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碗功夫发大财

时间:2022-09-18 03:50:00

洗碗功夫发大财

9年前,他们发明一部有20项专利的洗碗机,却卖不出去,转念将洗碗机用来承包洗碗业务,竟让事业峰回路转。

别以为洗碗只是个廉价工作,吉维纳环保科技却能靠着洗碗发大财。过去从来没有人认为,洗碗,竟然能独立成为一个赚钱的事业。

这家公司去年净利率超过40%。若以吉维纳目前股本8000万元来计算,这家洗碗厂去年可赚一个股本。目前吉维纳在两岸合计有6座洗碗厂,在台湾专业洗碗市场的占有率约7成,每天洗碗数量超过60万件,以每件厚度0.1公分计算,堆迭后比一座101大楼还要高。

光靠洗碗,为何能够发大财?

走进吉维纳的台中大里厂,第一眼看见的,是一部长达30公尺的洗碗机。由于太长,一个房间根本无法容纳,因此,必须敲破两面墙,才能让这座巨无霸完全伸展开来。从外观上看,这部洗碗机像是一条不锈钢长龙,并不稀奇,当中,却包含有超过20项专利。

专洗中式餐具

吉维纳会开发出这部拥有超过20项专利的洗碗机,缘于9年前董事长林群与廖品源发现,当时看似已饱和的台湾洗碗机市场,其实因产品并未真正符合需求,还是块未开发的处女地。当时,台湾大型洗碗机的主要供应商有二:一是自欧洲大厂进口,提供维修服务与5年保固,但一台动辄300万元;第二种则是,台湾铁工厂仿照欧洲原厂机器打造而成,价格只要原厂的三分之一,“但遇上问题,却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理。”智邦科技总务处主任林志杰说道。

从中,两人发现一个机会,无论是原厂进口或是仿制品,说穿了,其实都是为欧洲市场设计的洗碗机,这意味着,当时的大型洗碗机市场,并无真正合适台湾的产品,“中式餐具的洗涤最困难,因为最油腻,更麻烦的是,中式餐具的样式相当复杂”。廖品源解释,也因此,当时市场能提供的大型洗碗机,都存在着仍须额外增加人力进行最后把关工作的问题。

两人心想,若能够设计出专为中式餐具的洗碗机,必定有市场。也真如所愿,只花半年就研发完成,“我们都以为要发大财了!”廖品源说道,当时,自信满满的团队却没想到,一件好商品,还必须要遇上一个对的时机,才能一飞冲天。

他们碰上的第一个难题是,自以为开发出革命性商品,但当时台湾餐饮业者却对洗碗机并不重视。“就像你练成绝世武功,却找不到对手比画。”廖品源说道。因为,当时没人在意洗碗必须要洗得干净,“大多数客户只重视菜色是否丰富,好不好吃而已。”吉维纳营业部协理林龙说道,而且,就算洗碗机洗不干净,客户认为最多就是要厨房工作人员牺牲下午休息时间重洗就好了,“我们甚至出车马费请人家到工厂来看,大家看过都说很棒,但就是没人要下单。”他指出。

再一个困难处则是,洗碗机都是搭配着大型厨房建造时一并引进,也就是说,除非业者有意重建大型厨房,才可能重新购买一部新洗碗机。

洗碗外包

廖品源踢到了铁板,他只好采洗碗机租赁方式突围。公司成立的第二年,吉维纳年营收虽冲到近4000万元,但立刻遇上了瓶颈,再难有爆发性的成长。第3年的年营收成长幅度仅达26%。再隔一年,成长率更只剩约7%。

洗碗机卖不出去,也租不出去,怎么办?两人想到一个前所未见的商业模式:让餐饮公司将洗碗工作外包出来,他们要转型为专业的洗碗公司。这简直是个革命,因为,洗碗一向是餐厅必须连带提供的服务,换句话说,是免费的。合丰餐饮董事长蔡升儒回忆当初吉维纳找上门时,他的第一个反应是:“我自己洗都是免费,为什么要找你。”

那么,吉维纳是如何办到的?

林群与廖品源清楚,必须要有足够的诱因才行。他们的第一步,是锁定当时不需要使用洗碗机的快餐公司下手,什么样的快餐公司不必用到洗碗机?答案是:使用纸制餐具的公司。当时,纸制餐具的成本为每天每人约2.5元,吉维纳就订出每天每人2.5元的洗碗费用,由于纸制餐具的2.5元成本尚不含后续的回收处理费用,因此,这个定价足以诱使这批快餐业者转向。

提供免费餐具

但问题又来了,这些快餐业者既是使用纸制餐具,也意味着,其若要将洗碗工作外包,还必须额外支付一笔采购一般餐具的费用,说到底并不划算。同样抓准快餐公司不愿自冒风险的心态,吉维纳决定大胆投资餐具厂,并提供免费使用。

此时的吉维纳,已不只是家大型洗碗机制造商,还是个能同时提供餐具与洗碗服务的全方位公司。这个算盘其实打得精,为能让原本使用纸制餐具的快餐公司外包洗碗工作,必须先投资每人120元的餐具成本,但因此能立刻争取到洗碗业务,由于洗碗的利润为2.5元的4成,即1元,其实只须花4个月的时间,先前的餐具投资就能回本。

蔡升儒即指出,吉维纳的成功,在于创造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其提供的不只是洗碗服务,还能看穿快餐业者不愿承担自行购买餐具风险,并大胆进行投资。

这个做法很快就遭同业模仿,不到一年时间,仿效吉维纳的台湾洗碗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极盛时期,仅林口一带,就有8家洗碗厂成立,也由于利润极高,一场如红海般的削价战争自然难免。

改用高价餐具

吉维纳在台湾面临危机。该怎么办?当时负责台湾市场的廖品源想到,一般餐具太容易遭同业模仿,必须要再将门槛拉高,他决定改提供成本是一般餐具4倍的康宁餐具,且未调高价格,仍以当时的市场行情应战。“我们想打的不只是流血战,还要战到见骨。”廖品源指出。

康宁餐具的好处在于,它的厚度,只有一般瓷器餐具的三分之一,“薄,会让人觉得质感更好,”廖品源指出,此外,康宁餐具的硬度极够,一般的瓷器餐具只要3个月,至少会有5%出现缺角或破损,“不是品质不够好,实在是碗盘的数量太多,难免碰撞。”但康宁餐具却能避免这个问题。

更重要的是,“时间越久,客户越不敢更换,”廖品源笑道,曾有一家科技公司,在使用康宁餐具半年后,以降低成本为理由,决定更换成其他厂牌的餐具,不出3个月,因为员工抱怨福利缩水,只好再找上吉维纳。“人是很难愿意走回头路的。”他指出。

这个策略果然奏效,2007年台湾不再见新洗碗厂设立,吉维纳也在此时购并了3家同业。用康宁餐具“套牢”住科技新贵的心后,吉维纳开始调涨价格,过去一年半来,公司以每季平均0.5元的幅度调涨着。

0.5元,对于科技新贵而言,可能连零头都谈不上,然而,对于吉维纳而言,却犹如大补丸,吉维纳每天平均洗碗作业量超过10万人次,每人次调高0.5元,等于每天做相同的事,就能增加5万元的收入。到去年底为止,吉维纳已调涨6次价格,到最高每人次7元,这个最新定价,已是吉维纳两年前定价的一倍。“就像吸吗啡一样,你不能一下子给太多剂量,那没有人能受得了。”廖品源说道。

在洗碗产业中,有人是靠着卖洗碗机赚钱,更多人则是仰赖卖洗碗剂获利,在吉维纳成立之前,却从未有人想过,光靠洗碗,竟也能发财,吉维纳革命般的创新商业模式,让这家公司因此能寡占台湾洗碗市场。

作者:胡钊维

出处:台湾《商业周刊》2009年2月9日

上一篇:斯皮尔伯格要与迪斯尼合作 下一篇:方兴东的“敦刻尔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