”等,另外邢福义的“小句中枢说”实质上也是一种本位理论。那么到底那一级单位才是汉语语法语法研究的出发点呢?我们知道“本位”理论是关于现代汉语语法体系的理论,它所确立的系统表述基点,即各种本位,反映着该体系对汉语语法特点的揭示能力。在这一理论的基础上我们来探讨为什么要选择句子来作为汉语语法研究的基点,也就是为什么汉语语法研究要坚持句本位。

二 、句本位的基本思想

句本位语法是对词类本位语法而言的,是以句子为表述基点的语法体系,它是由黎锦熙先生1924年在其《新著国语文法》引论一文中提出的。他这样写到:“诸君知道近来研习文法的新潮吗?简单地说,就可叫‘句本位’的文法”“‘句本位’的文法,退而‘分析’,便是词类的细目;进而‘综合’,便成段落篇章的大观。”

综合看来,句本位体系的基本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依句辩品,离句无品”的词类观

依句辩品就是依句辩义,再依义辩类。虽然我们今天主要以词的语法功能作为划分词类的主要标准,但意义仍是重要的辅助标准,并且在实际运用中,我们通常首先是根据意义来给词归类,如“花、草、树、木”表事物是名词,“打、骂、跑、跳”表动作是动词。

至于“离句无品”,并不是说离开句子就没有词类,而是说,离开句子谈词类无意义。

(二)九品词类与六大成分(词类与句子成分不是一一对应关系)

黎锦熙把汉语词类分为九品五类,把句法成分划分为六种三个层次,各类词主要句法功能与六大成分之间存在一个大致的对应关系。

(三)实体词的七位

黎氏语法体系借“七位”以简驭繁地揭示汉语单句的各种“变式”、 “省略”、“复成分”和“附加成分的后附”等句法现象,实际上也是在分析、归纳单句句法的基本规律,为归纳单句句式,进一步研究复句和篇章做准备。

(四)中心词分析法和图解法

中心词分析法:是黎氏采用的析句方法,这种方法能划清句子的主干和枝叶,有一定的层次观念,对辨清全句的格局,确定句子的类型,修改病句等都有一定的帮助。

图解法:黎氏第一次用图解法来分析汉语的句法结构。图解法使学者直接地一眼看清复句中各分句的功用,分句中各短语的功用,短语中各词类的功用。总之,画图析句,或主或从,关系明确,何位何职,功用了然。

三、选择句本位的依据

除了上述论述中句本位思想所体现出的先进性,我们认为,坚持以“句本位”思想来研究汉语语法还基于以下事实:

a.句子在汉语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它具备的语法因素最为齐全,在语法实体中处于核心地位。正如黎锦熙先生所说退而‘分析’,便是词类的细目;进而‘综合’,便成段落篇章的大观。”

b.从总体上看,句本位思想是语言研究中的战略转移,观念上的升华,因为它不是孤立地、静止地看问题,而是从整体上看个体,从动态中看语言结构。

c.句本位思想也体现出语言的交际性性质,因为我们在进行语言交际时,交际言语总是一句话一句话地进行表达或回答,句子是言语交际的基本单位,因此把语法分析的重点放在句子,对汉语来说也是符合实际的。

d.在汉语教学语法史上,句本位语法一直占据主流,影响深远,显示了旺盛的生命力,它对推广普通话,普及汉语语法知识,促进汉语语法研究,提高中小学语文知识的教育水平方面起到过重要作用,在现代计算机“树库”语料库的建立与应用方面仍发挥重要指导作用。

四、对其他本位的看法

上面我们主要谈了句本位理论的基本思想以及它的优越性,下面我们简单介绍其他几种本位,并给出自己的一些浅薄看法。

词本位:又称词类本位,就是指以词法为重点,以词类为基础来描写语法现象的语法体系,以《马氏文通》为代表。

词组本位:是由熙先生在1981年7月的哈尔滨语法和语法教学讨论会上提出的,词组本位在汉语语法研究中显示了一定的优越性。

复本位:马庆株先生在1998年提出了词、词组复本位,马庆株继承了熙 “词组本位” 的观点,但他又认为只选择词组作为基本单位在表述时是不够方便的,于是在词组本位的基础上,增补词为基本单位,就有了“词和词组复本位”语法体系。

字本位:徐通锵先生在上个世纪末提出了“字”本位理论,“字本位”语法观认为汉语是一种“语义型语言”,它以“字”为基本结构单位,可以用 “话题-说明”进行结构框架的分析或表述,它与以词为基本结构单位用“主语-谓语”作为结构框架“语法型语言”的印欧语很不相同。

无本位:以邵敬敏为代表,认为不同的语法结构各有其特点,某个层次不能统辖其它。

“小句中枢说”:以邢福义为代表,其观点是“在汉语的各种语法实体中,小句具备的语法因素最齐全;只有小句跟其他实体都具有直接联系,处于“联络中心的位置;只有小句能控制和约束其他所有语法实体:句子语气 ,粘附于小句;复句和句群,依赖于小句;语法系统中的词,受控于小句;短语,从属于小句。”“中枢”与“本位”的含义有所不同,但也不妨看成是一种“本位”说。我们认为小句中枢说是一种新的比较成熟的句本位理论,对于汉语语法研究来说是一种可取的本位观。

五、结语

句本位理论在汉语发展过程中不论对语法理论研究还是对教学实践都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然由于历史的局限性,黎锦熙先生给出的句本位理论观仍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词类转化问题等,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否决句子能够作为最好的汉语表述基点的功用,邢福义先生的“小句中枢说”正是句本位理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M].商务印书馆,1992年第1版.

[2]肖萍.汉语语法“本位”述略[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第3期.

上一篇:云计算“另类怪杰”:苹果&Facebook 下一篇:白市驿板鸭进入歇后语的熏香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