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泸州中考作文试题与解析

时间:2022-09-18 03:02:52

四川泸州中考作文试题与解析

【真题回放】

请以“呼唤____”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立意自定。(3)记叙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议论有理有据;不得抄袭;(4)不少于600字,不用续卷纸,书写规范,卷面整洁;(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试题解读】

这是半命题作文,“呼唤____”,“呼唤”后面我们可以选择的内容很多,但是我们首先要选择有话可写、新颖而典型的内容去写。如1.母亲的一声呼唤,荡漾着爱的涟漪;朋友的一声呼唤,激荡着真诚的波纹。2.地球遭到了破坏,它呼唤我们警醒;时代在发展,它呼唤我们前进。3.我们呼唤大家都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我们呼唤大家都要讲文明,讲礼貌;我们呼唤大家要尊老爱幼,关心他人……4.呼唤是提醒,是关注,是引领;呼唤是期待,是憧憬,是渴盼……5.呼唤来自思考;呼唤源于真情。其次,写作时要选择最适合自己写作的题材去写,这样才能写出好文章。最后要善于写细微之处。“细微之处见真情”。细腻的描写不仅能使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还能给阅卷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我们要善于捕捉生活中最为典型的细节,精心打造。要运用细腻传神的心理描写,写出自我的真实想法和切身感受,表达出自我的真情实感。同时要将细节描绘与情感表达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这样会使文章既具有形象性,又具有深刻性。

【考场佳作一】

呼唤文明

泸州一考生

在校园里,曾见过这样一条非常醒目的标语:“事无礼而不成,人无礼而不生,国无礼而不宁。”每每看到这条标语,我都要在心里默诵几遍,并由衷地自问:“我做到了以礼而行事,以礼而做人了吗?”是啊,这是一条多么好的励志标语啊,它时刻在告诫我们:文明是如此的重要,让我们一起来呼唤文明吧。

事无礼而不成。这是对我们做事的基本要求。文明做事必百顺,缺少文明做事必难成。想一想就会明白,当你做事之时能够将文明的大旗高高扬起,别人就会对你的文明礼让三分。因为你有文明,你带给别人的必然是尊重,而尊重别人,就必然带来别人对你的尊重,这样你做的事才必然成功。这里,文明就是你做事的通行证,就是你走向成功的桥梁,就是你事业成功的助推器,就是你事业辉煌的剂。所以,以文明行事也就是用自己的修养赢得事业的蒸蒸日上。

人无礼而不生。这与“事无礼而不成”是一脉相承的。当你的事业文明,也就赢得了个人的尊严,你的生活环境也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你的生存环境也将大大改善。所以,人有文明则生存的空间将大大拓展,人生的意义也就有了很好的保证。可以说,文明是人生质量的保证,文明是人生意义升华的加速器,愿我们都能将文明两字贯穿到人生的每一步发展中,从而大大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真正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国无礼而不宁。事物是发展的,更是普遍联系的。做事需要文明,做人需要文明,对一个国家也是如此。“华人与狗,不得入内”那是一个丧失了国格的民族的痛,所以我们要自强,要彻底摆脱“东亚病夫”的帽子,“国无宁日”那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不愿看到的。今天,中华民族这头睡醒了的雄狮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四海宾朋,拥抱这个美丽的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这就是中国今天的姿态。有了这个美好的姿态,我们申奥成功了,我们的神五、神六升天了,我们的综合国力增强了,我们的国际影响提高了,海峡两岸的坚冰也被打破了。文明的中华儿女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高昂自己的头颅大声说:“我是中国人!”

总之,没有文明的世界是黑暗的,只有文明才见光明。无论是做事还是做人,还是立国,道理皆是如此。你说呢?

点评:

确立的观点“呼唤文明”就是倡导我们要建立一个明礼的国家,明礼的社会,明礼的世界。在校园、社会等公共场合以及家庭都必须讲文明,讲礼貌,讲礼节。或国际交往,或各种人际关系,明礼的氛围营造都非常有必要。可以说这个话题范围十分广泛。在构思成文时,用一条标语“事无礼而不成,人无礼而不生,国无礼而不宁”作为分论点来展开,紧紧地围绕着“呼唤文明”的中心,充分地展示了文明的力量,使之呼唤更有说服力,采用了常见的并列式结构,板块清晰,一目了然。结构十分清晰,论述也层层深入,读来一气呵成,是一篇成熟的议论文。

【考场佳作二】

呼唤文明

――由教室的那扇门想起的

泸州一考生

教室的那扇门原来被漆得贼亮,门面光滑如镜,而如今却……

“砰!”关着的门被一只有力的脚踹开了,上面留下了一个灰色的脚印,门来回震荡着,门上的漆也随之掉落下来。“嗖!”一个同学大声喊道:“小李飞刀!”一把飞刀狠狠地扎在门面上,他笑嘻嘻地得意地拔掉飞刀。没走几步,他便来个转身飞射。不过,这一次却没扎中,他气冲冲地拾起飞刀并狠狠地在门上划了两道口子,解气地走了。门上的“文明礼貌”四字也脱落了,在风中摇曳着……

就这样,一扇漂亮的门便成了“发泄”对象和练飞镖的靶子。但是,在人们不文明的背后,注定要有对人们的报复。冬天到了,一股股寒风从那被毁坏的缝隙挤进教室,同学们一个个缩着脖子并发出哆嗦的声音,就像当初门被虐待时发出的声音一样。此时此刻,我仿佛听到了门在向我诉说,诉说着自己的无奈与伤心,诉说着自己对文明的呼唤。

是的,教室之门其实就是知识之门,更是培养一个人的素质之门。然而它却遭到人们的无情摧残。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扇门,而且这扇门上最显眼的部分就是上面应该有着“文明礼貌”四个字。可是被视为有礼貌有学识的却表现出了最恶劣的一面,在逐步的毁坏着自己内心的那扇门――心灵之门。一点点地将自己心灵之门上的“文明礼貌”四个字撕下,真的让人心寒呀!

“一粒沙子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一扇门的命运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我们当代中学生灵魂的一面镜子――文明的缺失。这也可以进一步地解读我们中国人为什么到国外会受到特别的关注以及“温馨提示”的原因。然而,忍耐毕竟是有限的,我想一扇门的呼唤应该能够引起你的自觉行动。我也请我们的同学能够将这样的小事当做培养自己品行的大事对待。

是修整我们心灵之门的时候了,希望我们都能够将“文明礼貌”四个字高高地悬挂在自己的心灵之门上,将自己塑造成一个大写的“人”。

点评:

本文的最大优点就是“以小见大”。作者通过教室的门被毁坏这一“小事”来表现我们要培养“心灵之门”这一“大主题”。这种积极的人生观在文章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文章先从一扇门的命运写起,写出了我们一部分学生文明的缺失,接着展开思路,“教室之门其实就是知识之门,更是培养一个人的素质之门”。说明加强“心灵之门”修养的重要性。文章语言干净利索,立意积极而集中,可以说本文是一篇较成功的考场佳作。

上一篇:感动,就在不经意间 下一篇:中考作文预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