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外对语言教学中的性别问题研究述评

时间:2022-09-18 03:00:00

关于国外对语言教学中的性别问题研究述评

〔论文关键词)外语教学 性别差异 性别歧视 性别教育

〔论文摘要〕性别因素渗透在语言教学的各个方面,西方在外语教学中的性别研究,从性别歧视、性别差异和两性平等教育三方面进行概述。这些研究成果对我国的外语教学也有所启迪。

性别(gender)指的是男女间除基本生理差异外的所有不同,是一些特定的社会文化行为模式,是在特别社会历史情境中成为一个男人或女人的社会特征。性别因素渗透在语言教学的各个方面,因而语言教学中的性别因素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在一般以性别为主要对象的教育探讨中,师资、教材、教法等作为显而易见的评量吸引了许多女性主义者,涌现了丰富和多元的研究成果。正如Sunderlaod所指出的,性别角色、关系和身份无处不在,正因为人们对性别太熟悉了,往往对语言教学中的性别问题视而不见,因而成为盲点。但实际上在语言学习中,学生在自尊及读写能力、语言测试的表现、学习风格和策略等方面都体现出性别的影响。而教师的性别观也会影响其教学的手段和结果。本文主要对语言教学,尤其是二语教学中的性别问题研究做一评述。

一、性别歧视

(一)课堂活动中的性别歧视

审视课堂,研究者发现,课堂教学中教师对男女学生的期望、资源分配常带着性别偏见。与不同性别的学生的交往和互动差异表现非常明显,有悖于性别平等的原则。对课堂的观察最著名的是M.Sadker和D.Sadker,他们广泛地研究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方式。在他们的著作《公允的失败:美国学校是如何欺骗女孩的》中,收集、总结并评价了许多课堂上性别问题的研究。他们通过统计数据,实证了在从小学到大学所有年级的课堂上,女生没有获得与男生相等的时间和关注,师生互动机会显著地偏向男生,课堂交际往往由男生主宰:教师给男生思考和候答时间显著长于女学生。

M.Sadker和D.Sadker认为,男孩们得到了比他们应得的更多的教师的时间和关注,而获得教师的关注对学生的成就及自尊很重要。这种微观的不公正最终积累成强大的影响。M.Sadker和D.Sadker评论说,女生受到的对待就仿佛她们在课堂上是看不见的一样。这也印证了Bailey在1992年发表的这一领域的一份先驱性报告中所指出的,女性受到来自老师的关注比较少,而且女性学生确实受到的注意时常是负面的居多[4]。教师与男生的情感距离更近,与他们的交流是频繁和意兴盎然的,而女生与教师之间似乎在刻意地保持某种“间距”,温情脉脉的表象下是彼此之间交流的稀缺和常常为人们所忽视的透明的隔阂。

Klein以“双刃剑”(cedgedsword)来形容性别偏见教育,意为缺乏性别平等的教育结构与制度不只是女性而是所有受教育的男女学生皆为受害者。缺乏性别公允的师生互动不但剥夺男女学生相互学习的机会,更会因性别偏见的因素而减低学生参与学习的意愿,更长远地也可能影响到学生未来学业、职业与生活方式的选择。值得注意的是,研究指出,女孩在单一性别教育制度中获益更多,在合作的而非竞争的课堂环境中表现更好,而且她们需要女性的角色样板和良师。

(二)教材中的性别歧视

教材方面的性别研究主要关注的是教材中呈现的性别角色。研究者认为,性别偏见可以通过课堂上使用的材料被传递,使用忽略女性成就与贡献或刻版性别角色的课文,更进一步在学校的课程中复制着性别偏见。Hartman和Judd把社会语言学中对性别歧视的研究成果引人英语教材领域,分析了教材中存在的性别偏见。此后,Porreca分析了当时流行的巧本教材,指出教材中的性别歧视现象相当严重。这两篇论文为这一领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这方面的成果相当丰硕,多数研究可归结为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和语言的分析。内容方面的问题主要包括4种,其一,对男性的描述过多,男女性出现的比例有较大距离;其二,从属和歪曲:男性所从事的职业范围更广,社会地位也较高伙其三,男女性别角色定型,他们所从事的是符合社会刻板印象的活动;其四,降低地位:女性被定型为更情绪化,比男性形象更容易成为玩笑的靶子和中伤诽谤的对象。语言方面主要是从字词和话语的角度分析性别歧视现象。如某些与女性有关的动词反映出“传统的女性刻板行为模式”因此而对话中女性说得较少,先开口者较少,承担的话语角色范围较窄,而男性则居主导和发号施令的地位”。

总的来说,这些研究都发现EFljl:SL材料中常强调父权社会中的性别意识形态。诸如男性的刚强与智勇,女性的柔顺和弱娇,充满性别陈规和性别角色刻板印象,并且扭曲和疏忽女性角色与经验,呈现偏狭的女性角色,忽视女性学术成就。历史上女性的贡献与活动不是被忽略,就是偶尔被提及,或是被置于配角地位。使用如此失真、偏颇的教材,不但不能促进两性平等,反而更巩固社会现存的传统男女刻板印象,强化男女性别区隔,更阻碍女性的学习与发展。使用性别公平的材料可以使学生有较平衡的性别意识,对性别角色发展表现出弹性的态度。但调查发现,学校仍在使用存在性别偏见的教材。而Han和Judd认为,只要做一些改动,就能在不需要牺牲总体教学目标的情况下减少对女性的偏见性描述。

二、性别差异研究

(一)针对学生的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一条线是研究男女学习能力和风格的差异。oxfo记等(1988)发表的论文首开研究外语学习中行为性别差异的先河,后来又涌现了很多研究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的性别差异的文章,取得了许多成果。如女性的学习风格多属场依存型、综合型、审慎型、听觉型,而男生更多的为场独立型、分析型、冲动型、动手操作和体验学习型。

oxford认为,性别差异在学习风格上的表现是显著的,而这些差异可以影响外语学习的成败。很多研究者发现,女性在语言学习方面比男性表现更好。这类研究较完整的记录可以在Ehrhch的文中找到,她同时提供了对许多她提到的文章的评沦,指出许多被引用来支持女性优越假设的研究涉及到英语作为母语的学习者。至于那些专门研究二语学习的,Ehrlich指出女性的优越性可归结为更好地使用学习策略,而不是在第二语言学习上更有天赋。O划FOrd也提出相似论点,她根据自己对二语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做的调查,得出此结论:“女性比男性更常有意识地使用策略。然而,可能是他们策略使用中质的差异对女性更有利,因此在二语或外语学习中她们常有更好的课堂表现。Oxford和Ehrlich揭示了区分语言学习才能和语言学习策略的重要性,但她们都没有考虑在取得ESL高分过程中,课堂在处理策略上所起的作用。至于学生自己的知觉,Sadker&Sadker的研究揭示出女性较男性而言对学术能力不够自信。女性容易对自身学业失败承担责任,而男性倾向于指责他们的老师。另外一条线则主要描述男女学生运用语言的各种差异。如Taunen描述了男女交际方式的差异。她指出,女性比男性显得更加礼貌,更不确定。女性在对话时寻求一致与和谐,而男性对对话者的权利结构和社会立场很敏感,并努力展现自己的优越感,或自我防卫。

总的来说,关于学生性别差异的研究总体数量不多,分布面也较为分散,需要研究者进一步的努力,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

(二)针对教师的研究

教师在择业原因上就体现出性别差异,男性教师往往回答说是因为想获得自由和独立,而女教师则是因为喜欢教书。因为老师的信念影响他们评估学生的方式,探究老师针对不同性别人的语言学习能力的信念就显得犹为重要。Sadker及Sadker的研究发现,老师趋向于认为女人是上佳的语言学习者,在语言技巧上对女生的评分比男生要高。Bress的研究显示,在教学风格上,无经验的老师会比富有经验的老师显示出更大的性别差异。这种差异会随着经验逐渐消失直到建立一种相当性别中立的教法。富有经验的老师(不论性别)以更加有效率的方式教学。然而,如果富有经验的老师不是中立的,那么偏见往往与老师的性别一致。关于老师性别和教学风格方面的调查结果至少在两方面是有用的:首先,师资培训者应该知道受训者的性别和教学之间可能的相互关系;其次,老师需要知道其性别观对教学可能的影响力,从而帮助教师监控并调整教学风格。

一旦老师已经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具有性别偏见,若能向他们提供策略和资源,教师更能突破传统性别角色的限制。Jones等在他们对学业失败性别样板如何影响有性别偏见的教学行为的研究中,向教师提供了自我导向的模型以减少课堂上的性别歧视。这一模型包括课堂上的性别平等研究,减少学生刻板印象的特殊活动,以及教师的自我评价表。借此使教师在教学互动过程中,通过自我觉知,重新自我检视性别意识,澄清自己对性别偏见刻板印象与歧视的迷思,从而促进他们的课堂性别公正。这项研究的调查结果证实,“女性学生将从相对弱势的地位转向更平等的互动”。

三、两性平等教育

在关注性别差异的同时,许多学者提出了两性教育的理念。两性教育即为性别平等教育。“性别”(gender)其意为由生理的性衍生的差异,包括社会制度、文化所建构出的性别概念;而“平等”(equity/faimess)除了维护人性的基本尊严之外,更谋求建立公平、良性的社会对待。Klein(1985)提出两性平等教育的宗旨在于:两性平等要建立在伦理道德及人性尊严上,跳脱社会性别刻板印象,发展个人潜能,互相尊重,消饵性别偏见、歧视与冲突,营造两性和谐共享的社会I4]。“两性教育”的推动,即是希望透过教育的历程和方法,使两性都能站在公平的立足点上发展潜能,不因生理、心理、社会及文化上的性别因素而受到限制,更期望经由教育上的两性平等,促进男女在社会上的机会均等,在两性平等互助的原则下,共同建立和谐的多元社会。Cocl (1996)提出4个建议:(l)教师必须确保在课堂上通过仔细组织的练习提供学生明确的机会讨论自己的感情;(2)教师要意识到通过体势语、语调和其他非语言交际所传递给学生的信号;(3)教师必须尽一切代价避免自己使用带有性别歧视的语言;(4)教师要熟悉关于性别问题和外语教学的文献。

四、对我国语言教育的启迪

从国外的研究来看,经由教育历程来促进两性平权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果缺乏性别公允的教材、课程设计、课堂互动、人事架构分配、空间设计,不但不见其功,反蒙其蔽。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社会文化的性别刻板印象及性别偏见,重新思考两性如何定位,建构和谐的性别观。教师应怀着自我反省、乐于改变、勇于创新的心态,对整个教学过程加以反省,进而督促与推动两性平等教育的进行,灌输与建议两性平等的意识,规划与制订性别平等的受教环境,提供给男女学生平等的教育资源与机会,让男女都能悦纳自身的性别,适性发展。并且不囿于性别,皆能达到自我潜能的充分发挥,实现自我。具体来说,我们应从以下两方面做起:

(一)重视性别差异

目前的语言教育非常主张以学习者为中心,这就需要考虑性别因素。教师应了解不同性别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和策略,针对差异,组织教学活动,满足不同的发展需求,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而了解不同性别教师的性别观,可以在师资培训上加以补充,使教师掌握更多的平等赋权的知识,更关注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和学生互动中的性别问题,更认真地思考如何在教学中运用社会性别公平的理念,并用这一理念教育和影响学生的同伴群体,让学生(包括男生和女生)更平等充分地成长。

(二)普及性别意识教育

我国政府在《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一2010年)》中指出“将妇女教育的主要目标纳人国家的教育规划”、“把社会性别意识纳人教师培训课程”、“将性别平等意识纳人教育内容”。这也就意味着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性别意识教育,要创造出一个更平等的学习环境。这需要做哪些改变呢?首先,应当在教师中普及性别意识教育,使其了解自身的性别偏见倾向,帮助教师建构性别平等观。教师的性别意识,决定了他们的性别敏感程度。这表现在他们在教学中是否能自觉地寓性别教育于教学之中,是否能自觉地剔除已有教材中性别歧视的内容,编写的新教材是否有利于女学生的发展,也表现在对男女学生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的选择上等等。其次,需要向他们提供改变行为的策略。可行的方法包括布置一些有关性别问题的阅读材料,在各个话题中引用女性作为权威,探究关于性别角色和语言使用的文化差异,告知学生妇女研究的课题,自己做一个支持性别平等的模范,拒绝性别歧视的笑话和评价。运用文学作品、电影等帮助女生积极学习,影响她们的愿望和世界观。最后,要努力与教材中的性别偏见作斗争,剔除教材中含有性别歧视的内容。

五、结语

本文概述了国外语言教学中的性别研究的一些成果,提出了这些成果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借鉴。妇女学在我国的研究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运用性别视角研究教育现象也仅仅是个开端,但是却影响着未来一代的成长和发展,这一问题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参考文献:

[1] Measor,Sikes,P.Gender and Schools[M].New York:Cassell,1993.

[2] SunderlattdJ. (Ed.)Exploring Gender:Questions and Implications for English Language Education[C].New York:Prentice Hal1,1994.[3J Sadker,M,Sadker,D.Failing at Faimess:How America',Schools Cheat Girls [Mj.New York:Touchstone,1994.

[4] Bailey,S.I-Iow Schook Slwitchar>ge Girls:The AAL1W Report[R] New York,NY:Marlowe&Company.1992.

[5] Potreca,K.L.Sexism in mitent ESL texbooks田.TESOL Quarcrly, 1984,(18).

[6]Cincotta,M.S.Textbooks and their influence on sex-role stereotype formation[J].Journal of the Australian Federation of MLTS Association,1978,(14).

[7] Hatlman,P.L, Judd,E.L. Sexism and TESL materials[J].TESOLQuartetly,1978,(12).

[8] Hellinget, M.For men mnst work and women nntst weepaexism in English language textbooks used in Gemran schools [J]. Women’s Studies International Quarter1y,198(1,(3).

[9] Poulou,S.Sexism in the discourse roles of textbook dialogues Language Quarterly, 1997,(3).

[10] Ansary,H,Babii,E.Subliminal Sexism in Current ESL/EFL Textbooks[)].Asian-EFL Journal, 2003,(3)

[11] Ordotd,R.L,Nyikos,M. Ehm}an Viva la dififierence?Re9ecions on sex differences in use of lam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田.Foreign Language annals, 1988,(21).

[12] Oxford,R. La difference continue——:Gender difherences in second/foreign learning strategies [A].J.Sunderland (Ed.). Exploring gender.恋Iestions and implications for English language deucation [C].London:Prentice Hall, 1994.

[13] Joneos,K,Evans,C,Byrd,R,C}arnpbell,K.Gender equity training and teaching behaviorQJ.Joumal of Instructional Psychology, 2000,(27).

[14] K1ein,S.Har}book for Achiehng Sex Equity through Education[M]. Baltimore, MD;The)ohns Hopkims University Press,1985.

[15] Cochran,E.P. Gender and the ESL classroom[J]TESOL Quartetly,1996,(30).

上一篇:浅谈广告英语的语用分析 下一篇:关于护理本科生自信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调查