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EL综合应用教学案例研究

时间:2022-09-18 03:05:50

EXCEL综合应用教学案例研究

一、课程内容及背景分析

EXCEL综合应用课程内容包括EXCEL公式与函数(以VLOOKUP函数为例)的使用方法,EXCEL单元格地址引用方法与操作,其中函数的参数设置和单元格地址引用是计算机基础课整体教学中的难点。VLOOKUP函数作为处理报表时实现高效数据查找的常用函数,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函数的基本概念和参数的设置方法,从中概括总结出函数的作用、优点及一般使用方法。单元格地址引用是EXCEL部分的进阶知识,熟练掌握单元格地址的分类及使用方法可以增强学生多表处理的能力,在日后的实际工作中快速完成多报表数据处理任务。课程的讲授基础是学生熟练掌握EXCEL电子表格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授课前学生对函数的概念并不真正理解,在学习过程中习惯于被动接受,缺乏对概念及参数设置进行主动思考和细致分析的能力,尚不能做到对知识点深入理解和举一反三。

二、课程设计理念及思路

在了解学生对前续课程知识掌握程度的基础上,将人才培养方案中本章授课要达到的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糅合在恰当的任务中进行驱动,提出如何高效完成EXCEL表格计算任务引发学生思考,围绕学生掌握知识,由浅入深地学习,将任务分解成小问题,层层分解、巧设问题、步步递进,引领学生仔细分析,掌握新知,进而完成实际任务。本课程设计旨在强调培养学生主动深入思考、分析简化问题、操作实践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具体教学实施及过程

1.温故

教师首先让学生看一张《低保户住房补贴申请表》,表中列出了户主姓名、补贴标准以及补贴面积,补贴金额这一列尚且空缺,让学生完成它的计算。

教师问:“按照规定,补贴金额=补贴标准*补贴面积。大家回顾一下,计算补贴金额我们可以利用前面学到的哪个知识点?”学生回答:“公式。”教师再问:“那公式的二要素是什么?等号开头和引用单元格地址,那么如何操作呢?先选中G3单元格,输入=E3*F3,回车就得到结果了,那么如何快速填充这一列呢?学生回答:“公式复制。”教师又问:“如何操作实现?”学生回答:“双击填充句柄。”

设计理由:函数是公式的特殊形式,函数的知识讲授必须建立在学生对公式的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的基础之上。所以在讲授新课前有针对性地设计公式的复习环节,既可以为函数的讲授和学习做铺垫,又以此问题促进学生实践练习,提高公式操作的准确性。

2.提出任务

教师请学生观察工作表标签,给学生展示三个工作表,分别是申请人信息表、居民信息表和公示信息表,告诉学生今天的第二个任务就是利用前两个工作表快速查询完成第三个工作表。详细任务分析:

(1)解决问题:公式信息表需要填写列有年龄、所属街道和补贴金额,前两项在哪个工作表可以找到?“居民信息表”,也就是说要在居民信息表中查找“杨志强”返回对应的“年龄”,那么我们可以说“查找目标”是“杨志强”,返回数据是他的“年龄”。那查找范围呢?是居民信息表中的区域。

设计理由:VLOOKUP查找函数有四个参数设置,而且操作时涉及多个表格,在讲授知识点时学生非常容易混淆,因此在设计时要充分把握学生认知时从易到难的学习规律,不断减化问题难度,将大任务分解成具体的小问题,逐步分析化解,在此环节用单个小问题具体解释VLOOKUP查找函数四个参数的含义,为学生深入概念理解和操作打好基础。

(2)解决方法:看一下能不能从前面两个表中将对应的年龄列数据直接复制过来?不能直接复制,因为户主姓名排序不同,那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快速查找到姓名对应的年龄呢?Excel提供了一个函数可以实现这个功能,即VLOOKUP函数。

设计理由: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发现当两个工作表的姓名排列顺序不同时,要想从另外一个工作表中找到对应项操作十分繁琐费时,这样的环节设计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急于解决快速查询的热情,此时介绍VLOOKUP查找函数的功能和参数设置,学生更乐于接受和学习,而且掌握得更扎实。

3.探究新知

介绍查找函数VLOOKUP函数的参数设置及操作。

(1)功能:在指定范围内查找目标后,返回查找目标所在行中的指定列处的数据。

语法格式:VLOOKUP(查找目标,查找范围,返回数据在查找范围的列数,精确或模糊匹配。)

参数解释:①查找目标:在本例中是“杨志强”。②查找范围:一是查找目标一定要在查找范围的第一列,二是查找范围要包括返回数据所在的列。③返回数据在查找范围的列数:指返回数据在查找范围的第几列。④0,返回精确匹配值,如果找不到,返回错误值 #N/A;1或省略,返回近似匹配值。

设计理由:要想学生真正掌握VLOOKUP查找函数的使用方法,一定要建立在学生对函数概念和参数的深入理解基础上,用函数的概念来指导实际操作。

(2)操作及参数设置:选中单元格C3,插入函数VLOOKUP。①查找目标:在本例中是B3。②查找范围:在“居民信息表”中从B3开始选定区域。③返回数据所在的列数:年龄在选定区域的第3列。④0,返回精确匹配值。

4.初步尝试

学生完成“杨志强”对应的“所属街道”,并试着完成“所属街道”列的数据填充。

设计理由:只有通过亲自实践,才能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识点,在实际操作中出现问题,引发学生对相应知识点的回顾和进一步探索。

5.反馈问题

学生在完成“杨志强”对应的“所属街道”的数据查找之后,在快速填充“所属街道”列时出现错误值#N/A。

分析查找原因:通过参数设置部分的知识我们知道,如果找不到姓名对应的所属街道数据,则函数结果返回错误值 #N/A,而姓名对应的所属街道数据的确在居民信息表中,这说明函数的参数设置出了问题。查看对应的C4单元格看一下函数参数,与C3单元格相比较,我们发现查找范围的列号发生了改变,这是不对的,因为这个查找范围是固定的,也就是说我们要固定查找范围的地址,那怎么办呢?使用绝对地址引用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设计理由:亲自动手操作时遇到的问题会引发学生对函数参数设置知识的回顾,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函数参数的变化,不仅加深对参数设置的理解,更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限制查找范围变化的方法,自然引出下一个知识点——EXCEL单元格地址引用。

6.拓展引申

EXCEL单元格地址引用。

(1)分类:相对引用、绝对引用和混合引用三种。

(2)①区分方法:使用绝对地址符号$,表示“锁定”行或列。②区分规则:回顾前面学过的单元格地址表示方法:列号+行号,并举例说明。

设计理由:EXCEL单元格地址引用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起来非常抽象,如果采用直接给出定义和概念的方法,学生会感觉知识点比较突兀,只能被动接受,会因对概念理解不深,导致掌握不透彻,不能灵活应用的情况。笔者尝试的方法是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已经掌握的单元格地址表示方法,按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逐步推导出单元格地址引用的分类及区分方法,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前续课程的回顾,主动参与到知识联系与推导中,对概念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也有助于学生养成复习旧知识、主动建立知识点联接,形成立体课程知识体系的好习惯。

(3)操作实现:用$来定位行号,即在行号3前加符号$,在行号9前加符号$,回车确定,接着观察到公示信息表中所属街道列中的数据不再有错误显示符号,所有查询数据都成功显示了,大家可以回到居民信息表中检查一下各个姓名对应所属街道列单元格中数据的正确性。

7.巩固练习

学生自己练习快速填充年龄、所属街道和补贴金额列对应的数据内容。

四、课后总结

本课程紧紧围绕任务引领、探究新知、初步实践、反馈问题、拓展引申五大设计环节,将EXCEL软件函数应用与单元格地址引用方法两大难点内容糅合在具体任务当中,知识点推进由易到难、环环相扣,结合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引导并启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分析简化问题、探索实践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一篇:以班风舍风建设为抓手 构建学风建设长效机制 下一篇:浅谈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