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声民族唱法共鸣腔运用异同初探

时间:2022-09-18 04:12:07

美声民族唱法共鸣腔运用异同初探

摘要:在研究美声唱法及民族唱法时,会遇到二者关系复杂多样化的问题,怎么样弄清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对于学生来说是极有必要的。本文在分别探讨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共鸣腔的发音规律后,对二者的异同加以比较。

关键词:美声唱法 民族唱法 共鸣腔运用

民族声乐唱法是在传统声乐唱法基础上,不断改造发展形成的,它表达出了群众新的生活与新的感情,给我国音乐舞台添加了一道奇异的光彩;美声唱法源起于西欧古典声乐传统唱法,从文艺复兴时代到如今,逐步发展变化,形成现在的独特风格。两种唱法在共鸣腔运用、喉头位置、咬字吐字训练技巧上都具有很大不同。本文简要叙述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在共鸣腔运用上的异同点。

一、民族唱法共鸣腔

民族唱法多以局部共鸣,可以在中间换气,表现风格独特。在民族唱法中,把头腔共鸣叫做脑后音,把胸腔共鸣叫做颤音。民族唱法共鸣腔以头腔(即鼻腔)共鸣为主,加上适当的喉、口腔、胸腔做辅助,以达到良好的共鸣整体效果。因为咬字与润腔的特点,民族唱法比美声唱法共鸣腔要细一些,喉咽腔没有必要开得太宽、喉咙适度打开,这样发出来的声音更加甜美,方便行腔咬字,达到字正腔圆的效果,总的说来,民族唱法共鸣腔具有如下特点:

(一)民族唱法非常强调高位置,要求发音明亮集中,运用声音时比较靠前,音调柔和、发声铿锵,具有金属穿透力。比如“芦花”的最好一句,故意翻高八度,结束于撼人心魄、辉煌大气的高音上,在C3位置加以延长,只有掌握娴熟的歌唱技巧与头腔共鸣,才能达到这种表现效果。

(二)民族唱法更加强调口腔共鸣,由于口腔共鸣运用得较多,应用真假声方法,不管是针对北方的嘹亮,还是针对南方的甜美,都能够发挥出歌唱优势,注重喷口力度,产生了独具特色的民族唱法共鸣运用技巧。

(三)民族唱法不是十分注重胸腔共鸣,而是十分强调口腔及咽喉腔共鸣,这样演唱时发出的声音更加明亮、宽广。这里需要注意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共鸣区别,美声唱法更加关注整体共鸣,强调声音的上下贯通统一。

二、美声唱法共鸣腔

美声唱法更加关注整体共鸣,强调声音的上下贯通统一,因而采取的是混合声区、混合共鸣,时常出现真假声混合的情况,整个声区能够充分发挥出共鸣的作用,转换音区时没有痕迹,所以音色洪亮、音量很大,听起来悦耳、丰满,具有很强的穿透力,无需用话筒扩大音响效果。美声唱法在男低音、男中音、男高音、女低音、女中音、女高音等六个声部的应用中侧重点不同,一个优秀的歌唱家可以在发声时随意调节共鸣区,以最小的气息与基音得到最好共鸣效果。美声学派艺术家均无需话筒及扩音器,声音的穿透力非常强。意大利作曲家罗希尼认为若想唱好美声音乐,应当满足以下三方面要求:

(一)艺术家自身应当具有优美动听的嗓音,在所有的歌唱音域里面能够将声音统一起来,达到声音的均匀效果。

(二)艺术家在经过训练以后,可以对具有严格技巧要求的音乐作品给以完美诠释,做到演唱的轻松自然。

(三)在聆听意大利演唱学派的作品后,可以准确赏析,并且做到融会贯通,充分理解美声唱法的表演风格。

这三个要求,为美声唱法提供了系统科学的总结,美声唱法是现在歌唱艺术领域里面较难领会的歌唱方法,但是它的独特魅力正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学习与欣赏,所以我们要尽量多运用共鸣腔,并探索出柔和的、可以轻松控制的发声技巧,使其能够灵活地达到发声器官共鸣效果。

三、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共鸣腔运用之比较

(一)区别

美声唱法是综合应用不同的嗓音,对上下部共鸣腔进行协调,达到表达情感的目标,而表演则处在附庸位置。传统戏曲更加倾向于表演,如面部表情、手指、眼神、形体等,都是按照剧情需要进行安排设计的。在运用共鸣腔这个问题上,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便有了很大不同。在上个世纪80年代,美声唱法取得了新进展,共鸣腔、嗓音、呼吸等的应用潜力得到了极大提升,演唱者声音不但能够逾越乐队伴奏,并且同时可以显得甜蜜、委婉,使人听后心旷神怡。民族唱法把共鸣腔分为上共鸣腔与下共鸣腔两类,这是按照人体生理结构进行区别的。在发声训练时,从最基本的口腔、鼻腔、咽腔开始,因为发声与吐字属于互相联系的有机体,所以开口腔、开鼻腔、开咽腔也应当是统一训练的课题。所谓的开口腔并非意味着嘴张得开,而是要先把上腭提起来,绷开上腭牙槽后部,咽壁后立,只有这样做鼻腔才能真正打开。鼻腔后部空间很大,空气到了鼻腔后部空间便横向流去,把上下颌同时向上下与横向打开,此举能够促进气流流向鼻咽腔与头腔,最终产生头鼻腔共鸣,这里所谈到的打开口腔、咽腔与鼻腔,便是民族唱法里面所涉及的开三腔,开三腔做得好,就会形成科学的声音共鸣,容易感觉到气息的振动。

(二)联系

在学习民歌时,必须要掌握美声唱法的系统、严谨,而学习美声时,亦应了解民族唱法的吐字训练过程。经过教学实践可以发现,运用美声教法进行民族唱法训练,可以有效提高演唱者声音效果,将人声美学里面的腔体混合色彩发挥到极致,这种唱法音域更加宽广、音色更为柔和,更讲究吐字、深呼吸、咬字,有流畅的全腔体感,是非常值得推广普及的。

总 结:

在研究美声唱法及民族唱法时,会遇到二者关系复杂多样化的问题,怎么样弄清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对于学生来说是极有必要的。社会历史背景的差异给两种声乐表现形式注入了完全不同的文化内涵,也便构成了各具特色的声乐现象。我们应当在继承并发扬传统声乐精华的同时,注重吸收外来优秀文化,让民族声乐更具表现力。

参考文献:

[1] 赵洁.美声唱法中国化――秉承传统,洋为中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0(09).

[2] 邢旭.我们可以更美妙地歌唱――对美声唱法基本要领的再认识[J].大众文艺,2008(10).

[3] 姬.小议民族唱法与西洋美声唱法的异同[J].音乐天地,2009(11).

[4] 赵琳.浅谈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J].大舞台,2009(05).

[5] 李耀然.简论美声与民族唱法之异同[J].考试周刊,2010(29).

上一篇:浅谈数字时代新闻摄影的真实性 下一篇:中国大陆广告幽默化研究综述:199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